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案 遺傳的基本規律
分離規律是遺傳學中最基本的一個規律。它從本質上闡明了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是以自成單位的基因存在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高三生物教案 遺傳的基本規律,希望對廣大考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幫助!
高三生物教案 遺傳的基本規律
遺傳的基本規律
一、考點解讀
1、考點盤點
內容 說明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
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雜交,自交,親本,子代,基因型,表現型
2、考點解讀
本專題的主要復習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分離定律和豌豆的雜交實驗二----自由組合定律。該部分內容,在僅今年的高考中,考查的的比較多,一直是各地高考命題的重中之重。遺傳規律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識,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之一。他是后面遺傳育種的理論依據,在實際生產生活中被廣泛的應用。
從今幾年的高考來看,高考試題往往會以孟德爾遺傳實驗過程、分子水平的解釋、遺傳圖解、遺傳圖譜的判定等內容上做文章,特別是將減數分裂與不同基因的傳遞過程聯系在一起,可以出一些大型的綜合題目的素材,成為每年各地高考考查的必考內容之一。該部分在高考站的比重比較大。從選擇題型來看,單科考試一般有兩個左右的分選擇題,占的分值約為20%到30%之間;綜合考試一般會有一個非選擇題,所占的比重約30%到40%之間。
所以在一輪復習的過程中,該部分內容應該作為復習的中心來復習,要結合減數分裂來復習,結合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來復習。切記脫離生產,打高題海戰術。
二、知識網絡
三、本單元分課時復習方案
高三生物 遺傳的基本規律 第一節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一 教案
1.區分性狀、相對性狀、顯性性狀、隱性性狀、性狀分離
(1)性狀:生物的性狀是指生物體的外在表現即表現型。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相對性狀。
(3)顯性性狀、隱性性狀:若具相對性狀的純合子親本相交,則F1表現出的那個親本性狀為顯性性狀,F1未表現出的那個親本性狀為隱性性狀,在有些生物性狀遺傳中,一對等位基因間無明顯的顯隱關系,若F1的性狀表現介于顯性和隱性親本之間,這種顯性表現叫做不完全顯性,
(4)性狀分離:具相同性狀的親本相交,后代有不同性狀表現的現象。
2.區分基因型、表現型、純合子、雜合子
(1)基因型與表現型
基因型:是生物的內在遺傳組成,是由親代遺傳得來的基因組合,它是生物個體性狀表現的內因.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生物的性狀表現從根本上講是由于基因控制的緣故,即DNA決定mRNA,mRNA決定蛋白質,蛋白質體現性狀。表現型:是生物性狀的外在表現即性狀。其體現者是蛋白質。
基因型與表現型存在如下關系:
表現型是基因型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同一環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現型一定相同,而表現型相同時基因型未必相同。
(2)純合子、雜合子:由相同基因型的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來的個體為純合子,由不同基因型配子結合成的合子發育來的個體為雜合子.
顯性純合子與雜合子的區分方法:純合子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雜合子不能穩定遺傳,自交后代往往會發生性狀分離。對于植物來說,區分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測交,即與隱性類型雜交,若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則說明該個體是純合子;若出現性狀分離,則說明該個體是雜合子。二是自交,若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則該個體是純合子;若發生性狀分離,則說明該個體是雜合子。對動物來說則主要以測交法來區分。
3.區分等位基因、顯性基因、隱性基因
等位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控制著相對性狀的基因
顯性基因: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
隱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
4.區分雜交、自交、測交、回交、正反交、自由交配
(1)雜交(×):兩個基因型不同的個體相交也指不同品種間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種間的異花傳粉。
(2)自交○×:兩個基因型相同的個體相交。植物指自花傳粉。
(3)測交:測交是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用來測定F1基因型的方法。其原理是:隱性純合子只產生一種帶隱性基因的配子,不會掩蓋F1配子中基因的表現,因此測交后代表現型及其分離比能準確反映出F1產生配子的基因型及分離比,從而推知F1的基因型。
(4)回交:是指雜種與雙親之一相交(其中―→雜種與隱性親本回交即測交)。
(5)正交和反交:若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作為正交實驗.則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就是反交實驗(實際上兩種實驗是相對的,即前者稱反交,后者就是正交)。
(6)自由交配:在一定范圍內的隨機交配
基因分離定律的解題思路
1.顯隱性性狀的判斷
(1)據定義,雜種子一代顯現的親本的性狀為顯性性狀.未顯現的親本性狀為隱性性狀
(2)據F2的表現型判斷: 據性狀分離比:比例為3的是顯性性狀,為1的是隱性性狀;
F2中新出現的性狀為隱性性狀。
2.基因型與表現型的互推。
(1)隱性純合子突破法 隱性性狀一旦表現.必定是純合子(用bb表示)。因而由隱性純合子能推知其親代或后代體細胞中至少含有一個隱性基因。
子代至少含有一個隱性基因(b)
親代至少含有一個隱性基因(b)
然后再根據其他條件來推知親代個體或子代個體的另一個基因為B還是b。
(2)根據后代分離比直接推知
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 :1.則雙親一定是雜合子(Bb)。
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1 : 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
若后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
3.遺傳概率計算
概率是對某一可能發生事件的估計.是指總事件與可能事件的比例,其范圍從0~1
(1)概率計算中的兩個基本原理;
乘法原理: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事件同時出現的概率是它們各自概率的乘積。
加法原理:如果兩個事件是非此即彼的或相互排斥的,那么出現這一事件或另一事件的概率是各自概率之和。
(2)概率計算中的常用方法:
①根據分離比推理計算。
Aa→→1AA:2Aa:aa
顯性性狀:隱性性狀
3 : 1
aa出現的概率是1/4,Aa出現的概率是1/2,顯性性狀出現的概率3/4,隱性性狀出現的概率為1/4
②根據配子的概率計算。
先計算出親本產生每種配子的概率,再根據題意要求用相關的兩種配子的概率相乘,即可得出某一基因型個體的概率,計算表現型概率時,再將相同表現型個體的概率相加即可。
例如:Aa×Aa,兩親本產生A、a配子的概率各是1/2則:
后代中AA、Aa和aa出現的概率分別為1/2A×1/2A=1/4AA.
1/2A×1/2a×2=1/2Aa,1/2a×1/2a=1/4aa。表現為顯性性狀的概率為1/4 AA + 1/2 Aa=3/4。
(3)親代的基因型在未肯定的情況下,求其后代某一性狀發生的概率:
解題分三步:首先確定親代的遺傳因子組成及其概率,其次假設親代的遺傳因子組成.并保證后代會出現所求性狀。再次運用數學的乘法定理或加法定理計算所求某一性狀發生的概率。
例如:一正常女子雙親都正常,但有一白化病弟弟,若該女子與一白化病患者男子結婚,則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 該女子基因型是AA的概率為1/3,Aa的概率為2/3;
假設生出白化病孩子的話,則該女子的基因型為Aa;
2/3Aa × aa →→2/3 × 1/2 aa = 1/3 aa
基因分離定律在實踐中的應用
1.分離定律在醫學實踐中的應用
正確解釋某些遺傳現象
① “有中生無是顯性,生女正常為常顯”,“無中生有是隱性,生女患病為常隱”
②防止或減少某些遺傳病的出現
2.分離定律在育種上的應用
(1)指導雜交育種
雜交育種的理論基礎是遺傳的基本定律。根據分離定律,隱性性狀一旦出現,就不會再分離,而顯性性狀可能發生分離,不能隨意舍棄子一代, 優良性狀為顯性性狀:需要連續自交,逐步淘汰由于性狀分離出現的不良性狀,直到后代不再發生性狀分離為止。 優良性狀為隱性性狀:一旦出現就能穩定遺傳,便可留種推廣。
(2)雜合子連續自交的有關比例。
雜合子Aa連續自交,第n代比例情況如下表所示
Fn 雜合子 純合子 顯性純合子 隱性純合子 顯性性狀個體 隱性性狀個體
所占比例 1/2n 1-1/2n 1/2-1/2n+1 1/2-1/2n+1 1/2+1/2n+1 1/2-1/2n+1
根據上表比例,雜合子純合子所占比例坐標曲線圖為: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
1、恰當地選擇實驗材料。
(1)豌豆是嚴格的自花傳粉植物.不受外界花粉的干擾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3)豌豆具有穩定的,可以明顯區分的相對性狀。
2、精心設計實驗
(1)取單一變量分析法,即分別觀察和分析在一個時期內的一對性狀的差異,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種復雜因素的干擾。
(2)遵循了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即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定律.再研究兩對甚至多對性狀的遺傳,最終發現了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3、合理地運用數理統計
通過對一對相對性狀、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實驗的子代出現的性狀進行分類、計數和數學歸納,找出實驗顯示出來的規律性,并深刻認識到數字比例中所隱藏的深刻意義和規律。孟德爾成功地運用數理統計的方法求研究生物的遺傳問題.。而把遺傳學研究從單純的描述推進到定理的計算分析,化無形為有形,開拓了遺傳學研究的新途徑。
4、嚴密的假說演繹。孟德爾在假說——演繹的科學思維方法指導下,針對已有事實,發現問題,提出假說.更重要的是設計試驗驗證假說-巧妙地設計了測交方法.令人信服地證明了他的預測假說的正確性,從而使假說變成普遍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