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1、要有“記住”的緊迫感
不少同學有這樣的體會:課堂提問前看書,記憶效果比較好;考試之前學習,記憶效果比較好。其原因在于記憶的目的明確,因為害怕記不住,直接影響考試成績。這種非記住不可的緊迫感,使得記憶的效果大大提高。
學習實踐證明,記憶任務明確,目的端正,就能發掘出各種潛力,從而取得較好的記憶效果。一般來說,重要的事情遺忘的可能性比較少,就是這個道理。
不少學生總抱怨自己的記憶能力太差,其實根本原因在于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不端正,學習缺乏強大的動力,不善于給自己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學習時,就沒有“一定要記住”的緊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記憶效果很差。可是自己又不從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怪自己的記憶力差,再去學習時,又缺乏“一定要記住”的信心,結果就更加記不住了,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學習成績越來越差。有了“一定要記住”的認識,又有了“一定要記住”的信心,記憶的效果一定會好的。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2、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理解記憶就是要盡量通過思考,待對知識理解之后再記憶,這就不是死記硬背了。通過理解,將知識系統化,使所要記憶的內容納入知識的體系之中,成為體系的一部分,這樣就更容易記憶。如有人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黑板上寫了20多個名詞:信封、紐扣、杯子、碗、郵票、線、茶葉、勺、糨糊、剪刀、水壺、碟、信紙、針、爐子、筷子、筆、衣服、火柴、酒杯。讓學生記三分鐘后,進行默寫。結果,凡是默寫比較好的,都把20個名詞按照用途分成了四組:與喝茶有關的(杯子、茶葉、水壺、爐子、火柴)寫在一起;與縫紐扣有關的(紐扣、線、剪刀、針、衣服)寫在一起;與吃飯有關的(碗、勺、碟、筷子、酒杯)寫在一起;與通信有關的(信封、郵票、糨糊、信紙、筆)寫在一起。由于這些學生能聯系到自己掌握的生活知識,找到了這20個詞之間的內在聯系,因此,記憶的效果就比較好。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3、要及時復習,反復復習
為什么要及時復習呢?因為遺忘過程有它的規律。科學實驗證明,在學習材
料剛剛記住的時候,經過1小時再檢查,發現只能記住學習材料的44%左右,而56%的內容全被忘記了;經過一天后,再檢查,只記住了33%的內容,而67%的內容被忘記了,六天后,再檢查,只記住了內容的25%左右。
可見,在學會和記住了某些知識后,緊接著的就是先快后慢地遺忘。因此,必須在還沒有遺忘之前進行復習,反復記憶,以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使大腦的神經聯系得到強化。
綜上所述,在學習的過程中,堅持課后復習,反復復習,是與遺忘作斗爭的有效對策。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4、注重興趣、系統概括記憶
可通過編故事、口訣、諧音等方式把枯燥的東西變得生動可感,有利于記憶。如我們學過的句子成份口訣:主謂賓來定狀補,各種成份分清楚,定語必居主賓前,謂語前狀后又補。碰到定補難分清,與誰密切就屬誰。
在對材料分析的基礎上,用列表、提綱的方式,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也可以提高記憶效果。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5、讀寫憶用,協同回憶
在記憶過程中,手、腦、口、耳等共同參與,效果更好。我們的要求的邊讀邊寫,邊記邊憶道理就在于此。如我們要求的“憶”,就是在重復識記的過程中,回憶再現。換句話說,就是在背記的過程中,不斷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式很多,主要是要用自己復述、自己默寫,自己校對,不斷重復,直到背熟為止。不少同學在學習時,一遍遍地看書,很少合起來回憶一下書中的要點、思路等。結果書一看就懂,一放下就忘。由于書一看就懂,不費腦筋,所以大腦興奮不起來,常看到有的同學看著書就睡著了。如果在學習時不斷嘗試回憶,把想出來的內容先寫在紙上,然后再看書使頭腦處于一種 積極活動的狀態,記憶的效果一定會很好。當然,有的同學擔心嘗試回憶太費時間,實際上嘗試回憶所用的時間是越來越少。表面上看嘗試回憶是一種“信息的輸出”,實際上信息在“輸出”的過程中,又被進一步加工和強化了。嘗試回憶次數越多,記憶越牢。如果急于趕進度,每天不去回憶好內容,看起來天天都學了不少新內容,但實際上忘記的內容也一天天地多了起來。如果算總帳的話,還是嘗試回憶法的收獲大,花費時間少,記得多。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6、列表織網:最有效、最明晰、最便于記憶的方法
在“回顧展望”的基礎上,就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列出一張張表格,編織自己的知識網絡。列表和織網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簡易又是最便于記憶的方法。它可以使你頭腦清晰,一目了然。既有宏觀的把握又有微觀的應對方法。這一步驟很重要,否則,只是把過去考卷做一遍,仍然會感到雜亂無章,答題時就沒有把握。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總的框架,在總的框架下,再切分多個塊面,每個塊面上,再有更細致的要求和例題。
比如,現代文閱讀有一個必考的內容,就是對文章主旨、要點、段意的把握與揭示。這就要熟練掌握文章句群中的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君臣關系”。在“表”中列出區別“君臣”的要點:“君(中心句)”往往是1、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型句子;2、記敘性文字中的議論性句子;3、“總分”句群中的“總”句;4、“舉例說明”所要“說明”的道理,“比喻句”所要“喻”的內容;5、各種復句關系中所強調的分句,等等。“臣”則往往是相反,即引出話題的句子,議論性文章中“描寫”、“抒情”、“說明”、“補充”的內容,形象化的闡釋性文字,各種復句中非強調的分句,等等。在現代文一般要求的下面,又可列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散文、小說、戲劇、詩歌等。不同文體又有不同的要求與考點,每一項后可附上歷年高考的例題和經典的題型。
高三語文知識記憶方法7、文理交替,適時休息
要想提高記憶的效率,在學習內容的安排上還要注意文理交替,不要把內容相近的科目集中在一超學,而是將文理相互交錯安排,減輕大腦的過度疲勞,使大腦得到休息。善于學習的同學,在安排學習內容時,很注意文理交替,以減少相互干擾。如,學完語文看物理,做完數學看歷史等等。當然,在學習過程中,若穿插上一些文體活動,進行積極的休息,對記憶也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