公務員行測判斷資本常識考點
公務員行測判斷資本常識考點篇1
把握方向
也就是說首先要了解所報區域所報職位的考試題型有哪些,這些題型的分布情況是怎么樣的。其次,認真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所有題型中其中哪些是你的強項,哪些是你的弱項,并以此做為你分配復習時間的依據。一定要有針對性不要盲目地做題、對答案、再做題、再對答案,這樣會影響你的復習效率。
掌握技巧
也就是說,你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真題上面,真題是經過出題專家們嚴格討論而產生的,它的秘訣不是我們花一分鐘做題就能完全領悟的,很多題也許我們用自己的方法常規的方法也能做,但是行測考試的時間是很緊的,所以我們的目的不是把一個題目做出來,而是想到一個更簡便的方法快速把答案得出來。
比如數字運算,不同的類型題是有不同的簡便思路的,再比如概括主旨的閱讀題,雖然內容很多文字很雜,但我們只用找到關鍵詞讀懂關鍵句,而不用閱讀文字而浪費時間就能做對。再比如,資料分析題中的計算題,只用計算尾數就知道選哪個,而不用老老實實進行繁瑣的運算。當然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都需要自己加強對真題的研究,學習相關的解題技巧,從而慢慢地揣摩,熟練運用。
公務員行測判斷資本常識考點篇2
電影誕生史
無聲電影時代(1927年前,也稱“默片時代”)
1、產生
1895年12月28日法國攝影師路易·盧米埃爾用活動電影機舉行首次放映《工廠的大門》,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被認為標志著電影的誕生。這一天也被公認為“世界電影日”。
2、重要貢獻人物
卓別林: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其代表作是《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等。被稱為“電影藝術中絕無僅有的天才”。
有聲電影時代(20世紀20年代)
1927年《爵士歌王》標志著有聲電影時代的來臨
1929年《紐約之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
1935年,《浮華世界》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中國電影發展
1、產生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在北京誕生
2、三大電影基地
(1)東北電影制片廠(后改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1946年10月1日正式成立,也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從1947年到1949年,創下了中國電影事業的六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制片《普通一兵》。
(2)北平電影制片廠,1949年4月20日成立,后改名為北京電影制片廠。建廠初期以拍攝紀錄片為主,后改為攝制故事片的專業廠。
(3)上海電影制片廠,1949年11月16日成立。
電影中的專業名詞
1、長鏡頭:指的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長鏡頭并沒有絕對的標準,一般一個時間超過10秒的鏡頭稱為長鏡頭。
2、蒙太奇:法文“montage”,原建筑學術語,組裝、裝配、構成。指鏡頭、畫面、聲音有機組合的方式手段,通過連接、組合,構成時間空間的統一性、連貫性、完整性。當不同鏡頭拼接在一起時,往往又會產生各個鏡頭單獨存在時所不具有的特定含義。
著名電影獎項
國外篇
1、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一項表彰電影業成就的年度獎項,每年的頒獎典禮都會在超過100個國家進行電視直播。獎杯為一座鍍金男像,俗稱“小金人”。(《臥虎藏龍》拿過4個獎項)
2、金熊獎
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是中國電影、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3、金棕櫚獎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迄今為止,中國電影中只有陳凱歌導演,張國榮,鞏俐主演的《霸王別姬》獲得了該獎項。
4、金獅獎
金獅獎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三峽好人》《色·戒》都曾獲獎。)
金獅獎與金棕櫚獎、金熊獎并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征。
國內篇
1、華表獎
全稱:政府優秀影片獎,創辦于1994年,兩年一屆,獎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
2、金雞獎
創辦于1981年創辦,兩年一屆,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最權威、最專業的電影獎。
3、百花獎
創辦于1962年,是由周恩來總理特地指明舉辦的電影大獎,兩年一屆。百花獎只代表觀眾對電影的看法和評價,并由觀眾投票產生獎項。因此又被稱為“觀眾獎”。
金雞獎、華表獎、百花獎并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4、其他
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
公務員行測判斷資本常識考點篇3
1.資本的技術構成
從物質形態上看,資本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的,他們之間的比例是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決定。一般來說,生產的技術水平較低,每個勞動者推動的生產資料就較少;生產技術水平越高,每個勞動者推動的生產資料就越多。這種由生產技術水平決定的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比如,在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20個工人可以操作100臺機器,那么資本的技術構成為100:20 = 5 :1,而當生產技術水平較高時,10個工人就可以操作100臺機器,那么資本的技術構成為100 :10 = 10 :1。
2.資本的價值構成
從價值形態上看,資本又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構成,即由一定數量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構成,它們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以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存在。根據這兩部分資本在剩余價值產生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將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以生產資料形態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其價值在生產過程中一次或多次轉移到新產品中去,不會發生增殖,因此叫不變資本(C)。以勞動力價值形態存在的那部分資本,在生產過程中可以使價值增殖,因此叫可變資本(V)。
因此,資本的價值構成就比如說:100臺機器要80萬不變成本,20個工人需要墊付40萬可變成本,那么資本的價值構成為80:40=2:1。
3. 資本的技術構成與資本的價值構成的關系
資本的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有機聯系,一般情況下,資本技術構成決定著價值構成的變化,而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又大體上反映技術構成的變化。
4.資本的有機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的并且反映資本的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的價值構成,它可以用C∶V表示。例如,某個資本家投入預付資本10000元,其中不變資本為6000元,可變資本為4000元,這個資本的有機構成就是6000:4000=3:2。
需要廣大考生引起注意的是:由物價水平變化所導致的C:V的變化,不屬于資本有機構成。這是因為 影響資本的價值構成 C :V有2種主要因素:1.科學技術進步導致需要的工人減少,從而減少可變資本V的墊付。2.物價變化導致不變資本C增加或減少 。這都會引起 C :V 的變化。但根據馬克思的概念,只有科學技術原因導致的C : V變動才叫資本的有機構成。
【小試牛刀】
資本有機構成的定義是( )。
A. 企業的生產資料與勞動力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
B. 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關系
C. 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比例關系
D. 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并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答案】D。解析:資本的有機構成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的并且反映資本的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的價值構成。故本題答案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