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
(2)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原因:磷脂和蛋白質的運動); 功能特點:具有選擇通透性 。
(3)功能:保護 和控制物質進出 ;細胞間信息傳遞、識別、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4)細胞膜的制備:原理:滲透作用(將細胞放在清水中會吸水漲破,內容物流出,得到細胞膜);取材:人或其它哺乳動物新鮮的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和眾多細胞器)稀釋液(血液加適量生理鹽水); 提純方法:差速離心法;
二、細胞壁: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 ,有支持 和保護 功能;細菌的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組成
三、細胞質(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均勻透明的膠狀物質,包括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
(1)細胞質基質:為代謝提供場所和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影響細胞的形狀、分裂、運動及細胞器的轉運等。含有水、無機鹽、脂質、糖類、蛋白質、氨基酸、核苷酸等)
(2)細胞器: 線粒體(雙層 膜):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可增大膜面積),細胞有氧呼吸 的主要場所(第二、三 階段),含少量DNA和RNA。 用健那綠染液染呈藍綠色,用鐵蘇木精染色呈藍色。
葉綠體(雙層 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綠色細胞中。類囊體(可增大膜面積)上有色素,類囊體 和基質 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 的場所。(注意區分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具體場所)含少量的DNA和RNA 。
內質網(單層 膜):是有機物 的合成“車間”,蛋白質 運輸的通道。 高爾基體(單層膜囊狀結構):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 的形成有關(可形成囊泡),植物中與有絲分裂細胞壁 的形成有關。常在抗體的分泌、植物的有絲分裂中考到。 液泡(單層膜):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貯藏(營養、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吸水。 核糖體(無膜結構):合成蛋白質 的場所。由蛋白質和rRNA組成。將氨基酸縮合成肽鏈,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中心體(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構成,與動物和低等植物 細胞的有絲分裂 有關(間期復制)。
溶酶體:(單層膜):含多種水解酶,常考效應T細胞能和靶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內的溶酶體酶,使靶細胞裂解
小結: 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 、葉綠體 ; 單層膜的細胞器:內質網 、高爾基體 、液泡等 ;
非膜的細胞器:核糖體 、中心體 ; 含有少量DNA和RNA(能復制和轉錄)的細胞器:線粒體 、葉綠體 ;
含有色素的細胞器:葉綠體、液泡;動、植物細胞的區別:動物特有中心體;高等植物特有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1、聽,理科生中和生物最相似的可能就是語文了,但是作為高中的任何一個學生語文課從來沒認真聽過,考試起來都能考。高中生物卻不是這樣,不聽課完全有可能考0分。語文太靈活,靈活到可以按自己平時的理解去答題,生物靈活是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的。
2、這就要求我們上課要注意聽老師所講的內容,學習怎么去處理這樣一類的題目,學習怎樣分析高中生物題目。書上介紹說細菌有什么樣的結構,老師上課介紹了大腸桿菌的結構,試題考你甲硫桿菌你還不會么。
3、做。記憶+理解+老師講解,相信自己再做一些練習就能好好掌握了。
高三生物怎么復習備考
一、增加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量
我們更應清楚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缺乏基礎知識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基礎知識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復習的效率。從生物復習總體要求看,無論一輪復習還是二輪復習或三輪復習不斷地“回歸”教材是必須始終堅持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知識系統構建提高綜合能力
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知識的存貯記憶,提取信息時便于搜索,應用時便于產生聯系,對全面回答問題有重要幫助。構建知識系統,是按知識屬性、知識間的有機聯系,對原有知識進行重組,形成個性化的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再認識。這對做綜合性題非常重要,是能力的提升。
三、敞開課本解決社會科學問題
在高三生物復習過程中,要不斷關注社會、關注最新科技動態,特別是生命科學方面的動向,對能用課本知識解決社會熱點知識要不放過,如:愛滋病的流行和防治、“非典”、“人類基因組計劃”、“神舟”系列飛船動植物搭載實驗、環境污染與治理……等眾多的社會實際問題,這也是提高能力的一個方面,高考試題有很多都是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科學現象及問題。
四、對生物復習試題選擇的建議
很多學生毫無目的地選擇資料書開始進入題海戰術,我有以下建議:①習題要有代表性,體現少而精,一道習題要體現出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網絡的結合點。②習題要有階段性,開始要注重基礎加一定綜合,后要綜合帶基礎。③要有綜合性,知識的綜合,能力的綜合,思維的綜合,都是高考越來越重視的。
考生掌握與運用知識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硬件;考試心態調節狀況是軟件,可使考生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也能使考生發揮失常。越是臨近高考,心態的調節越重要,因此可以說,調節好心態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策略
一、重視第一輪復習
高三學生業已修完了高考大綱所要求的全部知識。按照備考規律,考前的復習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復習的倫次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制定出三輪復習計劃。有些同學會產生錯覺,認為一輪過后還有兩輪,高考還很遙遠,不用著急。其實,考前知識的梳理、總結及知識網的構建是由第一輪完成的,第一輪要持續到來年的3月中旬,那時的區縣聯考、模擬考會非常密集,根本沒時間梳理知識,只能是通過考試發現問題、查漏補缺,所以理想中的第二輪和第三輪可能是不存在的。千萬不要有僥幸和依賴心理,要把復習的主要精力放在第一輪。
二、準確把握復習方向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有一定的難度和區分度,天津考試院編寫的考綱,是高考生物命題的綱領性文件。要知曉高考的考試內容與要求。凡是“考試內容與要求”中不要求的部分,一定不會命題,在要求掌握程度中,ⅱ類比ⅰ類命題的幾率大。由于新考綱要在來年年初下發,在第一輪復習時還沒有新考綱,建議老師和同學們借閱上一年的考綱,因為每年考綱的改動很小。考綱中要求的知識內容和順序,應成為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第一輪復習的順序。要嚴格按照掌握程度的ⅰ類和ⅱ類要求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三、用好“一本”“一題”
在把握考綱的基礎上,要用好“一本”和“一題”。“一本”是指我們所用的課本。“課本”是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即是講授新知識的藍本,更是高考復習的唯一抓手。不抓住課本,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開辟"第二戰場",舍本逐末,會“因走得太久忘記了為什么出發”,也就是被試題帶偏方向。“一題”指的是歷年的"高考生物試題"。必要的模擬、練習,不可少,但要適當,最好的模擬題就是高考試題。研究它,用好它(不是簡單地重復,而是挖掘思想性,能夠舉一反三),應該成為第一輪復習備考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重視“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
課前,學生應知曉將復習的內容。綱中的那些內容會被涉及,考綱對該“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如何(ⅰ類或ⅱ類)。要為學生預留作業,學生要完成教師編纂或購買的復習資料中的相關欄目,如填寫“知識清單”或“易混清單”等,學生應認真閱讀復習資料上歸納的相關表格或概念圖。
課中,教師先讓學生展示預留的作業,用一兩分鐘在教室走一圈,發現偷工減料的學生及時給予批評。教師按照考綱的要求,根據學生以往知識的掌握情況,對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可拋出某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討論的目的之一是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便于教師有針對性講解。
教師的講解要達到一定的高度,要在相關的知識間建立聯系,使學生在第一輪復習中就感受到“知識綜合”和“綜合知識”的必要性。在復習“細胞的分子組成”時,鑒于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所以先復習氨基酸的通式,及造成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四個原因。提示學生回憶“中心法則”,使學生理解蛋白質的多樣性其實是由核酸的多樣性引起的。于是開始復習核酸的種類,核酸的基本單位,核酸的分布等。
在蛋白質體現生命,在核酸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中都要消耗能量,于是牽扯出糖類,因為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于是開始復習細胞中糖的分類及功能。糖原和淀粉分別是動植物細胞的儲能物質,但其儲能能力遠不及脂肪,于是又將脂質復習擺在面前。脂質的功能遠不止是為蛋白質和核酸提供能量,脂質中的磷脂能與蛋白質等物質一起構成生物膜,保護核酸、為細胞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同時脂質中的固醇既能參與生命活動,又能調節生命的進行。
上述四種有機物都是由相關的元素組成,于是開始復習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生命活動離不開水,水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生命活動要在水中進行,水參與了細胞中重要的化學反應。這時可將atp供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甚至將限制酶切割dna的知識通過水的復習綜合起來。細胞中四種有機物無色,于是引出,用染色或顯色反應的原理進行鑒定的實驗。教師要利用復習課的優勢,設法將零散的知識處于某一個大的知識背景之下,建立知識網絡,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
課后一定要加強練習和鞏固,教師要編纂或精選與復習內容配套的習題,習題應以近幾年全國各省的高考題或模擬題為主,也就是前面所提的“一題”。每節課的課后都應有一份試題,不能給答案,要由學生獨立完成。由于高三學生作業多,課后的時間較少,所以要求教師課中要精講,將擠出來的時間用于學生看書或完成一部分作業。作業一定要全批全改,課上要講評作業,通過共性問題的講解來把握重點、突破難點。重點知識,易混的知識點,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往往通過做題展現,所以教師應利用試題講解的機會有的放矢,講清、講透。通過課后練習能提高解題能力,發現知識漏洞,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這樣既能督促課前的復習、預習,又能彌補課中教師知識講解上的漏洞。課后練習一定要抓住,因為最后的高考是通過解題能力的比拼來決定勝負的。
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綜合體現,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是搞好第一輪復習的前提。復習是通過比較、串聯、聯想、知識遷移等方法,通過課前閱讀、課中講解、課后解題,編織知識網絡,發現和彌補知識的節點,減少漏洞,為以后的復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滿懷信心迎接高考。
學好高中生物的技巧
看一遍課本,要學哪章的話就看哪章,如果試階段考試的話就看所要考的范圍。這一步非常重要,每一處都要認真看,即使是小字部分也不例外,因為這些會幫助我們加深記憶。
在看課本的同時自己嘗試一下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畫在筆記本上,不必要很工整,自己看得懂就好,太過于工整自己反而會沒興趣回頭看。并把自己覺得重要的知識點標注在旁邊,知識網絡的話,說了是屬于自己的,所以按自己的理解去畫吧,怎樣畫都行,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好了。這步關鍵哦,因為做好了這步自己對課本知識的印象會大大加深。
如果是預習的話到了這步可以拿出練習冊嘗試著做一下,注意,這是先要做基礎知識部分哦,也好鞏固下。然后再做正題。如果是復習的話那就直接進入正題吧。一般比較好的練習書每課時都會有一些講解的,其實這些知識恰恰是精髓,很多童鞋就是喜歡略過這一點。按我的做,一定要認真看這些知識點,而且遇到比較難記住的或是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把它記在自己畫的知識網絡傍邊,很重要,一定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