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歷史 >

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

時間: 如英2 高三歷史

  1.五四運動要求懲辦的三個賣國賊分別是曹爾霖、陸宗輿、章宗祥

  1926年北伐三派勢力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2.標志著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是南昌起義。

  3.五四精神的核心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比較: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

  4.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革命運動被稱為“大革命”,“大”的含義是群眾基礎的廣泛性

  5.辛亥革命和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這里所說的失敗,主要是指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6.揭開了解放戰略反攻序幕的是劉鄧大軍挺進中原。

  7.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

  8.①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是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革命統一戰線)

  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于1937年9月。(第二次國共合作)

  ③在我黨的歷史上組成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愛國統一戰線

  9.①我國政府能夠恢復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的各種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改革開放使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②20世紀 70年代,中美關系改善的根本原因是中美雙方有共同利益(不是綜合國力的提高)

  10.臺灣的統一問題:

  ①1979年全國人大發表《告臺灣同胞書》,首次提出和平統一、三通。

  ②1981年葉劍英《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政策》,主張第三次國共合作,

  對臺政策與后來的港澳相比,可保留軍隊。

  ③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一國兩制”構想中的“兩

  制”指的是兩種社會制度。“一國兩制”構想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的運用

  ④1984:“一國兩制”在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獲得通過(在香港首先應用,香港高度

  自治不包括外交、國防事務)

  ⑤“汪辜會談”是兩岸關系發展的一次歷史性的突破。

  11.標志著中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是香港的回歸。

  12.①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標志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953年為解決中印、中緬關系而提出)。

  ②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

  ③1954年中印、中緬發表聯合聲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準則。

  13.①1954年中國首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②1955年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是在萬隆會議(第一次沒有殖民國家參加)

  14.中美關系問題:

  ①1971年10月聯合國第26屆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的合法席位。

  ②1971年基辛格秘密訪華,成為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

  ③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④1978年中美發表《中美建交公報》,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15.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是尼克松。

  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是鄧小平。

  16.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兩國關系正常化。(注意:日本與中國建交早于美國)

  17.中美關系最大的阻礙是臺灣問題。中日關系最的阻礙是歷史問題。

  18.建國初期的外交政策

  ①“另起爐灶”主要特點是不承認國民政府舊的屈辱外交關系,建立新的平等外交關系。使

  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主要特點是先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再考慮與之建立外交關系為

  鞏固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

  ③“一邊倒”主要特點是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19.新時期的外交政策

  ①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

  ②不結盟政策是獨立自主原則的具體表現。

  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二)

  1. 比較下列組織:

  ①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標志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的誕生。這是新中國外交史上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

  ②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三大支柱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貿總協定

  ③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三大區域集團歐洲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④“歐洲共同體”1967是由三個共同機構合并成立的分別是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2、①是不結盟運動(Non-Aligned Movement) 。成立于1961年9月。

  ②是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政治、經濟集團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③是國際國幣基金組織。(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是政府間的國際金融組織。它是根據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和聯盟國家的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通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而建立起來的。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④是東盟。前身是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決定由東南亞國家聯盟取代東南亞聯盟。總部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

  ⑤是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the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為“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它是聯合國屬下的一個專門機構,負責長期貨款的國際金融機構。世界銀行(World Bank)是根據1944年美國布雷頓森林會議上通過的《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成立的

  ⑥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亞太地區的一個主要經濟合作組織。當今世界最大的區域經濟集團。1991年11月,中國同中國臺北和中國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宗旨和目標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堅持開放性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域內貿易壁壘

  ⑦是北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簡稱。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事集團。 1949年4月,美國、加拿大和一些歐洲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同年8月,北約正式成立。

  ⑧是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1945年10月,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⑨是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4年4月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WTO)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GATT)。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中國加入WTO是在2001年。

  ⑩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簡稱OPEC)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等國決定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國際石油壟斷資本的控制和剝削,維護產油國的民族經濟利益。宣布成立該組織。總部設在維也納

  3.近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文獻

  ①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的是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 。

  ②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體現了摧毀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成為資產奪取

  和鞏固思想武器的是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布了《人權宣言》。

  ③被馬克思譽為世界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1776年通過的美國《獨立宣言》。

  ④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的是拿破侖《民法典》

  ⑤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資產階級憲法。也是至今資產階級憲法中存續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是

  1787年美國憲法

  4.古今中國重大科技: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是在商朝。

  ②我國最早的一部天文學專著是戰國時的《甘石星經》。

  ③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戰國時的《石氏星表》

  ④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記數法(九九乘法口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⑤記載了世界最先進的數學運算方法是東漢時的《九章算術》

  ⑥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是南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⑦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農業百科全書)的是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

  ⑧被譽為“中國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明朝宋應星的《天工開物》

  ⑨“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

  5.下列科技出現先后:

  ①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美國,1946年)

  ②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1964年)

  ③我國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966年)

  ④我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1967年)

  ⑤國際互聯網問世(1969年)

  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70年)

  ⑦袁隆平“南優2號”(1973年)

  ⑧我國成功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1975年)

  ⑨“神舟”五號發射(2003年)

  ⑩“神舟”六號發射(2005年)

  6.比較:希臘先哲

  ①提出“萬物皆由水生成”的是泰勒斯(“哲學之父”)

  ②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是普羅泰哥拉

  ③提出“知識就即美德”(“know yourself”)的是蘇格拉底。

  ④提出“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是亞里斯多德。

  7.比較:

  ①古代希臘城邦政體是民主制、貴族制、君主制等:

  ②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

  ③美國確立起總統制、聯邦制、代議共和制相結合的國家制度。

  8.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趨勢。

  9.中國加入APEC是在1991年,加入WTO是在2001年。

  10.第一個發生劇變東歐國家是波蘭。標志著蘇共國家性質發生根本變化是“八一九”事件。

  1991年蘇聯解體。

  11.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調整,經歷了四個步驟依次是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2.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寫進憲法。

  13.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原則和基本思路

  14.亞洲四小龍”是指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

  15. 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體現印章和書法藝術

  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三)

  1.西周實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這樣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和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過程: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央實行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贏政規定封建最高統治者為“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規定:皇帝稱“朕”;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本質特征是:皇權至上

  4、秦朝時,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并負責監察百官。太尉掌軍事。

  唐朝時: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 。后增設參知政事 、樞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政,以削弱相權。(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合稱“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 (除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戰國和秦朝實行郡縣制,漢初郡國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將兵權收歸中央(杯酒釋兵權);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地方賦稅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東歸中央的中書省管,其余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6、 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殺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 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史稱“內閣”。內閣制度正式確立。

  7、皇太極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親政后,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時,設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8、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積極:我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有得于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等。

  消極: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約束和監督。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造成官僚機構的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總之君主專制的加強,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

  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四)

  1、公元前6世紀,梭倫改革,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打擊氏族制度殘余,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2、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打破了血緣關系,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會議處理公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陪審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 。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著明顯缺陷。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婦女、奴隸、外邦人及下層公民都沒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紀中期,《十二銅表法》標志著成文法誕生;

  6世紀,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撰法律匯編《民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編纂的結晶,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貴族斗爭的結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公民法的發展(適用范圍僅限于羅馬公民)

  萬民法的創立(適用于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

  6、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承認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作用是維系帝國,影響后世: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系和穩定羅馬帝國統治。 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 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看過“高考歷史知識點梳理 ”

429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机场特警 电视剧| 绿门背后| 有档期是有空还是没空| 尹雪喜演的电影| 西街少年 电视剧| 简谱儿歌| 女同性恋视频网站| 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 谭天| 浙江卫视今天全部节目表| 又造句二年级上册| 佐格| 老阿姨视频| 王源个人资料简介身高| 向团组织靠拢的打算| 网络谜踪 电影| 成毅壁纸| 无内秘书| 数字记忆法编码100| 日本女人视频| 小鹏奇啪行| 玫瑰情人| 金发女郎| 袁鸿| dearestblue动漫免费观看| 电影《盲井》| 汉字歇后语| 谢承均| 时来运转电影| 请假单| 内蒙古电视台| 孽吻 电视剧| 停止长高的3个预兆| 芭芭拉·布薛特| 小泽真珠| 董卿简历| 大地免费在线观看| bbbbbbbbb免费毛片视频| 陈宝莲拍过的电影| 漂亮孕妇突然肚子疼视频| 性感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