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考后的散文
關于高考后的散文:高考后的我
高考后,我一絕不起。我像一團爛泥,扶不上墻。我的世界發生了從未有過的傾斜,我看不見自己,周圍充滿了黑,我迷失了……
我是第二次參加高考,但這次和以往一樣,還是低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雖說出分的日子還在月底,但我隱約的感覺到電腦熒屏上會顯示出3幾幾。我不知道看了那以后會怎樣,或許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我的心早已死。
我的悲傷情緒影響到了我家的氣氛,我媽因我而不高興,經常凝神。而我更是如此,吃飯吃一半就說飽了,玩電腦會說不知道該干什么,讓我去哪哪哪我都不想干……我,曾經的自己難道真的早已毀滅?在學校我執著,在家我迷茫。
在家得干些什么。打工掙錢,可以短暫的麻痹自己;旅游,會給家里增加一份負擔;在家呆著,說不過去,只會繼續迷茫。綜合上面三種選擇,打工可能會更適合些。可是,為什么我一提到打工卻想到我什么都不會呢?到哪里?會如期發工資嗎?.....一連串的發問,我打退堂鼓了。我真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
看到母親賣力氣來上班,我有點兒心疼,但又…我趴在電腦前,到做飯時間母親叫我做飯,我沒去,但又等著吃。在家除了拿著手機還是拿著手機,明知上面沒有太多值得我留戀的東西,而我為什么老時不時的玩呢?照照鏡子看了看自己,面無表情,呆滯,麻木,兩眼無光,頭發蓬松…..我從未這樣過,沒有規律的生活過。我可以說,我覺得自己非常惡心。
這期間我沒哭過,我倒想讓自己哭哭釋放一下,但沒有。我喜歡打籃球,但現在手里又沒球。我還喜歡看書,但不知怎么的,我沒碰過。我也喜歡寫東西,但幾乎沒有提過筆。今天的這些文字是用鍵盤敲出來的,很慢。伴著歌,無力地敲打鍵盤。這之后我又不知該怎么……
關于高考后的散文:給自己尋找一份痛楚的感覺
一位七歲的小女孩,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上午,削一支漂亮的鉛筆。起風了,很大,吹開了門,小女孩站起來準備去把門關上,沒有想到,門框打在她身上,小女孩跌倒了,鉛筆尖戳穿了小女孩的胸腔,刺進了心臟,僅剩下半截露在外面。
女孩的母親緊張但沒有慌亂,打了急救電話,然后把女兒平放在床上。小女孩掙扎著喊疼,要求母親把那支插在她心臟中的鉛筆拔出來。母親猶豫了一下,沒有同意,并告誡女兒,不經媽媽的同意不允許拔出,有疼痛可以告訴媽媽!
最后,小女孩得救了!醫生的解答很簡單,也有科學依據:小女孩受到了很嚴重的創傷,但她沒有失去過多的血液。鉛筆如果拔出來,血液會順著傷口洶涌而出,即使是搶救及時恐怕也無力回天!醫生說小女孩的母親做得很對,并說,小女孩的生命是由她母親的醫學知識救回來的。
母親的回答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當初,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女兒很聽話,她聽從了我的決定沒有把鉛筆拔出來,我知道她忍受著巨大的痛苦,而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想,如果把鉛筆拔出來,女兒恐怕認為這樣就可以解脫了,但她就可能沉沉睡去而不再醒來。在急救車上,我只是不停地問女兒,你痛嗎?女兒點點頭。這給予我很大的希望,她有意識,能感覺到疼痛的存在,證明她在抵抗這種痛苦,她在與生命抗爭,與死亡搏斗!女孩的母親肯定地說,是疼痛感給予了女兒第二次生命!
如今,女孩健康地生活著,而且生活得非常健康。
只是醫生無法理解,小女孩的心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傷害,應該比較脆弱,不能再受絲毫的打擊。可事實恰恰相反,現在的這個小女孩卻無比堅強,心理承受能力是普通孩子無法比擬的,這遠遠超乎他的想象!
同樣不太明白的還有我,但小女孩母親的話卻時常響在耳邊:“你痛嗎?”
因而,在我被困在荒山野嶺無人援助的時候,在我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在我受到摧殘打擊的時候,我總是用牙齒咬著自己的唇,緊緊的,哪怕是讓鮮血流出,我總在問自己:“我痛嗎?”
在這個世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無數個白天與黑夜里,在無數次狂風暴雨中,在無數道無法跨越的門檻面前,能夠咬咬自己的唇,給自己、給人生尋找一份痛楚的感覺!
關于高考后的散文:向前走,能走多遠走多遠
有師徒兩位僧人,從很遠的地方去靈山朝圣。一路上一邊乞食一邊趕路,日夜兼程,不敢稍有停息。因為在行前,他們發了誓愿,要在佛在佛誕日那天趕到圣地。作為僧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信、虔誠、不妄語,何況是對佛陀發的誓愿呢!
但在穿越一片沙漠時,年輕的弟子卻病倒了。這時離佛誕日已經很近,而他們距靈山的路還有很遠。為了完成誓愿,師父開始攙扶著弟子走,后來又背著弟子走,但這樣一來,行進的速度就慢了許多,三天只能走完原來一天的路程。到了第五天,弟子已經氣息奄奄,快不行了,他一邊流淚一邊央求師父:“師父啊,弟子罪孽深重,無法完成向佛陀發下的誓愿了,并且還連累了您,請您獨自走吧,不要再管弟子,日程要緊。”師父憐愛地看著弟子,又將他背到背上,邊艱難地向前行走邊說:“徒兒啊,朝圣是我們的誓愿,靈山是我們的目標。既然已經上路,已經在走,靈山就在心中,佛陀就在眼前了。佛絕不會責怪虔誠的人,讓我們能走多遠走多遠吧……”
這則故事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居士講給我的。
他說,他年輕時經商,在商海中搏命,賺了一些錢,掙下了一份產業。這中間,有失敗有成功,有笑聲也有眼淚,但自己無論怎樣努力,卻總是離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欲望差很遠。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這則師徒朝圣的故事,大受感動之后,翻然悔悟。他說其實每個人都是朝圣者,都有自己的目標和誓愿,由于各種客觀和主觀的原因,并非每個人都能達到目標和實現誓愿,盡管每個人的目標和誓愿都不相同。其實只要你上了路,向目標靠近,你就已經到達了,因為每個人的靈山都不一樣。關鍵是你要整裝上路,要向前走!能走多遠走多遠……
看過“ 關于高考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