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實用學習方法
比如,必修1《經濟生活》是從經濟學方面來普及相關知識,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教給同學們如何消費、如何投資、如何創業、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等。
必修2《政治生活》是從政治學方面教給同學們如何參與政治生活,如何分析和認識復雜的政治現象等。
必修3《文化生活》是從文化角度讓同學們了解文化的作用和傳承,教給同學們如何辨別腐朽落后文化,提高對腐朽落后文化的抵御能力等。
必修4《哲學生活》是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__的傳授,幫助同學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__,提高思維層次,鍛煉思維能力等那如何學習,這其中有三個重要環節:
如何預習
預習是學生聽好課的基礎。每個同學都應該把它作為學好思想政治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和基本條件。如果同學們不作預習,就會在上課時感到生疏、突然。
如何進行預習呢?
(1)列預習提要。
要帶著老師布置的預習思考題去預習,邊讀邊思,并列出提要,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可以利用標題、不同字體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體系,以便我們有輕有重、有精有粗地閱讀教材。
(2)做好筆記。
在書上,做出標注,在本上列出提綱和寫出聽課要注意的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要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哪些是語言敘述屬文法方面的內容,可以不管它。
另外自己還要規定一些常用符號如△,☆,━等,可以加上框、線、點、圈、標號、點評、注釋符號,留下預習的“痕跡”。
(3)勤思善想
預習的關鍵要善于“想”,發現和提出問題,如:新舊課之間有什么關系,和過去的什么知識類似。在這一過程中同時還培養了同學們的思維品質。
在預習中,不僅要關注知識,還要關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掌握初步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持之以恒
搞好預習還必須有決心、有恒心、有自信心。預習是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和運用檢測良性循環學習過程中的起始階段,只有堅持一個時期才能看到效果。
如何聽課
(1)集中精力、專心聽課
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是保證提高同學們聽課質量的主要條件。
因為,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同學們才能聽到教師講的什么、問的什么、在黑板上寫的什么,才能跟得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抓住重點,解決難點,才能從老師講課中受到啟發,發現問題,提高聽課的質量。
也只有集中精力、專心聽課,才能作好筆記,為課后的作業和復習打下基礎。但個別同學對此卻沒有足夠的認識,聽課的精力不集中,開小差,上思想政治課時練字、畫畫,或看其它書籍,做其他課程的作業。
一堂課結束了,老師講了些什么,重點難點是什么,課后作業有哪些,一概不知道。這樣的學生是無法完成學習任務的。
(2)眼、耳、腦、手并用,看、聽、思、記結合
聽課時,同學們眼、耳、腦、手并用。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同學們眼睛要看教材、看板書、看老師的手勢和表情;耳朵聽老師講的內容;腦要協調眼、耳、手的活動,思維要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手要認真作筆記,在書上劃重點,記符號。
與此同時,同學們在眼、耳、腦、手并用,看、聽、思、記結合時,應注意和協調看、聽、思、記四者的關系。
一般說來,在這四者中,首先是聽。聽是關鍵,是基礎。因為聽不清就記不清、記不全,思也就無法進行。
其次是記。記是聽課的收獲,是復習和作業的依據。俗話說,心記不如筆記。一堂課如果不做筆記,即使上課聽清聽懂了,課后也不一定記得清、弄得懂。所以,聽課筆記很重要,一定要記,而且要記好。
第三是思。思能提高聽課的質量。聽課時,只有一邊聽,一邊思,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才能從中受到啟發,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也只有通過思,才能發現問題,得到更多的收獲,提高聽課的質量。
第四是看。看處于輔助地位,為聽、記、思服務。在聽課過程中,同學們要正確處理好這四者的關系,既不要主次不分,又不要注意了這個忘了那個。既不要只顧聽,忘了記,也不要只顧記,忘了聽,忘了思。
(3)注意聽思記的方法
上課時,同學們只注意聽、思、記還不夠,還應該注意聽、思、記的方法。也就是說,不能什么東西都仔細聽,不能什么東西都仔細想、仔細記,還應注意它們的方法和技巧。
聽:主要應仔細聽老師對重要問題的講解分析,自己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的答案、老師對教材補充的新內容、重要的名詞和概念的含義、作業的題目和具體要求。
思:要跟隨老師講課的思路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主要思考那些重要的、與現實問題密切相關的問題、容易混淆的和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有的同學說,我也想思考,就是不知道怎么思考。這點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培養。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主動思考呢?
第一,要注意知識的積累。
第二,增加感性材料的儲備,多讀書看報。
第三,學會一些思維方法:如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具體化等等。
第四,將自己置身于教學情景之中。經過以上過程,同學們的思維能力就一定會得到提高。
記:主要是記下大小標題和老師講課的思路線索;記下重要的觀點、概念、事例、記下關鍵性和總結性的內容和教材上沒有的新內容;記下沒有聽懂和沒有想通的疑難問題以及自己在聽課中發現的問題;記下作業的題目、要求、課外閱讀書目和參考資料。
此外,筆記要主次分明,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切忌主次不分,雜亂無章,也不要貪多求全,一字不漏。筆記內容不能僅限于老師的板書提綱。
高三政治提分方法
1.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有的同學感覺政治課比較枯燥,所以,對政治課缺乏學習的興趣。其實,理論都是對具體問題的總結和升華,都存在著抽象、枯燥的問題。高中政治課有些內容比較生動有趣,有些內容的確比較枯燥。對政治課缺乏興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學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學習中受實用主義的影響以及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政治學科的誤解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旦嘗到了學習政治科的甜頭,就能改變部分同學中存在的感覺政治課枯燥的問題。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改的三維目標之一的能力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掌握基本知識,進而提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諺語云“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促使人的成長和發展,使人受益終身。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聽課——復習——作業,這幾個環節是學習的法寶。
3.關注時事熱點,學會理論聯系實際
時代性是政治課的生命力,時事材料是學生理解教材理論的重要紐帶,因此要注重教學生平時多關注時事,及時從報刊雜志、電視、網絡上了解最新的時事信息,并動用課本上的知識分析紛繁復雜的時政知識,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使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原則得到真正貫徹實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高三政治基礎知識點
物質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認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辯證唯物主義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一種物質的具體形態。
物質世界的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世界的根本屬性是運動。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統一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原理內容】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物質世界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物質與運動辯證關系原理
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原理內容】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辯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反對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的不變論。反對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相對主義。
高三政治哲學知識點總結
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認識方法
(1)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2)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兩點中的重點,不是一點論。
什么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為什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事物內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分開來;
(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辨證否定的含義及本質?
(1)含義: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2)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克服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實現新事物的產生和促進舊事物的滅亡的根本根本途徑是什么?
根本途徑是辨證的否定。
辨證否定觀的要求是什么?
(1)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2)不僅尊重書本知識,尊重權威,還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辯證法按其本質說是什么?為什么?
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因為(1)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2)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從不斷運動中,因而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3)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
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的要求是什么?
(1)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
唯物辯證法與行而上學的分歧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1)分歧:辯證法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而行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2)根本分歧: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高三政治重點知識
1、要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須實現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2、意識能夠對客觀事物起促進作用。
3、意識的能動作用就是指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直接的推動作用。
4、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為能促進事物的發展。
5、運動是物質的特性。(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6、正確的意識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
7、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
8、新出現的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
10、整體就是指由事物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系構成的有機整體。
11、整體功能總是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斷變化的,變化就是發展。
13、規律是客觀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滅,是永恒不變的。
14、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兩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結合起來,就能收到預想的效果。
17、感性認識的總和就是理性認識。
18、獲得正確的理性認識是認識的目的。
19、理性認識來源于感性認識。
20、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