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2三四章易錯點回顧
生物必修2三四章易錯知識點大全:
3.如果用3H、15N、32P、35S標記噬菌體后,讓其侵染細菌,在產生子代噬菌體的組成結構成分中,能夠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4.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存活
5.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存活
6.指導蛋白質合成的DNA來自噬菌體,核糖體、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細菌提供
7.用噬菌體去侵染含有大量3H的細菌,3H應發現于噬菌體的外殼及DNA中
8.在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幾個著名經典實驗中,在實驗設計思路中最關鍵的是要區分DNA和蛋白質,單獨觀察它們的作用
9.含32P的噬菌體侵染實驗中,經過離心,沉淀物放射性很高原因是T2噬菌體在侵染細菌的過程中,DNA進入細菌。
10.在離心上清液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層的放射性強度比理論值略低,原因可能是上清液中可能有未發生侵染的T2噬菌體;上清液中可能有侵染后釋放出的子代噬菌體。
11.格里菲思(F. Griffith)用肺炎雙球菌在小鼠身上進行了著名的轉化實驗,此實驗結果沒有具體證明哪一種物質是遺傳物質。
12.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的遺傳物質
13.磷酸與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構成DNA鏈的基本骨架
14.在DNA酶作用下初步水解DNA,可以獲得四種脫氧核苷酸
15.在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相鄰的堿基A與T的連接是通過脫氧核糖-磷酸-脫氧核糖
16.DNA雙鏈上的堿基是嚴格配對且通過氫鍵相連
17.分析DNA分子時,發現30%的脫氧核苷酸有A,由此可知該DNA分子中一條鏈上G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鏈堿基總數的40%
18.若一條鏈的A︰T︰G︰C=1︰2︰3︰4,則另一條鏈相應堿基比為2︰1︰4︰3
19.若一條鏈A和T的數目相等,則另一鏈A和T的數目也相等
20.從某生物細胞提取出DNA進行化學分析,發現鳥嘌呤與胞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數的46%,又知該DNA的一條鏈(H鏈)所含的堿基中28%是腺嘌呤,問與H鏈相對應的另一條鏈中腺嘌呤占該鏈全部堿基數的26%
21.已知病毒的核酸有雙鏈DNA、單鏈DNA、雙鏈RNA和單鏈RNA四種類型,現發現了一種新病毒,要確定其核酸屬于上述哪一種類型應該分析堿基類型,確定堿基比率
22.某生物核酸的堿基組成中,嘌呤堿占52%、嘧啶堿占48%,此生物一定不是噬菌體
23.解旋和脫氧核苷酸合成脫氧核苷酸鏈均要消耗能量
24.在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別標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外殼,結果復制出來的絕大多數噬菌體
25.將大腸桿菌放在15N培養基中培養若干代后,大腸桿菌DNA中所有的氮均為15N。然后將被15N標記的大腸桿菌DNA,轉放到14N培養基中,連續培養三代,在第三代大腸桿菌DNA總量中帶 有15N標記的DNA占25%
26.如果把某個細胞中的一個DNA分子用重氫進行標記,其細胞連續分裂四次后,產生的細胞中含有標記鏈的DNA細胞應占1/8
27.假定某大腸桿菌含14N的DNA分子的相對質量為a,若將其長期培養在含15N的培養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分子,假定其DN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b。現將含15N的DNA分子的大腸桿菌再培養在含14N的培養基中,那么,子二代DNA分子的相對質量平均為(3a+b)/4
28.用32P標記了玉米體細胞(含20條染色體)的DNA分子雙鏈,再將這些細胞轉入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在第二次細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個細胞中的染色體總條數和被32P標記的染色體條數分別是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29.兩個物種的DNA樣本經處理后形成的雜合DNA區段越少,則兩物種的親緣關系遠,雜合DNA區段越多,則兩物種的親緣關系近
30.遺傳信息是指有遺傳效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31.位于X或Y染色體上的基因,其控制的相應性狀與性別相關聯
32.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或2個DNA分子
3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34.基因是控制遺傳物質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35.染色體、DNA、基因三者都能復制、分離和傳遞,且三者行為一致現有生物體內提取的一個DNA分子(稱為第一代),用放射性同位素3H標記的四種脫氧核苷酸作為原料,在實驗條件下合成一個新的DNA分子:⑴第二代每個DNA分子中有_1條含3H的脫氧核苷酸鏈,子代DNA所有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_不一定相同
36.一個DNA分子經過轉錄可以形成
37.一段信使RNA上有30個堿基,其中A和G共有12個,轉錄出該信使RNA的一段DNA中的C和T的個數以及翻譯合成一條多肽鏈時脫去的水分子數分別是30個,9個
38.遺傳信息和“密碼子”分別位于DNA 和mRNA上
39.由n個堿基組成的基因,控制合成由1條多肽鏈組成的蛋白質,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該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最大為na/6-18(n/6-1)
40.如果e鏈中A占23%,U占25%,那么在相應的的DNA片段中,A占24% G占26%
41.基因與性狀之間不是簡單的一對一關系
42.關于遺傳的“中心法則”是指遺傳信息傳遞途徑
43.囊性纖維病發病的直接原因是CFTR蛋白結構異常
44.病毒的增殖要在含有活細胞的培養基中
45.T2噬菌體的蛋白質在大腸桿菌核糖體上合成
46.基因在表達時需將雙鏈解開,轉錄結束后再配成雙連,保持其穩定性
47.DNA復制、轉錄和翻譯的原料依次是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48.乳酸菌中遺傳信息的傳遞都發生在生物大分子間
49.某雙鏈DNA分子含n個堿基對,其中含m個T,其復制3次共需G為7(n-m)個
50.假設一個DNA分子中含有1 000個堿基對,將這個DNA分子放在含32P標記的脫氧核苷酸的培養基中讓其復制一次,則新形成的DNA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比原來增加了1 000
51.在一個密閉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14C的脫氧核苷酸合成一個DNA分子,然后再加入普通的含12C的脫氧核苷酸,經N次復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12C的多脫氧核苷酸鏈數與含14C的多脫氧核苷酸鏈數之比是(2n -1):1
看了“生物必修2三四章易錯點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