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開放性試題答題技巧訓練
【例1】不能進食的病人,是否只能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以維持代謝平衡?,試用所學知識解釋其原因。
解析:該題的解答要認真比較水和無機鹽代謝及平衡的有關內容,找出其異同點,才能正確地回答。臨床尿中鈉的排出規律概括為: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不排。鉀的排出則不同,即使在缺鉀的情況下,尿中仍有相當數量的鉀排出,臨床鉀的排出規律總結為: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也排。因此,不能進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鹽水時,不能維持代謝平衡,應補充鉀。
參考答案:否,應補充鉀。因為鉀的排出特點是:多進多排,少進少排,不進也排。所以,不能進食的病人除注入葡萄糖和生理鹽水外,還應及時補充鉀。
【例2】根據所學知識,說明嬰幼兒期蛋白質供應不良,會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有何影響?
解析:解此題的關鍵有兩個,一是準確理解蛋白質的營養功能,另一方面是理解嬰幼兒發育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回答問題。
參考答案:首先,嬰幼兒期蛋白質供應不良,會導致嬰幼兒生長發育遲緩、體重過輕,因為蛋白質是構成機體組織、滿足生長發育的主要原料,更為嚴重的是會導致腦的重量減輕、腦細胞數量減少,并使大腦皮層神經元的突觸數量少,因為蛋白質也是構成腦組織、滿足腦發育的主要原料。
【例3】某地種、養殖品種及生產的某些因素如下表。請依據生態學原理,選擇種、養生物各兩種,設計一個良性循環的農業生態系統(以物質循環利用示意圖的方式展示)。
解析:解析本題要求學生運用生態學知識,根據生態平衡原理,設計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其條件、方法和方案具不確定性。其要點是做到投入少,產量高,要有效避免或減輕環境污染,要以生物能轉化的廢棄物循環利用為基準點。根據題設要求,種植和養殖可隨意選取兩種,同時可考慮設置沼氣池將秸稈和糞便入沼氣池發酵產生沼氣,供家庭生活用,沼渣供植物作肥料,植物草莖可作為養殖動物的飼料。施肥要求用農家肥,防止環境污染不用化肥。同樣為避免環境污染,治理蟲害不用農藥,而采取生物防治方法,甚至可采用轉基因技術,將抗蟲基因導入農作物體內,從而具備抗蟲功能。其參考設計方法如下:
【例4】目前有關國家正在聯合實驗一項“人類基因組計劃”,這項計劃的目標是繪制4張圖,每張圖均涉及人類一個染色體組的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具體情況如下:兩張圖的染色體上都標明人類全部的大約3~3.5萬個基因的位置(其中一張圖用遺傳單位表示基因間的距離,另一張圖用核苷酸數目表示基因間的距離);一張圖顯示染色體上全部DNA約30億個堿基對的排列順序;還有一張是基因轉錄圖。參加這項計劃的六國科學家,他們在2002年初已將草圖初步完成。科學家認為,人類基因組計劃對整個世界都會產生影響,你認為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有哪些意義?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發散思維及概括表達能力。學生可以從人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研究生物進化;培育優良高等動植物品種;研究基因表達和調控機制等方面。
參考答案:
1.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或與醫療有關,延年益壽。
2.有利于研究生物進化;或與起源、進化、親緣關系等相關。
3.有利于培育優良的動植物品種;或品種改良、基因改良、優生優育等。
4.有利于研究基因表達的控制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