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
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精選篇1
1、侵害現實存在。
意思是必須是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是主觀想象而實際卻不存在的。比如說,夜晚,一對夫妻走在路上,突然,妻子的錢包被從后面突襲的兩名劫匪搶劫,丈夫立馬和兩名劫匪展開搏斗,此時一位走過的便衣警察見狀,立馬跑過去朝爭斗的丈夫打過去,試圖制服。丈夫以為便衣警察是劫匪同伙,而將警察打傷。此時,可以說,丈夫誤以為警察是不法侵害者而對警察實施防衛,而客觀上,警察并不是不法侵害者,那么,丈夫打警察的行為就不夠成正當防衛。
2、侵害正在進行。
意思是要求面臨的是已經開始尚未結束的不法侵害,不能是侵害還沒發生,也不能是侵害已經結束。比如說,夜晚,我走過一個胡同,定眼一看,竟然有一個男子剛剛結束對一個女子的強奸,義憤填膺之下,我將男子打傷了。此時侵害已經結束,打傷就不是正當防衛,而是故意傷害行為了。
3、具有防衛意識。
意思是防衛人需要認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并且是出于保護合法權益的動機,而不能是不法侵害。典型的如相互斗毆行為。兩人及多人打架斗毆,一方先動手,后動手的一方實施的所謂反擊他人侵害行為的行為,不屬于正當防衛。
4、針對侵害人實施。
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比如,甲追殺乙,并帶著他的兒子前來,乙心想我打不過你我還打不過你的兒子么,結果把甲的兒子打成重傷,這就是犯罪行為。
5、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
防衛行為必須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內進行,否則就構成防衛過當,防衛過當就是超過了適當的限度。比如說,一對夫妻吵架,男的伸手打了妻子一巴掌。我一個箭步沖上去,將那個丈夫打倒在地,由于女權主義思想的影響,越想越氣,用力過猛,給打死了。此時,我的行為就屬于防衛過當,是過時致人死亡罪之類的犯罪行為了。但是,若面臨的不法侵害是一些嚴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時,防衛人就具有了無限防衛權。刑法第20條第3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它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就是說,若面臨的不法侵害性質是這些暴力犯罪的話,那么,即使防衛過當,也不用負擔刑事責任,是合法的,屬于正當防衛。比如說,最開始說的例子中,看見女子正在被搶劫,如果防衛人在和劫匪搏斗的過程中完成劫匪死亡的,那么,防衛人的行為也屬于正當防衛,不需要負刑事責任,是合法的。正當防衛的限制性情形還有很多,但作為生活中這些常發性案例,也告訴我們,生活中,遇到不法行為,一定也要依法保護權利,否則也會波及自己。
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精選篇2
隔年增長率
【例題1】 年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為 9848 萬噸,同比增長 5.3%,上年同期為下降 1%。進口原油 11797 萬噸(海關統計),增長 30.2%。原油加工量 6 萬噸,增長 17.9%,增速同比加快 16.4 個百分點。成品油產量中,汽油產量增長 6%,增速同 比減緩 7.9 個百分點;柴油產量增長 28.1%,增速同比加快 15.8 個百分點。
問題: 年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比 年同期約增長了()
A.1.8% B.4.2% C.6.3% D.9.6%
【解析】由“ 年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為 9848 萬噸,同比增長 5.3%, 上年同期為下降1%”可知,上半年全國原油產量比同期增長了(1+5.3%) ×(1-1%)-1=5.3%-1%-5.3%×1%,答案應該略小于 5.3%-1%=4.3%,選擇 B。
【例題2】 年建材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11.5%,增速回落 8 個百分點,占全國工業增加 值的 6.6%。全年水泥產量 21.8 億噸、同比增長 7.4%,陶瓷磚 92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9.4%,天然花崗巖石材 4.1 億平方米,同比增長 27.2%。平板玻璃 7.1 億重量箱、同比 下降 3.2%,衛生陶瓷產量 1.6 億件、同比下降 13.1%。
問題:與 年相比, 年建材工業增加值約增長了( )
A.3.5% B.19.5% C.31.5% D.33.2%
【解析】由材料可知 年同比增長率為 11.5%+8%=19.5%,所求為 (1+11.5%) × (1+19.5%) -1=11.5%+19.5%+11.5%×19.5%≈11.5%+19.5%+10%×20%=33%, 只有 D 滿足。
隔年基期
【例題】 年,G 省交通運輸生產持續平穩增長。全年客運總量 52.45 萬人,比上 年增長 11.8%,增幅同比回落 2.9 個百分點。旅客周轉總量 3852.66 億人公里,比上年 增長 15.3%,增幅同比回落 1.4 個百分點。
問題: 年客運總量約為( )萬人。
A.407068 B.428748 C.455102 D.479340
【解析】 年的客運總量比 年增長 11.8%+2.9%=14.7%,則 年的客運總量為 52.45÷( 1+11.8%)÷(1+14.7%)=52.45÷[(1+11.8%) ×( 1+14.7%)]<523000÷1.265<523000÷1.25=523000×0.8=418400 萬人,只有 A 符合。
通過上述兩道例題可以看出,在解題過程中,首先需要充分分析題干,鎖定公式,查找數據進行分析列式,在鎖定數據時要明確題干中的兩個時間節點,從而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同學們需要用習題進行鞏固練習,做到熟練運用,在考試中拿下這部分的分數。
公務員考試行測法律常識精選篇3
首先,需要了解有效數字的含義,有效數字是指從左邊第一個不為零的數開始到這個數字的最后一位為止,中間的每一位數字都稱之為有效數字。比如說:0.080900的有效數字是80900。對于復雜的加減法列式計算,一般都是保留計算結果的前三位有效數字,根據第四位進行取舍,第四位數字稱作“觀察位”,“觀察位”之前的數字稱作“計算位”,具體的取舍原則如下:
一、加法的有效數字取舍原則
“觀察位”數字加和小于5,全舍(均直接取“計算位”數字進行計算);
“觀察位”數字加和大于等于5且小于15,進1(其中任意一個計算位加1);
“觀察位”數字加和大于等于15且小于25,進2(其中任意一個計算位加2)。
以此類推……
例:25342+14609≈25300+14600
7785+5253≈7800+5200
34877+7691≈35000+7600
二、減法的有效數字取舍原則
“觀察位”數字之間差距小于等于5時,全舍(均直接取“計算位”數字);
“觀察位”數字之間差距大于5時,直接四舍五入(“觀察位”大的數,“計算位”數字加1;“觀察位”小的數,直接取“計算位”數字)。
例:72475-34539≈72400-34500
88136-2981≈88100-2900
676708-592874≈676700-592900
對于以上取舍原則,只要多做練習不難掌握。但是對于初次學習的考生或者備考時間緊張無法系統學習的考生來講,對于“觀察位”與“計算位”的取舍一時半會可能難以理解;那么如何才能短時間快速取舍并且還能保證答案的準確性呢?其實大家只要稍微認真總結便可發現:在進行復雜的多位數加法的過程中,為保證結果前三位有效數字的精確度,可以分兩種情況:1.如果列式中數字數位相同且加和無進位的時候,可直接取每個數字的前三位相加,如12345+23124≈12400+23100;如果列式中數字數位不相同且加和無進位的時候,取最高位數數字的前三位,其余取前兩位或前一位即可,如34877+7691≈35000+7600;2.如果列式中數字位數相同且加和產生進位的時候,可直接取每個數字的前兩位相加,如7785+5253≈7800+5200;如果列式中數字位數不同且加和有進位的時候,取最高位數數字前兩位,其余取一位即可,如9732+719≈97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