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讀后感
羚羊木雕讀后感(一)
今天,再次捧起《羚羊木雕》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那天,天上下著雪,吃過晚飯,媽媽問我羚羊木雕呢?我膽怯地說,羚羊木雕給了萬方。媽媽沒有聽我說完我的原因,硬要我把羚羊木雕拿回來。我心里,既無奈,又生氣,這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呀。
我無奈地走到了萬方家,萬方聽了我的話,很生氣,他一定沒有想到我是這樣一個人??墒撬麐寢寘s讓萬方把羚羊木雕還給我。我捧著羚羊木雕,走在雪地里,心情十分沉重。而當我快要消失在這房子的拐彎處時,萬方氣喘吁吁地向我跑來,把他的小刀和為羚羊木雕做的玻璃盒子塞在我的手里。潔白的雪花飄落在我們身上。他笑著對我說:“拿著,沒有禮物,咱倆也是好朋友!”我哭了,雪花和淚水一起落在了羚羊木雕上……
為什么,大人總是不理解我們?也許,在他們眼里,我和萬方的友誼,遠遠比不上那個珍貴的羚羊木雕。但是,對于我來說,我和萬方之間的友誼大于一切!
如果,因為一個羚羊木雕,使我和萬方之間的友誼消失,那么這個羚羊木雕還有什么意義呢?盡管后來我和萬方和好了,可是,父母的態度會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劃下一筆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我覺得,這世界上的友誼遠遠比金錢珍貴。
我很開心,我的身邊有那么多關心我的朋友。在我傷心的時候,是他們安慰我;在我百口莫辯的時候,是他們挺身而出,為我辯解;在我措手不及的時候,是他們教會我坦坦蕩蕩的面對……真好,想必這是我在六年小學生活中,和學習收獲一樣大的收獲吧。
還記得莎士比亞說:“友誼是珍貴的,若失去友誼,就像失去陽光,永遠得不到溫暖。”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交朋友吧。
羚羊木雕讀后感(二)
今年暑假,經過老師的推薦,我讀了《羚羊木雕》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把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只黑色的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方。媽媽無意間發現“我”桌子上的羚羊不見了,便問“我”羚羊哪里去了,“我”對媽媽撒了謊,說收起來了。媽媽讓“我”拿出來看看的時候,“我”卻扭扭捏捏的拿不出來了。媽媽執意要“我”要回那只羚羊,“我”只好一個人孤零零地走在去萬方家的路上。到了萬方家,“我”只好說出那句“我”怎么也不想說出來的話,過了一會兒,萬方責怪“我”不守信用,萬芳的媽媽輕輕地朝他屁股打了一巴掌,讓萬方把“我的”羚羊拿出來。萬方不情愿地拿出“我”的那只羚羊,他很細心,還給它裝了個小玻璃框子,“我”把那個玻璃框和小刀放在他媽媽的手里,便默默地走出了萬方家的門。走著走著,“我”突然聽見了萬方的聲音,萬方把玻璃框子和小刀塞到我的手里,便消失在雪花飛舞的世界里面了。
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我”的媽媽很重財輕義,而萬方的媽媽卻很大方。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事也不少,孩子們不懂事,互相交換禮物,家長卻認為禮物的”價值“過高,不應該交換,然后讓孩子要回來的。
讀了這本書,從中我體會到了這樣一個道理:人,要做個有信用的人。不講信用,就等于丟失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講信用,就等于獲得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羚羊木雕讀后感(三)
《羚羊木雕》是我從來沒有讀過的書,剛剛讀這本書,就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了,以為是將一篇動物的作文,可是,讀到里面,就發現是一本講故事的書,我一下子被這本書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了,真是讓我讀了還想讀啊!
《羚羊木雕》是張之路寫的,張之路是我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集團一級編劇、國務院授予的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中國少年先鋒隊全國工作委員會委員。曾獲中國安徒生獎、國際安徒生將提名、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中國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電影華表獎等國內外獎項。
故事講的是“我”把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家里最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了我最好的朋友萬方,父母知道后,責備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方,又催促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我”以為萬方會生氣,會與“我”絕交,但是在風雨幕后卻是一片晴朗的天空,在天空中閃閃發光。萬方沒有生氣,卻反過來安慰我,說沒什么,別記在心上……
友誼是這樣的神奇;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著,但是你的心可以感受到。當你遇到困難時,幫你解決困難的是和你最親密的人;當你失敗時,給你信心和勇氣的也是友誼;當你成功時,與你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悅的也是你最好的朋友;這就是友誼!當你掉入水中的時候,朋友會不顧一切的去救你;當你取得好的成績的時候,朋友已成為默默無聞的鼓勵者。這些都是友誼!
友誼很神奇,也讓我覺得友誼是多么的不可多得,我們馬上就要和我們的母校告別了,與我最好的兄弟告別了,可是,我心中還是會永遠記住母校,記住教過我的老師,和我最要好的朋友們!
羚羊木雕讀后感(四)
是一篇初中預備班語文書上的文章。對于我來說是極少去接觸教科書上的文章的。說實話,讓我寫讀后感,心里是有點發虛的。因為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對著文章寫讀后感了,那大概還是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吧。現在看文章僅僅只是看看而已,極少去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也懶得去思考。這樣一來,也是不會思考了。所以以下的一點讀后感看來仿佛是有些牽強附會的了。
珍貴究竟為何物?物質、金錢?親情、友情?兩相比較,此刻在我父母的眼里,大概那個價值不菲的羚羊木雕要比我和萬芳的友誼珍貴的多吧。父母心中珍貴的東西大概就是那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然而,在我看來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才是那個木雕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要能多得到深摯的友誼,允許還有多多注意自己怎樣做人,不辜負好友們的知人之明。但是在父母的威懾下,我不得不向友誼發出了挑戰。向別人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那種感受是難以名狀的,我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然而萬芳卻把我還給她的小刀塞到我的手里并且堅信咱倆還是好朋友。萬芳對于友誼的珍視給我好好地上了一課。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應該也是值得一提的。我向萬芳要回羚羊木雕完全是在父母的絕對堅持下,萬不得已才做出的。整個過程中,我的父母似乎沒有給我太多的申辯的機會,而是緊緊盯著我,讓我感受到他們的十分嚴厲甚至是爸爸那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即使是在我哭著喊不的時候,也是沒有理由不去要回已經送出去的東西。
的確,父母們很多時候總是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左右著孩子們,卻很少站在孩子們的立場去思考問題。當發生分歧時,也只是以父母的威嚴來使得孩子們不得不順從。這樣,表面看來問題解決地很順利,但事實上可能只是口服心不服,甚至在孩子們的心里留下陰影。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會越來越少,越來越不順暢。所以,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問題的確不可小覷。
看過“羚羊木雕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