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習高中地理才能事半功倍
地理是中學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由于它兼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的性質,所以,其學習既不同于物理、化學、生物等理科課程,又與政治、歷史等文科課程有很大的區別.怎樣才能學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學"就是要有好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地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異,但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主要有:
怎樣學習高中地理才能事半功倍
一. 聯想思維法
從我們所知道的地理概念出發,把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系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向”和“橫比向”兩種發散形式。縱向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生物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向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二. 類比思維法
通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系,找出它們的相似性,并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教師只要提示學生與等高線相對比,就可解決這些概念。
三.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于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了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借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干涸說”、“擴展說”三種假設。
四.選言排除法
是指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后通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余下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
五.形象思維法
這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于地圖引起學生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一是空間關系,如地圖的范圍,經緯度等;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通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于形成學生對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通過改變思維模式尋找地理知識的學習竅門,將會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大的益處,學習知識的數量和質量都能得到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