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行文思路類
?、诒疚闹饕謳讉€畫面來寫,這些畫面是如何組織到一起的?
?、壅埜爬ㄎ恼聦懥四男┓矫?或概括特點?
④為什么從這里寫起;先寫這個后寫那個,為什么?為什么作者在文章開頭寫某某內容?
2、解題思路:答題程序應該是分析層次結構,把握段落大意,然后準確切分文章層次并概括層意,最后把層意按照先后順序組合起來。一般從結構、內容(表現形象,思想情感、主題思想)與藝術手法三個方面回答。
3、答題格式:
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附:記敘文(散文)的文章結構特點:
時間上組織材料; ②從空間(場面)上組織材料等;
以什么(物件、觀察點)為中心; ④以情感或認識過程來組織材料;
?、萦蓪嵉教?層層層深入。同時要適時的結合中心回答。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行文表達作用
1、常見題型:
?、倬植磕尘湓?、某處敘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這樣寫對全文結構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為什么?
②某一引文(詩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勰骋惶幁h境描寫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解題思路:主要從內容和結構上解答分析。
3、答題格式:
某段或語句:寫了……內容(概括這句話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運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達效果(聯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豐富了文章內容,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結構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寫:這一景物描寫了……自然環境,渲染了的……氣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會環境;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術語
(1)開頭:①總領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節或引出話題;
?、蹫橄挛?hellip;…情節作鋪墊或與下文構成對比;
?、荛_篇點題,營造……的氣氛,奠定……的感情基調;
?、苤圃鞈夷罨蚵裣路P,吸引讀者。
(2)中間:①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②前后呼應;
?、蹫橄挛?hellip;…的情節做鋪墊、引起下文的…內容;
④照應上文的…內容、轉換話題。
?、莼蛞r托作用(在行文中為了彰顯敘述主體而談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襯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種氛圍(描寫環境為人物的出場營造氛圍)
(3)結尾:①升華感情; ②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③總結上文;
?、茏湔嘛@志,點明主題;
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寫)
⑤呼應開頭,使文章結構完整;
⑥言已盡而意無窮,使文章委婉含蓄。
(4)其他
傳說故事:增強文章的傳奇性、風物的神秘性;豐富文章內容;引起讀者興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觀點
某一事件: 引出下文的議論或抒情,在結構上往往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內容上具有深化或啟迪作用,
史實: 反思歷史,以古證今或借古諷今。具有例證的作用
詩句: 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豐富文章內容;引起讀者興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觀點:
名言:表明……觀點,具有論證觀點、闡明事理的作用,增強文章說服力;
豐富文章內容;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詞語或句子含義理解類
1、常見題型:
①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加點詞語能否刪除,為什么?
?、诟鶕恼陆忉尰蚍治瞿尘湓挼暮x。或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主旨句、中心句、景物描寫句)
③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結構類)
2、解題思路:從主旨、構思、立意、選材結構等方向作答
詞語含義分析題:
弄清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分析表達作用(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概述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
句子含義分析題:
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意;(分析內容;分析形式,結合語句的位置;分析藝術手法)
3、答題格式:
詞語含義分析題:這個詞語表達了……內容,這么表達有……作用
(詞語本身的準確性、生動性,聯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
句子含義分析題: 內容+手法+作用
這句話用了……手法(表現手法:想像、聯想、象征、渲染、襯托、對比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比、排比等),寫出了……的內容(解釋句子意思),突出某一景象或人物的……特點或者強調上文的……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態度、感情或者揭示了……的道理或者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附:某一詞語含義或作用常使用的術語
動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
詞語順序 :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一致;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形象分析類
1、常見題型:
?、僬埡喴治鑫闹械闹魅斯男蜗舐撓等?,
②指出某物象的含義和它在結構上的作用。
某物象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2、解題思路:
人物形象最基本的評價方法是:首先對人物做一個總的評價,然后從不同側面逐點說明人物具有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說答題要使用總分總結構。
物象的分析 宜從文章結構形式到內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3、答題格式:
人物形象分析:他是……的人(概述,總說),從他的……言行中(文中語句 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等描寫)看出他……的性格(分說),可見他是一個……的人(總說)
物象分析:起到了線索作用;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升華了主旨
附:物象在散文中的作用
⑴對文章結構具體的思考角度:結構開頭結尾的策劃;詳略主次的安排;行文
線索的貫穿;過渡照應的勾連;伏筆懸念的設置。
?、苾热萆辖Y合文章具體分析。思考角度:a勾連上下文的線索作用;b對內容的充實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華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人稱類
1、常見題型: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么?或:為什么要改變人稱?
2、答題格式: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于心理描寫;自由的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便于對話,便于抒情,加強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用于外物有擬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的展現豐富的生活,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歸納內容要點類
1、常見題型:
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要點。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并具體分析文章是怎樣逐層表現主旨的
文章表現了什么感情?請從作品的內容和寫法兩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2、解題思路:
全文內容概括:
第一種:概括某些原因。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闡發某種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這些感悟、道理(結尾的“果”)從何(“因”)而來?答題時思維視界要籠罩全篇,盡量把“因”的數量找全。答案各點組織要盡量按照原文順序。
第二種:圍繞標題關鍵詞語進行內容概括。
第三種:文中作者的多種情感概括。多種情感,指的是對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現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對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變化。
主旨概括
答題要點:①關注文題。標題能提供閱讀的線索。(隱含了信息-----寫作對象、重要內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題。)②抓住文尾的議論、抒情語句。這些語句常常是結尾點題,明確主旨。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層次的基礎上,再高度概括層意,概括出主旨。
3、答題格式:
內容概括:一劃分本文或段的層次,二提取要點詞語,三整合答案。
主旨概況:本文通過記敘(描寫)……,表現了……,表達了……,揭示了……主題。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技巧分析類
1、常見題型:
?、傥恼逻@樣寫有什么好處、效果、作用?(表現手法)
?、谶\用了什么語言技法,表達了什么內容,起了什么作用。或: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修辭手法)
?、勰尘湓捴心硞€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么?
?、苣尘?段)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謀篇布局)
2、解題思路:使用的方法+內容+效果(或作用)
辨明本語句所運用的是哪一種修辭或表現手法,分析在文句中是要表現什么內容,要清楚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結合具體語句將此種修辭或表現手法的一般表達效果,加以說明。并注意聯系主題思想。
3、答題格式:
這個語句或段落用了……的方法,寫出了……,在文中起到了……的表達效果
或:運用了什么手法+某手法(技巧)運用得怎么樣(一定要回歸原文,結合原文內容進行具體分析。)+某手法(技巧)運用好在哪些方面
附:表達技巧常用術語
表達方式:敘述(順敘、倒敘、插敘);
描寫,(人物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描寫;
事件描寫;環境描寫;景物描寫);
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議論; 說明。
表現手法 :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烘托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會環境、烘托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表達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內涵豐富,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動靜結合、化靜為動:使表達更中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白描:簡練,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簡潔傳神的表達效果。
虛實相生: 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抑揚:有先抑后揚或先揚后抑,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征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
襯托(正襯和反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突出作者的某種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題。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渲染在于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聯想想象,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象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布局謀篇: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渡鋪墊、設置線索(時間、空間、情、理、物等);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后照應;設置懸念,制造波瀾;主次詳略得當;材料典型、真實、新穎、有力等。
修辭手法:
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冗長為簡潔
借代:引人聯想;形象突出、特點鮮明、生動;在表情達意上更得體、含蓄、別致
比擬:語言生動形象,蘊涵豐富;色彩鮮明,描繪形象,印象深刻;感情強烈,引起共鳴
夸張:突出本質、特征,引人聯想;烘托氣氛,語言生動形象,增強感染力;感情強烈,引起共鳴
對偶:便于吟誦,易于記憶;表意凝練,抒情酣暢;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排比:句式整齊,節奏勻稱;文章貫通,語勢強勁;集中內容,加重感情;條分縷析,說理嚴密透徹,抒情酣暢淋漓
設問: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內容,變化波瀾;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增強說服力和表達效果
反問:強化語氣,強調內容;增強表達效果,表達強烈感情;引起思考,余音回蕩
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層次清晰;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起興: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統攝全詩,引出故事;激發讀者想象;化實為虛,形象生動
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達意更含蓄,更有趣
語言特點:平實、質樸、含蓄、直露、幽默、風趣、粗俗、典雅、清新、自然、簡潔、優美等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標題類
1、常見題型:為什么取這個標題
2、解題思路:有的散文的文題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同時,它對行文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貫串文章始終的線索。問“標題”,答“ 結構”。首先要聯系情節,比如情節的開展就是圍繞標題中的某某詞進行的;再次要聯系中心,說它體現了中心等
3、答題格式:一是具體的意思(文中具體的xx ) 二是與主題相關的意思。
附:散文標題的含義和作用
1、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和多層含義
2、表達作者主觀的感情和態度
3、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
以句子為標題的,常常就是主旨的表達或哲理的啟示。
4、成為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
從構思看,寫景狀物的散文如果以寫作對象為標題,這個寫作對象常常就成為了文章的線索,并能夠設定全文的結構思路。
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探究類
一、考點解讀
1.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
2.探討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探究學習的特征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其考查不可能是無限開放的,其特點就是題目的回答具有選擇性,個性化色彩較濃。
二、解體要求 探究性試題是具有一定開放性和獨立思考性的試題,要求說出“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不到現成答案的試題。
1、唯一型(有觀點) 是表面上問題有兩種或三種觀點,但是只有一種觀點是正確的,考生們只能選擇這一觀點來作答。
2、選一型(有觀點) 是問題有兩種或三種觀點,而且每種觀點都獨自成立的命題,考生們可以任意選擇其中一種觀點來作答。
3、融合型(有觀點) 是問題有兩種或三種觀點,但是每種觀點都不能偏廢,考生們只能融合這些觀點來作答。
4、自創型(有觀點) 是問題沒有直接給出觀點,要考生自己思考并形成觀點作答。
三、答題格式
面對探究題時,可以先判斷它屬于哪一類型,然后確立觀點,觀點必須明確,態度必須鮮明,觀點的表述多用判斷語氣的句子,比如“我認為……”“我覺得……” “我贊成……”等。
分析過程歸納為四種類型:
1、 觀點+文本 這種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等。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相關內容,注意摘錄或者化用文本的相關字詞句,整合成話,扣緊觀點進行分析。
2、 觀點+事例 這種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這一觀點,請舉例說明”等,分析過程要注意事例的敘述簡潔,分析到位,材料與觀點要相互融合。
3、 觀點+理論 答題中的理論常見的有生活理論、文藝理論、寫作理論等,這種分析過程要注意理論精辟概括,理論與觀點相互印證。
4、文本+現實+觀點 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理由)”等。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相關內容,還要結合現實進行分析.
看過“高考散文閱讀常見題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