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的綜合檢測
分子與細胞的綜合檢測
第Ⅰ卷(選擇題 共51分)
本大題共34小題,每小題1.5分,共5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水綿、藍藻、黑藻全部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葉綠體 C.是自養生物 D.能有絲分裂
2. 下列關于細胞共性的描述正確的是
A.所有細胞內都含有糖原
B.細胞都能進行分裂和分化
C.細胞都具有細胞質和細胞膜
D.用健那綠給細胞染色都能觀察到藍綠色的棒狀結構
3.細胞內的脫氧核糖主要分布在
A.細胞質 B.細胞核 C.高爾基體 D.中心體
4.伴隨蛋白質的水解過程,檢測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它們的數量關系可能表現為
A.相等 B.氨基多于羧基 C.氨基少于羧基 D.很難預測
5. 細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質、核仁、核孔組成,下列有關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核膜是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分開
B. 染色質主要是由 DNA 和蛋白質組成
C. 核仁與某種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D. 核孔實現了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6.右圖為某高等植物葉肉細胞結構模式圖,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能產生ATP的結構有1、2、5
B.1中產生的CO2直接進入2中需穿過4層磷脂雙分子層
C.該圖是在高倍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亞顯微結構
D.1和2都具有遺傳相對獨立性
7.下列有關細胞器的說法正確的是
A.核糖體是流感病毒、細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細胞器
B.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在其中生成的產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葉綠體是所有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DNA、RNA、蛋白質和磷脂等成分
D.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末期,細胞中的高爾基體活動加強
8.如圖實驗裝置,玻璃槽中是蒸餾水,半透膜允許單糖通過。漏斗中先裝入蔗糖溶液,一定時間后再加入蔗糖酶。實驗現象最可能是
A.在玻璃槽中會測出蔗糖和蔗糖酶
B.在玻璃槽中會測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C.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下降,加酶后上升
D.漏斗中液面開始時先上升,加酶后上升再下降
9.用洋蔥鱗片葉表皮制備“觀察細胞質壁分離實驗”的臨時裝片,觀察細胞的變化。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和結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將裝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再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現象
B.在蓋玻片一側滴入清水,細胞吸水膨脹但不會破裂
C.用不同濃度的硝酸鉀溶液處理細胞后,均能觀察到質壁分離復原現象
D.當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時,細胞仍具正常的生理功能
10.某成熟植物細胞經某種處理后仍保持活性,但在0.3 g /ml蔗糖溶液中不發生質壁分離現象,實驗操作正確。試問:先前的“某種處理”所用的試劑是
A.纖維素酶 B.10%HCl溶液
C.0.5 g/ml蔗糖溶液 D.清水
11.甲、乙兩種物質分別依賴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進入細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無蛋白質的磷脂雙分子膜代替細胞膜,并維持其它條件不變,則
A.甲運輸被促進 B.乙運輸被促進 C.甲運輸被抑制 D.乙運輸被抑制
12.若用呼吸酶抑制劑處理小腸絨毛上皮細胞,會明顯影響其細胞吸收的物質是
A .氧氣、甘油 B. 脂肪酸、 水 C. 鉀離子、 氨基酸 D. 葡萄糖 、水
13.下列有關物質通過細胞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
B.小分子物質和離子都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
C.葡萄糖等較大的分子只能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
D.當植物細胞液濃度高于細胞外液濃度時會發生質壁分離
14.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應,其原因是
A.提供了化學反應開始所需的活化能
B.能使反應物變成細小的微粒增加接觸面積
C.酶能降低化學反應所需溫度等條件的要求
D.降低了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
15.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發現了一種RnaseP酶, 是由20%蛋白質和80%RNA組成,如果將這種酶中的蛋白質除去,并提高Mg2+的濃度,他們發現留下來的RNA仍然具有這種酶相同的活性,這一結果表明
A.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酶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
C.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D. 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16.下面關于AT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ATP分子由1個腺嘌呤和3個磷酸基團組成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水解只能產生兩個磷酸
D.正常細胞中ATP與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圍內變化
17.下列關于細胞內合成ATP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有氧與缺氧的條件下,細胞質基質都能形成ATP
B.在缺氧的條件下,線粒體也可以形成ATP
C.在葉綠體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D.在一定條件下,ADP與ATP可以相互轉化
18.科學家用含18O的葡萄糖來追蹤需氧呼吸中的氧原子,發現其轉移途徑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9.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時C0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a條件下,呼吸產物除C02外還有酒精和乳酸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
D.d條件下,產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
20. 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對該表數據分析正確的是
A.晝夜不停地光照,溫度在35℃時該植物不能生長
B.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均保持在20℃的條件下,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C.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30℃
D.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在3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是溫度在10℃時的2倍
21.如圖為用分光光度計測定葉片中兩類色素吸收不同波長光波的曲線圖,請判定A和B分別為何種色素
A.葉綠素、類胡蘿卜素 B.類胡蘿卜素、葉綠素
C.葉黃素、葉綠素a D.葉綠素a、葉綠素b
22.如圖表示綠色植物體內某些代謝過程中的物質變化,A,B,C分別表示不同的代謝過程,以下表述正確的是:
A.水參與C中的第二階段
B.B在葉綠體類囊體結構上進行
C.A中產生的氧氣參與C的第二階段
D.X代表的物質可用于植物的各項生命活動
23.若白天光照充足,哪種條件對作物增產有利
A.晝夜恒溫25℃ B.白天溫度25℃,夜間溫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