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熱點作文素材(10篇)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1)
1. 祖國不曾遺忘
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以來,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共有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七十年來,祖國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他們,烈士們的功績彪炳千秋,烈士們的英名萬古流芳!
2. 何須馬革裹尸還
毛岸英同志在朝鮮犧牲后,中央提議要把烈士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身為父親的__強忍悲痛,用一句詩作出批示——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兒子臨行前因工作繁忙未見最后一面,未曾想竟是永別。主席最后的選擇是,讓自己的兒子同千千萬的戰士一樣長眠他鄉。
3.醫者仁心——鐘南山
在很多人記憶中,2003年是泛著白、漾著苦的一年。非典疫情初生,鐘南山作為最早接診非典患者的專家,他覺察到非典蔓延的嚴重后果,果斷向有關部門提出緊急報告。
在人們避之不及的疫區,67歲的鐘南山毅然選擇堅守前線,甚至在廣東省病例數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向省衛生廳申請“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們醫院送。”
4.巾幗英雄——李蘭娟
她,率領團隊援鄂,前往救助一線
她,在實驗室中分離病毒毒株研制疫苗,還多次應邀媒體告知大眾防范疫情的注意事項……滿滿的行動力讓大眾安心,也讓人們忘了她已經是73歲的高齡。
她,就是李蘭娟院士。
這不是李蘭娟第一次被大眾熟知,2003年抗擊非典也有她的力量,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的她提出一系列防治措施,尤其是對杭州1000多名密切接觸者果斷實行“就地隔離”,牢牢控制了初代傳染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2)
巴金在自己的隨想錄中說過。“人不是點綴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為有了荊棘,才需要我們在荊棘中開辟道路,”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平平坦坦過完一生是毫無意義的。要建立自己的天地,讓成為主宰自己的主人。這一切都不可以空想,要靠實際行動、勇氣、智慧、毅力才能實現。可是這條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隱若現,只有一條荊棘叢生、彎彎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我們必須果斷的選擇這條路。
從我們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注定要經歷一翻徹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難,導致被小小的寒氣所封-殺。我走在這條路上,永不后悔。我赤著雙腳。用雙手扒著荊棘,荊棘的鋒芒和我的肌膚一次次零距離接觸,傷痛讓我一次次動搖決心,但我固守陣地,決不動搖!強忍傷痛依然義無反顧的朝目的地前進,雖說傷痛時常讓我疼痛難忍。我卻從中總結了不少經驗,傷痕彌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個傷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都是一次成長的標志,所以我不悲傷,堅定的走下去。只有在這樣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
荊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沒有勇氣走下去,半途而廢。沒有荊棘的道路,沒有挑戰性;沒有挑戰的人生,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人生,生不如死!!荊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氣、有自信、有智慧、有夢想的人!荊棘的道路上錘煉了人的意志,荊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夢想。走在荊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經驗告誡世人,成功的人必須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荊棘叢生,荊棘叢生必定能苦其心志。
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荊棘便不會阻礙我們通向成功。相反,荊棘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磨難使我們越挫越勇。在荊棘叢中開辟道路!
我要在荊棘中開辟道路!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3)
何以青春,青春是一首歡快的清新小調,青春是一苗正在破土而出的竹子,青春更是一場激烈的足球賽。它很美好,很叛逆,很快樂卻又似乎有一點疼痛。因為畢竟,不疼痛無青春。
青春是記憶中永遠抹不掉的一個回憶,在校園里,青春是語文老師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青春是數學老師的阿爾法貝塔和伽馬;青春,更是英語老師永遠的時態轉換與單詞聽寫。在那三尺講臺上,在飛揚的粉筆灰中,用粉筆書寫著我的青春。在家里,青春是外婆家那臺舊舊的收音機,青春是麥田里奔跑的蛐蛐,青春是記憶中銀鈴般的笑聲,在這個不繁榮的家鄉里,努力的耕種著我的青春。
青春是一場比賽,一場一個人的比賽,他有輸贏,一個人的輸贏。但,何為輸,何為贏。輸的是什么,贏得又是什么?或許,當你順利并快樂的度過了你的青蔥歲月,你覺得你贏了,當然,你贏了自己,但贏得太輕松了卻又并沒有懸念與驚喜了。又或許,當你一路跌跌撞撞,走到了一個不如意的下一條路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但你知道嗎,在這里,并沒有真正的失敗者,只有不服輸,在這里,你收獲了成長與堅強,你懂得了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你也并不是一朵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嬌嫩小花,你是正在破土而出的竹子,你有困難,卻不服輸,你有壓力可你卻把它當做動力,你堅毅卻傲氣。
在這里,我們用微笑去迎接未知的明天,在這里,我們永遠是個不服輸的小小少年。我們有著本該屬于自己的煩惱,或許這些煩惱在許多年后只會成為自己茶余飯后的笑談,但,那又怎樣,我們有著五彩繽紛的年少時光,我們努力描繪著我們的記憶。我們努力奔跑著想要抓住那個夢,他忽近忽遠,忽明忽暗,我們在捉夢的路上愈走愈遠,我們摔倒了,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奔跑著。在這段美好時光中,我們哭過、笑過、跌倒過、爬起過、失敗過、成功過、怨恨過也理解過。
稻香唱著:不要那么容易就想放棄,就像我說的,追不到的夢想換個夢不就得了。倔強唱著:我和我驕傲的倔強,握緊雙手絕對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絕望。追夢赤子心唱著: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經歷磨難怎能感到。所以不要放棄自己的驕傲與倔強,向前跑,前面很美好。
在青春之旅中,我們贏了最美好的記憶,因為我們有顆不服輸的心,我們有我們的堅持和執著,我們是追夢人與造夢人。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4)
今天網絡上中國女排載譽歸來的信息鋪天蓋地,激動的不只是贏得了比賽,更讓人動容的是她們的拼搏精神,中國女排我們為你喝彩,為你驕傲。
自上世紀70年代中期崛起以來,分別在八十年代實現了五連冠,在世紀初黃金一代實現兩連冠,這是一支有著輝煌歷史的流淌著冠軍血液的隊伍。這40年來我們見證了她們從世界第14名“一窮二白”的家底走到世界之巔,又曾經跌落到世界第十名的低谷,但女排精神從來沒有丟掉過!曹慧英帶著六根鋼針的傷腿上場拼搏,陳招娣忍著嚴重的腰傷拼到站不起來、被隊友扶上領獎臺,李國君腳骨折后繼續拼殺在賽場,趙蕊蕊帶著打著鋼板的傷腿拼搏在北京奧運會,王一梅骨裂后三個月就重新站在奧運賽場上,一瘸一拐地拼殺……
這些可歌可泣的事跡,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國人。本次世界杯遇到這么大的困難,但她們頑強地頂住了,在郎平的運籌帷幄下,朱婷挑起了全隊的大梁,張常寧、曾春蕾、林莉、顏妮等人在關鍵戰均有突出的發揮!33年前的第九屆世錦賽就是在小組賽以0-3負于美國隊的情況下,后面一局都不能輸,硬是連贏六個3-0,最后拿下了冠軍。當時的主將郎平在32年后又帶領復制了這一奇跡!
在冠軍到手的一刻,郎平和女排姑娘綻放絢爛的笑容,郎平終于實現了自己當主教練奪得世界冠軍的夙愿,而經歷過上一周期低谷的老將魏秋月、楊B菁更是激動異常,她們苦盡甘來!28歲才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的顏妮為這一刻等待了太久太久!這一刻她們應該享受所有的歡呼、掌聲、喝彩!
國人曾經在拿到五連冠時舉國狂歡,曾經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金之時四億國人在一起為女排加油、發功!排球迷們多年來陪伴著女排姑娘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為她們勝利而歡呼,為她們的失利而痛苦。在此時此刻,大家所有的情感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為大聲地歡呼、激動地哭泣吧!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5)
古往今來,歷史的車輪如狂風般呼嘯而過,卷起的風沙曾湮滅多少輝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間!他們是歷史的弄潮者,他們永遠忠于自己民族的靈魂,他們稱自己為:中國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誠然,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時至今日,這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們民族的靈魂之中。
靈魂是不可棄的。若連靈魂都可以遺棄,又談何精神?又談何民族?然而,中華民族歷卻又不乏丟失靈魂的時候。君可記得曾經的喪權辱國?君可知曉__中的人心惶惶?這都是我們曾經的"落魄"。但君又可記得虎門上空熊熊的熱浪?
"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這是魯迅對曾經的中國人的告誡。而這句話又是否適用于現代中國人?我們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沒有上進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視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們總以一種抱怨教育、抱怨社會、抱怨國家的心態回避問題,而不是從自身調整。而那些問題也并未有所解決。我們是不是該反省,我們是不是錯了?我們是不是已經丟失了民族的靈魂?我們是不是應該正視這"慘淡的人生"?!
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堅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樹,是昂首挺胸的雄獅!
中國人可能不是最偉大的民族,但中國人絕對是不向任何人低頭的民族!所有的輝煌我們都記著,所有的屈辱我們也記著。因為我們知道,這輝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淚支撐起來的!我們要讓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國人面對屈辱并沒有妥協,而是在忍辱中豐滿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飛沖天!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6)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無己、無功、無名,所以擁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陽光敞開胸懷,擁有了全世界;人打開門窗,才會永遠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陽光里。這就是中華兒女傳揚和踐行的"眼界格局說"--眼界無窮世界寬!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異。"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是眼中充滿自我的孤芳自賞,桀驁中透著孤寒,所以它只能絢爛一隅。"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是滿眼功名的你爭我搶,積極進取中透著自我,所以它們只能哀嘆春之歸去。"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著高尚與豁達,所以桂花與秋永恒。它不將群芳爭艷視為進取,也不將自我封閉視為高潔,而是將全部精神用于醞釀: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華,每一次呼吸都散發著靈魂的芳香!為什么柳永熱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為什么人們殷切地期望"蟾宮折桂"?因為桂花是深深體味秋之真諦的哲人,是深沉、濃郁、成熟的象征。它彰顯了秋天,也彰顯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運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見一床,受光于窗見室央,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來陽光與人都在成長。當陽光的眼界與身影由窗欞間、窗戶、庭戶擴大至天下時,它擁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擴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陽的運行中領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關鍵:所受者小,所見者淺;所受者大,則所見者博。滿足于一米陽光的人怎能體味真正的光明與溫暖;睜開雙眼看世界才能擁抱時代,擁抱世界。
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安石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莊子筆下望洋向若而嘆的河伯,用巨鉤巨餌、踞會稽、投竿東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還有"摶扶搖羊角而上"的大鵬......汪 洋恣肆的筆端分明流淌著兩個詞:眼界與格局。哲人的話言猶在耳,社會上卻早已喧囂著浮躁、自我、狹隘與淺薄。君不見,"秀"成了"規定動作":秀顏值,秀財富;秀孩子,秀愛人;秀仁善,秀孝順!到底是要彰顯對方,還是虛榮自卑自私自利地彰顯自己?君不聞,"保護自己"成了"必修課":不與陌生人說話是保護自己的法寶;思想和內心是不敢被陽光觸碰的堡壘;"世界那么大"的__敵不過"社會充滿陷阱"的恫嚇!到底是陰霾太多還是我們自我封閉太小家子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鶩,還是秋水彰顯了長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蘇軾成就了赤壁與黃州,還是命運與歷史成就了大師?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擁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趨向真善美的境界。是為"眼界無窮世界寬"。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7)
解老先生,生于農家,少時受業于名儒唐老先生。后得國家師范教育,以教書為業,享高級職稱,為廬西防虎中學校長。
青年伊始,先生耕耘杏壇,數十春秋,嘔心瀝血。既任校長,腳踏實地,感召同仁以人格,引領發展以睿智。先生仁德,一生桃李天下,無論仕宦或販夫走卒,桑農子弟,皆以先生名下為榮。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直至晚景,先生仍不忘己責,雖退位校長,對青年栽培之情,念念不忘,言之諄諄,意之切切,感人肺腑。今先生年勢雖高,然精神矍鑠,雄心不減。
覽其一生,先生之功,可謂恩惠當代,利澤后人。先生以業績顯著,屢受鄉民垂敬。
先生之行,嚴謹篤實,堪稱楷模。他擔任校長期間,謙遜好禮,尊師愛生,一言一行,率先垂范,一時傳為佳話。昔日,吾幸遇先生,耳濡目染,余雖愚鈍,亦自覺大有長進。先生對青年后生,關心備至,寄予厚望。先生提命告誡吾等,君子當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潭;為師一曰應愛生如子,力戒盛氣凌人;二曰謙和好學,力戒驕傲浮夸;三曰清廉公正,力戒謀財好利。其言辭懇切,諄諄不倦,神態安詳,歷歷在目。雖則當時并不為意,然時過境遷,吾長掩卷而思,更覺意味深長。先生奔波教育,古道熱腸,一生辛苦,言行誠乃我等榜樣。先生可敬可親可畏,儼然一智者亦,慧者也!
先生性格溫和,待人和善。然剛正之氣,令人肅然起敬。昔日,我曾現場見證,面對上面主管部門,肆意所為,先生拍案而起,足以震撼!
先生一生以簡樸為約,無任何不良嗜好。先生好音樂,一聲口琴,專業人士為之汗顏,喜書法,如行云流水,頗具大家風范;愛體育,籃球場上,扣殺進退,少年甘居下風。家教甚嚴,所生子女,雖不顯赫,然為人處事,不驕不躁,毫無虛夸之風。知情者皆謂先生之家,實乃書香門第也。
先生誕應天衷,聰睿明哲,仁篤慈惠,以關愛之心行平常之事,以長者之道待平常之人。先生晚年,品愈高逸,人愈醇厚,精神愈充盈,讓人羨之仰之,尊之親之。吾言于同仁,先生晚年之容貌,頗有___之氣質。同仁皆云,論之甚當。先生一生,可謂一本厚重大書。讀之,慕之,嘆之。《史記》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此之謂吾輩對先生感受,甚當。
縱觀先生足跡,慈祥熱情公正善良諸語難括先生之品質,學高業精嚴謹踏實之論不足形容先生專業之作風,大度大氣淡泊名利之詞又難顯先生為人處事之高尚。仰其有余,學其難成,借一言以抒懷:“與其相處,受其教誨,乃人生之大幸哉!”又借一言以贊之:“孤山蒼蒼,淠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丁酉年夏日,后生王國敏謹書以贈之。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8)
——在復興中學“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主題教育大會上的演講
尊敬的學校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土地是財富之母,勤勞是財富之父。這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共識。恩格斯也早已明確論斷“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的確,我們人類的雙手,人類的語言、人類的智慧等等可以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一切,無一不是勞動的貢獻。
也可以說今天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文明成果無一不是勞動所創造,因此,我們人類的美好未來也毫無疑問地必須靠勞動來創造。
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歷來對于那些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只想不勞而獲的人都是嗤之以鼻的。因此,哪怕是家境再好的人家也都會知道“坐吃山空”和“富不過三代”的古訓,有道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但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幾代人的不懈奮斗,讓我們的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逐漸強起來,無論是國家的面貌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于是有些人開始厭惡勞動,不尊重勞動,甚至看不起勞動者。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現象。對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于勞動應該有自己正確的認識。
第一、勞動精神最光榮。我們應該感謝先輩,是用他們用勞動創造了今天的一切,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止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應該有自己的使命和擔當,那就是在前輩們奠定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自己的新生活,并為子孫后代奠定更堅實的發展基礎。惟其如此,我們才能說自己是光榮的勞動者,我們才能上不愧祖先,下不愧后代。
第二、勞動分工無貴賤。勞動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生而平等,但是由于發展基礎不同,知識水平不一,興趣愛好有別,所以社會分工會不同。國家需要兩彈元勛錢學森,也需要掏糞工人時傳祥;需要航天英雄楊利偉,也需要守島赤子王繼才……
第三、勞動形式需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攀登的歷史。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時代,到現在的信息化時代,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質并沒有改變,但是人類的勞動形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今天或許大多數繁重和瑣碎的體力工作會被機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但那不正是由于我們的勞動創造了機器和人工智能嗎?
從五四運動開始的10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幾代人高舉科學救國的旗幟,奮發圖強,創造了人民共和國今日的輝煌,但是一代人應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大家知道,就在昨天國家工信部正式頒發了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新一輪的信息技術革命和社會大變革已經開始,我們既面臨著無限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無限的挑戰。
同學們,“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讓我們在前輩們奠定的基礎上,勤奮學習,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增強我們勞動的本領,高舉科技強國的旗幟,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的未來,為實現復興中華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斗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源,才確保了浙江省沒有發生二代病人和醫務人員被感染的病例。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9)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重要價值觀,相應地,它們也就成為高考作文的熱門關鍵詞。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人物事例
01. 一鯨落,萬物生
鯨魚死去后,緩緩沉入海底。它那巨大的身體慢慢分解,生成大量的養分,能夠滋養眾多海底生物好多年。這是鯨魚給予生養它的海洋最后的溫柔。生物學家把這一現象叫做“鯨落”。“鯨落海底,哺暗界眾生十五年”,這種自然界的“感恩”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們人類深思和學習。
02. 莊子:吾將曳尾于涂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王派使者前去請他做官,莊子頭也沒有回,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后會被供奉在廟堂之上。你們說它是寧愿受人供奉呢,還是情愿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寧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兩個使者說:“生而曳尾于涂。” 莊子說:“請回吧,吾將曳尾于涂!”
03. 楊絳:我和誰都不爭
國學大師錢鐘書的夫人楊絳,也是位著名的作家、翻譯家。她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是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她93歲時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楊絳有句名言,“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是啊,與其和人爭名奪利,不如靜下心來做好自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與世無爭的恬淡心態,楊絳才能避開人世紛擾,潛心于文學和翻譯,最終做出不俗的成就。
04. 居里夫人:榮譽就像玩具
為了表彰對“鐳”的偉大發現,英國皇家學會向居里夫婦頒發了享有世界聲譽的戴維金質獎章。但是當友人去居里家拜訪時,卻驚奇地發現,金光燦燦的獎章竟然成了居里夫人的女兒伊倫娜的玩具。客人問:“這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答道:“我是想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對不能永遠守著,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榮譽,僅僅是對一個人過去功績的評價,絕不能為他今后的成就打“保票”。有的人沉浸在過去的榮譽里停滯不前;有的人把榮譽看作是一條新的起跑線,振奮精神重新出發。對待榮譽的態度影響著一個人最終能到達的高度。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精選篇10)
1、法制與道德
兩件發生在上海的事情,激起人們內心的波瀾。先是上海徐家匯公園的一只黑天鵝被人偷走,成了他人的盤中餐,讓人痛心不已;隨后,一則視頻在網上熱傳,一年輕男子在車廂內隨地吐痰,同車的“上海阿姨”對其勸阻教育,還用紙巾替其擦去痰漬,被網友稱贊“有素質有腔調”。兩件事情,一正一反,但都指向同一個問題:文明素養。
今天,隨著法治意識日漸在人們內心生根抽芽,對法治的認同不再是稀缺品,然而如何讓道德規范成為自覺,卻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公共場所隨意吸煙,絲毫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出入地鐵,撞了人卻一句“對不起”都不愿多說;給共享單車上私鎖,準備自用,還振振有詞“大家都一樣”……違反公德的行為,并不能完全交給法律追責——有的是因為法律管不著,有的是因為法律發揮作用有滯后性——公序良俗卻須臾容不得破壞。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果說偷黑天鵝的行為,是非對錯一目了然,是一堂公開的法治課,那么“上海阿姨”的舉動則是用“坐而言”傳遞了文明追求,又以“起而行”捍衛了文明尊嚴。
有學者曾總結,不文明現象之所以屢屢出現,根源于恥感的缺失。事實上,如果人們對不文明行為一味隱忍,不拿出較真勁兒與其“宣戰”,恥感文化如何才能得以形成?有朋友曾講述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在超市冷柜選購冷凍食品,挑選完后,轉身就走,把關閉冷柜推拉門的事忘得一干二凈,一位眼尖的老大爺看到,遠遠就喊道,“冷柜門咋不關啊?”超市里的消費者紛紛把目光聚焦到朋友那兒。一時間,朋友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掛不住”。自此,隨手關冷柜門成了他每次去超市都十分在意之事。“禮者,理也。”人人爭當那位“上海阿姨”,社會實現共同治理,才能激發文明的恥感,讓文明素養在人心里拔節生長,也才能讓道德感如空氣一樣充盈社會。
素材點撥:“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在于其國庫的富足,不在于其城池的堅固,也不在于其公共建筑的華麗氣派,而在于其公民的教養,在于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這才是它實際利害之所在、主要實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文明的養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只要人人葆有“相善其群”的意識,以共治來治理不文明,用行動擦亮精神名片,文明觀念的水位自然會隨時間的推移,慢慢升高。
2、不要做“甩老族”
將老人送進養老機構,支付一段時間的費用之后,就不管不問了,這樣的子女有一個共同的稱呼——“甩老族”。“甩老族”的出現,并不是個別現象,各地一些養老機構發生多起“甩老”事件。老人家屬無一例外都是欠費玩失蹤,養老機構又不能把老人趕出去,只能貼錢照顧。
“甩老族”的出現,讓人心寒,尤其是在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且老年人口還在劇增的中國,各地頻發“甩老”事件,應該對此引起重視。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讓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家庭的作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仍是主流,子孝孫賢,是能讓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因素。“甩老”事件頻發,則讓人擔憂老年人的養老處境,更讓人擔心以孝為榮的道德價值觀的淪喪。
別讓“甩老族”肆意踐踏養老責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撫養我們長大,我們就要贍養他們終老,敬老愛老,也體現的是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讓“甩老族”受到法律與道德的夾擊,讓“甩老族”沒有生存土壤,才能讓老年人老有所養,才能讓社會變得更文明而有溫度。
素材點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老祖宗教育我們要有一顆博愛之心,推己及人地愛所有需要愛的人的時候,我們卻連自己該愛的人都沒有愛,沒有細心照料。無孝敬之道,少擔當之心,時代在進步,人心卻在退步。
3、大數據看高考作文40年
1977年,中斷了十余年的高考制度恢復。當年采取分省考試的形式,北京卷的作文題目是《我在這戰斗的一年里》。
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了高考恢復40年以來,超過200道全國或地方命制的高考作文題,發現歷經變革至今,“材料題”是常客。2000年開始,傳統文化和時政熱點逐漸走上試卷。而在出題方式上,也出現了諸如半命題作文、“微寫作”的創新。
專家指出,這意味著教育部門對于語文學科的定位發生了轉變,正在從純粹的文學科目逐漸轉變為現實性、基礎性科目,出題人的眼光在移向當代,從更高的格局引領學生心智更加健全發展。
4、連續十年出現材料題是主流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高考40年來,全國卷一共44套試題中,一共有24套試題使用了材料作文的形式,占比約55%;高考40年來,各地自主命題192套,其中有75套為材料作文,占比近40%。
記者發現,材料作文最早興起于上世紀80年代,1980年,要求考生們讀《畫蛋》,寫一篇讀后感。隨后,材料作文頻繁出現在高考試卷上。從1999年至2009年,全國卷均為材料作文,掀起材料作文新。
案例:1995年全國卷:給出閱讀材料寓言詩《鳥的評說》,要求任選寓言詩中的兩種鳥,展開想象,以《__與__的對話》為題,寫一個200字左右的對話片斷。
_年福建高考卷:要求根據顧城的《憂天》作文。
分析:材料作文是“主流”,體現出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關注。“漢語是母語,讀得多才有可能寫得好”,而這兩者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這一考試形式能夠同步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輸出”的表達能力。
北京市教委校園促進項目中學組特聘專家、新東方集團培訓師及語文項目創建主管楊洋分析,“命題作文范圍比較大,寫作的難度系數較大,評分的要求也會更高”。
他解釋說,而材料作文能夠讓學生在一個框架內進行創作,更有利于進行比較,因此是更為“主流的選擇”,“畢竟高考要在尊重命題的合理性基礎上,照顧到學生的發揮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