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原理知識點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原理處處可見。物理原理不單可以用來解釋日常生活的現象,還能夠被用來發展新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高三物理原理知識點總結,歡迎參考閱讀!
高三物理原理知識點:動量守恒定律
全面理解動量守恒定律
定義:如果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為零,那么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個結論叫做動量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適用于宏觀物體,也適用于微觀粒子;既適用于低速運動物體,也適用于高速運動物體。
動量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
(1)系統不受外力或系統所受的外力的合力為零。
(2)系統所受外力的合力雖不為零,但比系統內力小得多。
(3)系統所受外力的合力雖不為零,但在某個方向上的分力為零,則在該方向上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分動量守恒。
注意:
(1)區分內力和外力。
碰撞時兩個物體之間一定有相互作用力,由于這兩個物體是屬于同一個系統的,它們之間的力叫做內力;系統以外的物體施加的,叫做外力。
(2)在總動量一定的情況下,每個物體的動量可以發生很大變化。
例如:靜止的兩輛小車用細線相連,中間有一個壓縮的彈簧。燒斷細線后,由于彈力的作用,兩輛小車分別向左右運動,它們都獲得了動量,但動量的矢量和為零。
動量守恒的數學表述形式:
(1)p=p′
即系統相互作用開始時的總動量等于相互作用結束時(或某一中間狀態時)的總動量。
(2)Δp=0
即系統的總動量的變化為零.若所研究的系統由兩個物體組成,則可表述為:
m1v1+m2v2=m1v1′+m2v2′ (等式兩邊均為矢量和)
(3)Δp1=-Δp2
即若系統由兩個物體組成,則兩個物體的動量變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處要注意動量變化的矢量性。在兩物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也可能兩物體的動量都增大,也可能都減小,但其矢量和不變。
動量定理與動能定理的區別:
動量定理Ft=mv2-mv1反映了力對時間的累積效應,是力在時間上的積累。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動能定理Fs=1/2mv2-1/2mv02反映了力對空間的累積效應,是力在空間上的積累。為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系統內力只改變系統內各物體的運動狀態,不能改變整個系統的運動狀態,只有外力才能改變整個系統的運動狀態,所以,系統不受或所受外力為0時,系統總動量保持不變.
爆炸與碰撞的比較:
(1)爆炸,碰撞類問題的共同特點是物體的相互作用突然發生,相互作用的力為變力,作用時間很短,作用力很大,且遠大于系統所受的外力,故可用動量守恒定律處理。
(2)在爆炸過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動能,系統的動能在爆炸后可能增加;在碰撞過程中,系統總動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減少轉化為內能。
(3)由于爆炸,碰撞類問題作用時間很短,作用過程中物體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計,可以把作用過程作為一個理想化過程簡化處理,即作用后還從作用前的瞬間的位置以新的動量開始運動。
高三物理原理知識點:液體表面張力
生活中的液體表面張力應用實例
定義:凡作用于液體表面,使液體表面積縮小的力,稱為液體表面張力。
產生原因:液體跟氣體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叫做表面層,表面層里的分子比液體內部稀疏,分子間的距離比液體內部大一些,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引力。就像你要把彈簧拉開些,彈簧反而表現具有收縮的趨勢。正是因為這種張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蟲才能無拘無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
一、怎樣吹出超級肥皂泡
我們用普通方法配制的肥皂液,很難吹出大肥皂泡。
這里教你一招:用小刀把香皂切成小薄片,放入杯子里,加熱水攪拌溶化,再加入少許砂糖并放入一包茶,蓋上蓋子放一夜。明天,你就可以用這種皂液吹出超級肥皂泡了,還能把這些泡泡捧在手上玩呢!
含有糖和茶液的肥皂膜,表面物質的連接力大大增強了,所以不易破裂。
二、為什么牙膏能清潔口腔
液體與氣體接觸的表面層,由于表面張力會出現表面收縮的趨勢;液體與固體接觸的附著層會出現浸潤與不浸潤現象;由于表面層和附著層的影響,在毛細管內又會出現毛細觀象。這些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大家都知道牙膏對清潔口腔,保護牙齒有良效,為什么牙膏有這樣的效果?除藥物功效外,請你從實踐比較中尋找答案。
先用清水刷牙洗漱,再用牙膏刷一次牙,比較兩次刷牙的感受。
用牙膏刷牙時,要多吐出一些牙膏白沫,請注意觀看,牙膏白沫一旦落在水面上,便會立即向四周散開,可見水的表面張力比牙膏液的表面張力大。人們就是利用這個道理來幫助清潔口腔的。刷牙前,先用清水漱漱口,再用牙膏刷牙,這時牙膏液便能在水的表面張力作用下充斥整個口腔,去除口臭和污物就比較徹底了。同樣,肥皂、洗衣粉及洗滌劑等,它們的水溶液的表面張力比清水小得多,洗衣時先把衣物用水浸濕,再把衣物放入肥皂液等溶液中,溶液就充斥到衣服的各個空隙中去,除污去垢潔凈衣物。
三、為什么水銀落地會形成圓球
水銀常溫下呈液態,其近似球形的小滴是具有很強的表面張力和與普通表面的弱潤濕作用引起的。表面張力是因液體表層分子間相互作用不同于液體內部,從而使表面具有一種特殊性質的結果。水銀滴內部分子受到各個方向上分子的作用,因此作用于分子上的力的合力為零。但液體表面的分子受到的合力不為零,表現為一種收縮拉緊的趨勢。潤濕現象也是分子受力的表現。當液體與固體接觸時,形成一個液體薄層叫附著層。其中的分子一方面受液體內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固體分子的作用,根據二者的性質表現為潤濕或不潤濕。如水銀對許多固體都是不潤濕的,既表現為沒有“親和力”,又對金屬鋅表面是潤濕的。因此水銀小滴對一般表面不潤濕,加之較強的表面張力,使得水銀表面不可能擴展開來而是形成近似球形的狀態,以保持能量最低狀態。
高三物理原理知識點: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的定義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
∑F=ma,∑F表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m表示物體的質量,a表示物體的加速度。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規定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為:使質量是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為1N,即1N=1kg·m/s2。
牛頓第二定律的六個性質
(1)因果性: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若不存在力,則沒有加速度。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體加速度方向由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決定。牛頓第二定律數學表達式∑F=ma中,等號不僅表示左右兩邊數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體加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根據他的矢量性可以用正交分解法講力合成或分解。
(3)瞬時性:當物體(質量一定)所受外力發生突然變化時,作為由力決定的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要同時發生突變;當合外力為零時,加速度同時為零,加速度與合外力保持一一對應關系。牛頓第二定律是一個瞬時對應的規律,表明了力的瞬間效應。
(4)相對性:自然界中存在著一種坐標系,在這種坐標系中,當物體不受力時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這樣的坐標系叫慣性參照系。地面和相對于地面靜止或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可以看作是慣性參照系,牛頓定律只在慣性參照系中才成立。
(5)獨立性:物體所受各力產生的加速度,互不干擾,而物體的實際加速度則是每一個力產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分加速度在各個方向上的分量關系,也遵循牛頓第二定律。
(6)同一性:a與F與同一物體某一狀態相對應。
與牛頓第一定律的區別和聯系
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出,當物體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為0時,物體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但是不能說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特殊情況。牛頓第一定律有其自身的物理意義和獨立地位,如給出了力的定性概念,給出了慣性概念,是整個動力學的出發點等,定性的揭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第二定律則進一步定量地揭示了加速度與力以及質量間的關系。
常見錯誤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2)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同。
(3)合力減小,速度也會減小。
經典習題
【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當它所受的合力逐漸減小而方向不變時,物體的( )
A. 加速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大
B. 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小
C. 加速度越來越大,速度越來越小
D. 加速度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大
解析及答案
對于某個物體,合力的大小決定加速度的大小,合力的方向決定三定是增加還是減小。開始時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說明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當合力逐漸減小時,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可知,物體的加速度在逐漸減小。但合力的方向始終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物體仍做加速運動,速度仍在增加,只是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在減小,即速度增加得慢了。正確選項為D。
點評:有同學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合力減小了,速度也隨之減小,產生這種錯誤的原因是沒有弄清合力對速度的影響。合力的大小會影響到加速度的大小,影響到速度變化的快慢;速度是增加還是減小要看合力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系。要注意正確理解力、加速度和速度之間的關系。加速度與合力有直接的關系,加速度的大小與合力的大小成正比,方向總與合力的方向相同;一般情況下,速度的大小與合力的大小無直接聯系。
【例2】勻速上升的升降機頂部懸有一輕質彈簧,彈簧下端掛有一小球。若升降機突然停止運動,在地面上的觀察者看來,小球在繼續上升的過程中
A.速度逐漸減小
B.速度先增大后減小
C.加速度逐漸增大
D.加速度逐漸減小
解析及答案
本題研究的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與物體在變力作用下的運動問題。物體原來勻速上升,這時彈簧彈力與物體的重力平衡,當升降機突然停止運動后,由于慣性小球繼續向上運動,使彈簧縮短,彈力減小,合力方向向下且逐漸增大,所以加速度變大,速度減小;當彈簧的長度減小到自然長時,彈力為零,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隨著小球繼續上升彈簧開始被壓縮,彈力向下且逐漸增大,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并繼續增大,速度繼續減小直到減小為零。在答題中有相當一部分考生,沒有注意到物體開始做勻速運動時彈簧彈力等于小球重力這一條件,而認為開始彈力大于重力,從而得出速度先增大后減小的結論(誤選B)。解答物體在變力作用下的運動,關鍵是分析力及其變化規律,然后由運動公式和牛頓第二定律瞬時性來確定物體的運動情況。正確解答:AC
【例3】超重和失重就是物體的重量增加和減小嗎?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狀態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為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統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彈簧秤的示數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了,大于mg 時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時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地球作用于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V方向無關,只取決于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狀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比如單擺停擺、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狀態還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是指作用于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生對應的加速度)上來解釋。上述狀態中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自然其產生的加速度(通常稱為重力加速度g)是不發生變化的,自然重力不變。
原創習題
1.關于動車D301次列車啟動和行駛時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動車啟動瞬間速度和加速度都為零
B. 動車在行駛過程中速度與加速度方向始終相同
C. 動車的牽引力與重力的合力提供動車的加速度
D. 以上說法均錯誤
解析與答案
動車啟動瞬間受到巨大的牽引力,速度為零,而加速度不為零;動車加速行駛時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同,減速是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反;動車的牽引力與向后摩擦力的合力提供加速度。答案:D
2.當動車以10m/s的初速度,8m/s2的加速度向前行駛時,一位受到600N重力的乘客端坐在座位上,此時這位乘客所受到向前的力約為
A. 75N B. 600N C. 480N D. 60N
解析與答案
根據F合=ma,a=8m/s2,m=G/g=60kg,故F合=ma=480N,初速度是干擾條件。
3.在動車D3115次列車在啟動的過程中牽引力逐漸由大減小到某一數值(大于摩擦力),這一過程動車的運動狀態是 [ ]
A.勻加速運動
B.勻減速運動
C.速度逐漸減小的變加速運動
D.速度逐漸增大的變加速運動
解析與答案
牽引力逐漸減小,故加速度逐漸減小,但速度在不停地增大。答案:D。
高三物理原理知識點:超重和失重現象
1.超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超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情況叫失重現象。
產生原因: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現象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等于零的情況即與支持物或懸掛物雖然接觸但無相互作用。
產生原因: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會再與支持物或懸掛物發生作用。是否發生完全失重現象與運動方向無關,只要物體豎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超重和失重就是物體的重量增加和減小嗎?】
答:不是。
只有在平衡狀態下,才能用彈簧秤測出物體的重力,因為此時彈簧秤對物體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統在豎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彈簧秤的示數就不等于物體的重力了,大于mg 時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時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地球作用于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發生“超重”或“失重”現象與物體的速度V方向無關,只取決于物體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狀態,平常一切由重力產生的物理現象都會完全消失,比如單擺停擺、浸在水中的物體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狀態還可以從牛頓第二定律的獨立性(是指作用于物體上的每一個力各自產生對應的加速度)上來解釋。上述狀態中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大小也無變化,自然其產生的加速度(通常稱為重力加速度g)是不發生變化的,自然重力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