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設計
《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設計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識記: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
理解:(1)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存在的長期性;(2)理解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內容;(3)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有關規定。(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能力目標
能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宗教的基本觀點,分析說明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確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加強宗教的政策觀念,自覺抵制和反對各種迷信活動,特別是認清邪教本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緊緊抓住中央一再強調的三句話:(1)全面貫徹宗教政策;(2)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3)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學情分析
這是本課的難點。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特別是宗教對一些少數民族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我們東部地區的學生,很多人還存 在疑惑: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為什么還允許宗教存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
因此,在這一課的課件設計中,可以插入更多的圖片或音像,通過音像或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學生收集與本課有關的圖片和資料以擴大視野。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系有關實例,讓學生感悟、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正確性
五、教學方法
本課是新授課,學生對宗教問題較陌生,難點和疑點很多,采用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分析交流---驗證結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
六、課前準備
1、生活中的宗教現象和熱點材料搜集與整理
2、導學案的印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視頻:尼日利亞沖突、世界三大宗教簡介
展示資料:我國有五大宗教并行流傳,歷史悠久。雖然我國的宗教信仰者只占很小的比例,但由于我國人口多,信教者的絕對數字是不小的?,F在可以統計的信教群眾有3千多萬人。佛教、道教沒有嚴格的入教儀式,信教人數比較難準確統計,估計也有好幾千萬人,加起來,我國有上億人信仰各種宗教。此外,在我國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傳,有10多個民族基本全民信教。
問:以上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也是多宗教的國家。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雖占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絕對數不小。而且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一樣,對于我國來說都是敏感而復雜的問題。 “民族、宗教無小事?!?/p>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的宗教政策”。
設計目的:用事實說明民族宗教問題的敏感性復雜性,我國也是個多民族多宗教的 國家,如何處理好宗教問題至關重要,引出課題《我國的宗教政策》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以小李的日常生活為線索,幫小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此展開教學。
設計目的: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更好的自主探究、學習本課內容。
自我介紹:我叫小李,高一年級的學生。家住丹城西寺旁,我們全家信佛教,尤其是我媽王大娘,她每天都得去西寺誦經、拜佛。還經常和佛友一起到處燒香拜佛。我從小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早已習慣,有空也會跟我媽去寺廟拜拜菩薩。但是最近我碰到了一些難題,有些疑惑,想跟大家探討一下。
小李的困惑(一): 作為中學生,我可以信教嗎?為什么?
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涵:四個自由
(2)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實質: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小李的困惑(二):我媽王大娘的這些活動都是宗教活動嗎?
?、僭绯课妩c,在西寺燒香祈禱,請求佛祖保佑。
②七點在家念早經
?、勐犝f現在買基金很好賺。九點又跑了一趟西寺,請大師算一下。
?、苁c,鄰居小女出嫁祭拜祖先,去看熱鬧。
?、菹挛缛c半,在西寺聽經、誦經。
⑥晚上,我發燒。媽說不必上醫院,只要找師父畫畫符就好了。
?、呶医憬泷R上要參加高考了,我媽為她開光祈福,菩薩說她今年一定能考上重點大學的。
(4)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區別迷信思想)
小李的困惑(三): 今天在班里與同桌小陳爭論:
我認為:我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考慮到我們班信佛的還不多,因 此我們班可以組織一個佛教團體宣傳宣傳。
小陳認為:作為當代中學生,應堅持無神論,因此我們應到西寺等各大寺廟去向信徒們進行無神論宣傳。
思考:你們怎么看?(學生觀點闡述)
教師引導: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或在信教群眾中發動有神無神的辯論。同時,任何宗教組織的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布道、傳教、宣傳有神論或散發宗教傳單或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出版發行宗教刊物??傊?,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小李的困惑(四):今天在西寺聽和尚們討論《宗教事務條例》,說這是宗教界的一件大事。
多媒體顯示: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426號令: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宗教事務條例》
結合材料思考:條例的頒布對我國宗教事務產生什么影響?
教師引導:
這是我國貫徹依法治國方略、推進依法行政的一件大事,是落實國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重要舉措,是宗教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的重要標志,對進一步加強宗教工作,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水平,妥善處理宗教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抵制境外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具有重要意義。
(1)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指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2)目的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抵制滲透。
探究活動
……是不是宗教?其實質是什么?
(不是。秘密結社、崇拜教主、宣揚末世論、思想上控制教徒、聚斂財富、反抗社會、殘害教徒身心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質。其實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
3、堅持獨 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小李的困惑(五):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宗教界代表人士駁斥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的誣蔑。
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記者 魏武)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于4月29日發表了“2010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其涉華部分對中國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狀況繼續肆意攻擊和指責,對中國政府依法處理暴力犯罪活動繼續惡意污蔑,繼續攻擊中國依法取締“……”邪教是“宗教迫害”。對此,中國宗教界和廣大信教群眾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中國宗教界代表人士紛紛進行批駁。
“2006年9月,美國國務院發表“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指定為需要“特別關注的國家”。外交部指出:“美國無視事實,肆意攻擊中國的宗教和民族政策。這種做法毫無道理,只能說明它的無知和偏見。”
問:美國國際宗教委員會發表這樣的言論實質是什么?我國宗教界人士的批駁、外交部對美國國務院言論的抨擊說明了什么?
教師引導: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比魏尉惩饨M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抵御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小李的困惑(六):老媽說,西寺住持 吹說他參加過世界佛教論壇。
賈慶林說,中國政府全面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在中國,各種宗教地位平等,和諧相處;信教與不信教的公民之間彼此尊重,團結和睦。中國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佛教與世界佛教及其它宗教一起,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反映了當前我國宗教在起什么作用?
(1)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社會主義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宗教自身的要求。
(2) 兩要求,兩支持。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 們從事的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
二、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
視頻:烏魯木齊宗教界人士慰問武警官兵
材料:助力上海世博、為地震災區捐款
教材P79-80頁的三個鏡頭
問: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反映的宗教現象?
教師歸納:我國有五大宗教,我國宗教信仰者大約一億左右,他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廣泛愛國統一戰線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力量。他們有愛國主義傳統,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群,主張和諧和平。
宗教的存在有著深厚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宗教的長期性是宗教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我們對宗教的基本認識。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還將長期存在,這是我國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據。
宗教不僅具有長期性,更是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如何把這一力量引導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上來,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義所在
三、弘揚科學精神
小李的困惑(七):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際上不就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嗎?
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2、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
小李的困惑(八):我能入黨嗎?
我勤奮好學,全面發展,在學校開展的“推優”入黨活動中,被推選為學校業余黨校培訓學員
思考:
(1)弘揚科學精神,為什么不干脆政府直接禁止宗教活動?
(2)中學生應不應該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學生能不能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點一: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信教是中學生的權利,中學生可以信教。信仰宗教的學生可以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點二:中學生應該是無神論者,宗教信仰者是有神論者,二者是矛盾的。中學生不應該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學生更不能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點三:孩子信教,其實大 多是由于受大人的影響,并非他自己有什么信仰,我們應該以科學的人生觀教育影響他們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本節主要了解了我國的宗教狀況,認識了我國政府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場觀點。通過學習,要明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發展規律,科學處理宗教問題。我們應該加強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逐步創造宗教消亡的條件。
(五)發導學案、布置預習。
1、構建本框知識框架。
2、利用導學案預習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容。
九、板書設計
一、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3、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三、弘揚科學精神
1、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2、中學生要接受無神論宣傳教育,樹立科學世界觀
《我國的宗教政策》說課稿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國的宗教政策》。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第一:說教材。第二,說教學目標。第三,說教學重點難點。第四,說教法和學法。第五,說學情分析和課前準備,第六,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我國的宗教政策》選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三個框題。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此本框在前兩框講解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闡述我國的宗教政策。本框是第七課的重點知識,主要圍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講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講了四點:第一點,要全面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第二點,必須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是一致的。第三點,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第四點,指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宗教和我國的宗教狀況的一般知識,明確我國的宗教政策內容。
2.能力目標:養學生講究方法、互助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對材料進行分析、綜合、總結的能力;
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宗教,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宗教政策的主要內容
難點:正確對待宗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弘揚科學精神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是新授課,學生對宗教問題較陌生,難點和疑點很多,采用創設情境教學法,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分析交流---驗證結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
在學法上采?。?.比較法。宗教與封建迷信以及邪教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可以從信仰、活動方式、社會功能等方面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2.討論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宗教的性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是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宗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是否消除了其消極作用?這些問題是學習中容易模糊的問題,可以通過同學間的交流來澄清,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說學情分析和課前準備
高一學生世界觀還沒有成熟,可塑性很強。學生對宗教的了解比較有限,通過學習,宗教知識、了解邪教的本質,可以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課前需要收集材料,制作課件,做好上課準備。
六、說教學過程
我把整個教學環節按照認識事物的邏輯順序分解為感性認識、深化認識和升華認識和指導生活。
感性認識階段就是要用直觀形象的感官材料,過渡自然,完成導課的任務,我是這樣處理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民族問題往往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特別是我國的一些少數民族幾乎全民族信教,所以我國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針對我國的宗教狀況,國家是如何處理宗教問題的呢?今天我們就走進宗教,科學全面認識我國的宗教政策。這樣的設計承上啟下,環環相扣,由多民族引出多宗教狀況,通過直觀生動的宗教狀況的視頻又導入宗教政策。這樣很自然就過渡到第二個深化階段。
深化認識階段中就是深入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全面理解我國宗教政策概括為四方面,這是本堂課的重點,因為在教學任務上一切知識點都圍繞它展開。 如何突出這個本課的重點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各個擊破。運用不同材料引出四個知識點,各個擊破,這樣主題鮮明,思維清晰。
我選取的第一則材料就是一對母女圍繞宗教展開的對話,展示生活情景和要討論的問題,然后對這個軸心事件進行多角度分析,總結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涵和實質,從而完成第一個內容,一個政策。
由第一個政策過渡到第二個政策,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含義及目的,以及認識邪教的本質,為達成樹立科學精神的情感目標做鋪墊。
通過角色體驗“假如你是外交部發言人,請就美國總統親自會見__,利用宗教來干涉中國內政一直發表你的評論”,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的狀態,并引出第三個政策。
第四,由材料“宗教界為災區捐款”,用事例解析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認識升華階段是指導學生用辨證的觀點科學的對待宗教,弘揚科學精神。這是本課的難點,之所以是難點是因為理解這個問題需要用唯物辯證主義的觀點來分析,而對于還未接觸到哲學的高一學生來說有一定的理解難度。
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我的設計思路是欲擒故縱,欲蓋彌彰。拿出兩個不科學的觀點讓同學們討論,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
指導生活階段就是讓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從而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回首整堂課,我談三點感受:
1.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培養。
2.理論聯系實際,將靜態的理論依托于動態的實際中,
3.選取事例堅持三貼近原則,既近熱點、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從而實現教書育人的教學目的。
看了“我國的宗教政策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