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意識的作用優秀教案
意識的作用教學設計一
在觀看的同時,請同學們思考:人類的偉大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播放視頻:神舟七號發射到返回的全過程
學生談人類的偉大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識
教師總結:人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那人的意識到底有何作用呢?今天來學習第五課第二框意識的作用。
教學過程步驟二:釋疑解惑,設疑探究
出示材料:
1992年9月,我國決策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后,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并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就是實施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
合作探究: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三步走”戰略體現了意識具有什么特點?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的成功和未來空間站的建造是如何體現人能動的認識世界的?
(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回答)
充分說明人的活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認識當前的事物,而且能追溯過去、推測未來。
(教師歸納)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不僅表現在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還表現在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板書)
二、意識的作用
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教師概括總結:憑借意識的能動性,人類可以逐步解開自然之謎和社會歷史之謎。這說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板書)
(3)意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
(播放汶川地震及抗震救災的有關視頻)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強烈地震,造成慘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目前,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但可以相信,隨著實踐的發展和認識能力的提高,人們會逐步認識地震發生的規律,提高地震預報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損失。
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災區人民和全國各地人民群眾所表現出的眾志成城抗擊災害、不屈不撓重建家園的精神充分說明,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到英雄的中國人民。這充分體現了人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板書)
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問題討論1:
設疑:自然界本來沒有電腦,沒有航天飛船,人能制造出這些東西。燕子能筑巢,蜜蜂能釀蜜,也能創造出世界上原本沒有的東西。人與動物都能使自然界發生變化,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
1.動物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器官使自然界改變,這種對自然界的改變是極其有限的。例如,蜜蜂只能依靠自己的特殊器官采集花的甜液,釀成蜂蜜,它既不能織網,也不能筑堤。如果這個地區沒有花了,它就毫無辦法,只好遠走高飛,或者活活餓死。
2.人類能制造并使用生產工具,把自然界改造得合乎自己的需要。人沒有獅虎那樣的堅牙利爪,不像鷹隼那樣能展翅高飛,奔跑的能力甚至不如一只兔子。但憑借種種工具,人類可以制服獅虎,飛得比鷹隼更高,跑得比兔子更快。人們可以制造鋤犁拖拉機,耕種土地,生產出糧食來;還可以馴養牛羊豬雞鴨,讓它們生養繁殖。
總之,人的意識使人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并且使人能制造和使用越來越先進的生產工具,按照計劃實現自己預定的目的,在自然界打上自己意志的印記,因而對自然界起著真正的改造作用。人們不但改造著自然界,也不斷改造著由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社會環境。
問題討論2:
設疑:意識在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呢?有人說,精神可以變物質,這種說法對嗎?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
1.意識存在于我們的頭腦里。人們只能用語言表達它,用文字記錄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只靠單純的意識不會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
2.意識可以指導人們的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意識總是指揮著人們使用一種物質的東西去作用于另一種物質的東西,從而引起物質具體形態的變化,取得改造世界的物質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精神可以變物質。
(板書)
(1)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問題討論3:(出示投影或視頻)
一場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牽動了整個神州。教學樓坍塌后,汶川鎣華鎮中學一位女孩在廢墟里仍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里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小女孩的從容與堅強,為最終獲救贏得了時間。
設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歸納總結)
人的意志是人的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的活動的動機部分,是人類活動的動力所在。精神對人的心理和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它能夠調節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動。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
(板書)
(2)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舉例說明: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精神的力量。
1.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有高昂的精神,需要勤奮努力、持之以恒。
2.生活中遇到挫折,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悲觀、消沉,就會喪失斗志。
3.面對疾病,勇敢面對、積極治療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情緒低落、唉聲嘆氣,病情就會不斷加劇。
總結:有人說,“精神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精神是萬萬不能的。”這是非常有道理的。毛澤東曾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人類的實踐活動和人的社會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精神力量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教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怎樣才能正確發揮意識的作用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板書)
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閱讀探究:
1.引導學生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個方面閱讀教材。
2.問題探究。
材料:氣象與奧運息息相關。奧運會期間正值北京多雨時節,為保證奧運會的成功舉行,有關部門加強了天氣預報和人工消雨的準備工作。屆時,奧運天氣預報將禁用“降水概率”等模糊詞語,必須明確“是否降雨”,而且將具體到“幾時幾分”、哪個奧運場館有降雨。為提高人工消雨的成功率,他們還加強了與重慶等具有豐富人工消雨經驗城市的聯系。
問題:
(1)有人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天氣。這種說法對嗎?
(2)你認為怎樣才能準確地做出天氣預報?
3.學生思考并回答。
(1)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于天氣的預報越來越準確精細,甚至可以干預、影響天氣。這說明人能夠通過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也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但是這并不說明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天氣。
(2)人們只能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從而造福于人類。
4.概括總結。
從奧運天氣預報的事例可以看出,做好各種事情,既不能隨心所欲,也不能無所作為,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板書并講解)
(1)什么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所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要求我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2)為什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首先,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遵循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辦事情才能取得成功。其次,人的意識具有能動性作用,能夠認識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并指導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3)怎樣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全課總結)
人的意識是偉大的,我們要發揮意識的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讓人類的思想之花開的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