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的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在語言、思維、知識內容等方面的變化,導致在學法上與初中有很大的區別。因此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循序漸近地學習、尋找適合自己的最佳學習方法
初升高的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
高一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關鍵時期。許多小學、初中數學學科成績的佼佼者,進入高中階段,第一個跟斗就栽在數學上。如我們學校每一個同學都是經過中考選撥進來的成績優秀的同學,但在前段時間的一次數學測試中有的同學甚至不及格。對眾多初中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進高中后數學成績卻不理想,數學學習縷受挫折,我想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同學不了解高中數學的特點,學不得法,從而造成成績滑坡。
每年的暑假,都有不少新高一的學生去參加初高中銜接的課程,做好銜接方面的工作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盲目參加,要分清楚到底是不是銜接,銜接的是哪些知識。不是要急于學習高一的新課本,而是將一些初中應該提高與拓展的部分進行鞏固。
目前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存在的三個誤區:
誤區之一:銜接課程講授大量的高一新知識,銜接課變成了新課。
誤區之二:銜接課程講授大量的初中競賽內容,銜接課變成了競賽培訓課。
誤區之三:銜接課程僅僅是鞏固初中知識,銜接課變成了復習課。
數學語言更抽象了、思維方法更理性了
高中數學和初中有很大不同:
一是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歷來學生都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難以理解,離生活很遠,似乎很“玄”。
二是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加之時間緊、難度大,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學習,而影響成績的提高。
建議同學們理解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學會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并且要多做總結、歸類,建立主體的知識結構網絡。
現有初高中數學知識“脫節”在哪里?
這8塊內容入學前可以再鞏固下
1.立方和與差的公式
這部分內容在初中教材中很多都不講,但進入高中后,它的運算公式卻還在用。比如說:
(1)立方和公式:(a+b)(a^2-ab+b^2)=a^3+b^3;
(2)立方差公式:(a-b)(a^2+ab+b^2)=a^3-b^3;
(3)三數和平方公式:(a+b+c)^2=a^2+b^2+c^2+2ab+2bc+2ac;
(4)兩數和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5)兩數差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
2.因式分解
十字相乘法在初中已經不作要求了,同時三次或三次以上多項式因式分解也不作要求了,但是到了高中,教材中卻多處要用到。
3.二次根式中對分子、分母有理化
這也是初中不作要求的內容,但是分子、分母有理化卻是高中函數、不等式常用的解題技巧,特別是分子有理化。
4.二次函數
二次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是初高中銜接中最重要的內容,二次函數知識的生長點在初中,而發展點在高中,是初高中數學銜接的重要內容.二次函數作為一種簡單而基本的函數類型,是歷年來高考的一項重點考查內容,經久不衰。
5.根與系數的關系(韋達定理)
在初中,我們一般會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簡單的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而到了高中卻不再學習,但是高考中又會出現這一類型的考題,對學生有以下能力要求: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并能用判別式判定根的情況;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并能運用它求含有兩根之和、兩根之積的代數式(這里指“對稱式”)的值,能構造以實數p、q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6.圖像的對稱、平移變換
初中只作簡單介紹,而在高中講授函數后,對其圖像的上、下;左、右平移,兩個函數關于原點,對稱軸、給定直線的對稱問題必須掌握。
7.含有參數的函數、方程、不等式
初中教材中同樣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在高中,這部分內容被視為重難點。方程、不等式、函數的綜合考查常成為高考綜合題。
8.幾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外心、內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線分線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圓冪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沒有學習,而高中教材多常常要涉及,并經常是在解題過程中直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