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解題能力提升技巧
高三地理解題能力提升技巧1.審清題干
① 逐字逐句讀題,不能掃讀。②找中心詞、關鍵詞、限定語,準確把握這些詞語的內涵與外延。如選擇題備選項中,有“都”“全”等詞多為錯項。③嚴防題目中的概念被自己偷換,如:華北與華北平原、氣候區與氣候、分布規律與分布地區、水能與水電等,這些相似詞語的地理含義是不同的。④對長句作一定的語法分析,準確斷句。⑤可在試卷上用鉛筆作標記:畫點、畫線、畫圈等。
高三地理解題能力提升技巧2.抓住信息
① 分項檢索信息,如:示意圖要先讀圖例,坐標圖要先弄清各坐標軸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表格要先讀表頭,再讀其他內容。②對某一地理事物不同年代的變化圖、多項因素統計表,要細心地比較信息的變化。③對圖、文、表三者中相關信息要進行有機整合。④對圖、文、表中的信息進行轉換。⑤正確運用信息(尤其是數據信息)來回答問題。
高三地理解題能力提升技巧3.展開聯想
從圖、表、文中不能直接獲得答案的,要進行聯想。聯想要盡量回歸課本,回歸地理原理和規律;要挖掘題中的隱含信息,但不能改變題目的條件或添加條件。
高三地理解題能力提升技巧4.前后互推
對選擇題題組、簡答題的各個小題,解題時要前后照應,互相推理,從中啟發思維,尋求答案。但要注意,選擇題題組的總題干的材料,才是各小題的可靠條件和依據,不能改變題目的條件或添加條件。前后互推一般是在感覺題干信息不足以解答問題時,擴充有效信息來幫助正確解答問題。這種迂回戰術在碰到難啃的“硬骨頭”時十分有效。
高三地理解題能力提升技巧5、清晰的思路
由于地理原理的應用和地理問題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學習時可根據這些規律,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式(本輯《試題調研》中提供的思維模板、萬能模板值得同學們借鑒),形成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
進入高三后,同學們要特別注意解題思路的歸納和總結,對每次練習、模擬考試獲得的解題思路方面的“經驗、教訓”都要認真總結,最好記錄在學習筆記上,經常翻閱。下表是一位地理成績優秀的學生整理的有關河流問題的解題思路。
注:上述分析思路是多角度的,答題時不需要面面俱到,抓住主要的方面即可。
地理問題解題思路:
水系特征的分析水系形態、支流和湖泊的數量及分布、流程、河道的寬窄、曲直
水文特征的分析①水位高低;②流量大小;③含沙量大小;④結冰期;⑤汛期;⑥水能、航運;⑦水源補給類型——雨水、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凌汛的形成條件一是有結冰期;二是流向高緯
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氣候特征);人為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考慮:植被破壞、圍湖造田)
分析河流水能豐富的原因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落差(位于地勢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二是徑流量(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
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則是調洪,做法是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治理原則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則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疏浚河道,開挖入海河道
水庫壩址的で位選擇①選在河流較窄處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為工程量小,工程造價低);②選在地質條件較好的地方,盡量避開斷層、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誘發水庫地震;③考慮占地搬遷狀況,盡量少淹良田和村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