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與高考題
鄉土散文高考題原文
村子的氣味
李廣智
①村子的氣味是土生土長的。偌大的一塊地方,一些人家聚聚散散地湊成一個村子,居然能有氣味,沒在村子里居住過的人,一定不會這樣想,那是想也想不到的事情。一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氣味,可是一個人的氣味,放在村子里。那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他一定不會對村子構成威脅。村子不生活在一個人的氣味中。
②村子里的氣味在哪兒,沒有人準確地回答你。那些氣味藏起來,分散在樹上,帶在動物的身上,躲在土里。氣味是村子里最隱秘的身體語言。它藏在你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只是那味兒,不讓村里的人,也不讓外來的人,輕易嗅到。等到它想的時候,就鉆進你的鼻孔,想不聞都不成。那氣味就在村子里,在空氣中彌散,你在一個村子里生火過日子,在一個村子里呼吸,就會聞到,無法躲避。那氣味常借了風的腳,壯勢。風這物,在鄉下猖狂著呢!它把腳裝在心里,不外露,想到哪兒,就到了。從村東到村西,從村南到村北,人須用腳走上半日,風這個家伙,眨眼的工夫就到了。再大的村子,也不夠風這個家伙遛一個彎的。那樣,村子的氣味就無處不在了,它像空氣一樣存在。
③其實,村子里最好聞的,一定是樹木。在一個村子里,沒有什么比樹木更實在的了。只要沒人阻擋,它就不擇地方地扎根生長。這不像一個人,總要找個合適的地方落腳,實在沒地方了,他可能就會到別的村子,別的地方生存。樹木不一樣,它在一個地方扎下了根,就會在那個地方拼命地長。長到沒有人會數得清一棵樹會有多少片葉子,沒有人會數得清一個村子到底會有多少棵樹。那時,樹的氣味將分布在整個村子里。清苦的楊樹葉子味兒,清甜的槐花香味兒,清香的果熟味兒,在整個夜晚,在清晨的陽光中,在雨后的短暫寂靜中,它隨了風,鉆入人的鼻子眼兒,進入人的心脾。那味兒是自然之氣,人聞過了精神,為之氣爽。只陽光現了,那味兒亦收了風腳,聚攏于樹身。不是真的收了那味兒,白天里,人氣重,那味兒嫌鬧,不愿見生,抽了身,躲在樹影兒里,等人近了,讓人品。
④樹的氣味,總在天暖的時候纏人。這和村子里的牛羊不一樣。村子里的牛們,羊們,還有驢們,它們是家畜,一年四季都和人走得近。它們幾乎天天沿著一條道,從屯頭走到屯尾,進入到村子里的某一處山坡地邊,散成一堆黃物或其他顏色的物,不為別的,填飽自己的肚子,長它們自己的膘兒。那些牛啊,羊啊,驢啊,一年四季也不會張羅洗一次澡,家畜們留下氣味,給異性聞,給晚輩聞,給屯人聞,讓那條常走的道兒都染上一身的氣味,經風腳帶了,捎給村人。
⑤炊煙起了。那煙化成一匹馬,飛上村子,想是奔去高處,被風骨擋了道兒,沒了去處,索性折落村中,讓一股淡淡的灶煙味兒游入村人的嗅覺。那味兒不似灶起時,百般嗆人,必是被風嗅了,被樹嗅了,落到低處,人只嗅到星星點點,讓味兒寡淡了。那時,幾個孩子正在村子里嬉鬧,他們已從某個院子里飄出的香味,準確地推斷出當頓的飯菜。那是飯菜的香味傳給他們的心機,他們不回家看灶臺,憑味兒就能推斷出啥飯菜。這也會讓一些人準能按時回家吃飯。屋里的人疑惑那人時間把的準,問話。那人笑出一臉的神秘,風把味兒偷偷放出來,讓人先嘗了。
⑥村子的氣味,常常讓人琢磨不定。它總是隨著樹木的變化和人畜的行走,任意改動。這也讓我時常對村子之外的任何一個村子產生好奇。為了滿足我的好奇,我曾居住過許多的村子,它們有的被雨后的土腥味兒圍裹著,有的飄滿了水塘的魚腥味兒;有的吹滿了海水的咸腥味兒。它們好像都和我們村子的氣味不一樣。我常常想,在另外某一個地方,會不會有一個和我們村子的氣味一模一樣的地方。那樣,我在另一個地方勞動,行走,即使長久地居住下來,都不會感到任何陌生。我會以為,我仍居住在原來的村子,那些平時在村子里的所有氣味,會在想讓我聞到的時候,準確無誤地鉆入我的鼻子眼兒,進八心脾。那么,我將不再想家。
(選自《散文》2006年弟2期,有刪節)
鄉土散文高考題題目
1.從全文看,村子的氣味有哪些特點?
2.(1)請解釋“氣味是村子里最隱秘的身體語言”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2)為什么說“其實,村子里最好聞的,一定是樹木”?
3.在文中,作者說樹的氣味“不像一個人”,“和村子里的牛羊不一樣”。請結合文意,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4.簡要分析“風”在文中的作用。
鄉土散文高考題參考答案
1.①土生土長;②無處不在;③樹的氣味在天暖時纏人;④炊煙的氣味引導人們回家;⑤讓人琢磨不定。(答對四點即可)
2.(1)村子里的氣味躲藏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村里村外的人不能輕易嗅到它。
(2)因為樹木實在,在村里扎根生長;樹的氣味是自然之氣,彌漫在村子里,隨風讓人聞,供人品。
3.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樹木只在一個地方扎根生長和在天暖時纏人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村子里樹木的氣味的喜愛、贊美之情。
4.風把村子的氣味吹往村子各處,將樹木的自然之氣給人聞,讓村人嗅到炊煙的味道。這就構成了一條行文線索,使文章前后照應,結構嚴謹。(從內容和形式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