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七篇】
謙虛謹慎的品格可以使自己看到不足之處。
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杰斐遜說過:“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杰斐遜身出貴族,當時的貴族都看不起平民百姓,但杰斐遜沒有秉承貴族階級的惡習,他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除了社會名流外,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杰斐遜善于向各種人學習,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正是他這種謙虛的作風,才明白民眾在想什么,到底他們需要什么,使得他成為一代偉人。
謙虛謹慎的品格還能使人在面對成功和榮譽時不驕傲,把它當做激勵自己前進的一種力量。
居里夫人以她謙虛謹慎的品格和卓越的成就贏得了世人的稱贊。她對榮譽的特殊見解,是許多居功自傲、淺嘗輒止的人汗顏不已。正是因為她高尚品格的影響,她的女兒和女婿也踏上了研究之路,并再次獲得了諾貝爾獎。
謙虛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格。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么職務,只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步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知識與才干,進而取得成功。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每個人都要有虛懷若谷的胸懷,謙虛謹慎,戒驕戒躁。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精選篇2
今天,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了大會堂,聽一個鼓勵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講座。
在莊嚴的大會堂里,陳阿姨給講了8歲小女孩杜瑤瑤的故事,聽了故事后不為此深深震撼!青島小女孩杜瑤瑤小小年紀就失去了爸爸,媽媽久病臥床不起,多么令人悲痛欲絕的家庭呀!杜瑤瑤面對嚴峻的考驗,她向噩運屈膝下跪,而是頑強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在坎坷的生活道路上,她也曾摔跤,也曾哭泣,,懂事的她多次從風雨中,從泥濘中爬起,頂風冒雨,向著,自強不息,勇往直前!驚人的是,嬌生慣養的獨生女,不但擔起了家庭重擔而且勞動學習兩不誤,多才多藝的她以優異的成績評上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少年報》發表了她的事跡,號召人們向她學習。
聽了杜瑤瑤堅強不屈的故事,我心中波濤澎湃,久久平靜。是啊,自強不息、艱苦奮斗一向是我國的優良民族傳統。古往今來有多少剛強的人它而重振精神,走向之路!民族在千百年的發展中歷經滄桑,飽嘗憂患,但越挫越奮,百煉成鋼,靠的不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嗎?
它使這條巨龍騰飛在九宵,它使無所畏懼、信心百倍地走向崇高的理想!然而,當今的少年兒童多是獨生子女,養尊處優,把的民族精神拋到了九霄云外,甚至錢財不擇手段、謀財害命!好令人痛心!如此下去,還能騰飛嗎?那么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重大的問題。
先輩們將千千萬萬戰士浴血奮戰打下的江山交付手中,怎能辜負的期望!我皺了皺眉頭,心里下定了決心,要將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找回來,重振少年的雄威!讓藐視的外國人大跌眼鏡!讓少年自強不息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從前,我遇到挫折或是低頭屈服或是束手無策、聽天由命。,,我要說,我的生命里不再有退縮和放棄,是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林肯總統曾經說過:“一次摔跤,并不代表我死了,永遠爬不起來了。而是表示我將爬起來走向更高的。”
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努力吧,同學們,我們要講這個精神發揚光大!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精選篇3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生活中,謙虛使人進步是必然的,總是有太多的人,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達到了飽和狀態,無需進步,最終,只能一直在原地踏步,被那些后面的人趕上。
給自己留一條縫隙,為發展留一點空間。
這樣,才能源源不斷的一直進步。
畫家齊白石,有一次看到他的的一張畫畫得不錯,便向其借過來臨摹,他的驚訝無比,齊白石說我雖然是你的老師,但你不一定就比我差。
他的聽后,對老師這種謙虛的態度肅然起敬。
就像《師說》里所說的不必不賢于師,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就算是偉人,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就像齊白石,他不因為他是畫家而感到高人一等,也不因此就驕傲自滿,相反,他反而臨摹其的畫,可見齊白石對畫的熱愛及其謙虛的學習態度,正是這種給自己留一條縫隙的態度,齊白石的畫才會被人們流傳至今,被人們贊譽。
人無完人,沒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完美。
自以為是的處事、對人態度,只會讓自己向后退。
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處在飽和狀態,這樣永遠都不會進步。
給自己的發展留一點空間,一條縫隙,讓自己能源源不斷的汲取新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偉人都能做到虛心學習的態度,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取他人的長處補自己不足之處,不正是在為自己留一條縫隙嗎?在每次的學習過程中,都給自己留下進步的空間,日積月累,就能有更大的進步。
謙虛使人進步,我們要為自己留一條縫隙,為進步留一點空間。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精選篇4
我們許多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名言,用來鞭策自己。在我心中銘記著這樣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正因為我信奉這句話,所以受益匪淺。
我覺得,擁有一顆謙虛的心,是做人的根本。
在這個社會里,有兩種人,一種就是因某件事的成功而自滿自夸的人;另一種就是不滿自身成績,不斷學習的人。當然,第一種人會停止進步,停留在當初成功的喜悅上,另一種人則會越來越努力,直至登頂。而我,就是要做第二種人。
小時候,在六,七歲時,我的性格并不謙遜,而非常驕傲自大,父母也經常說“七歲看老,你現在就這德性,以后怎么了得”?他們的話,我聽不進去,心里想“我就是最強的,我什么都行,你們都沒我厲害”……我當時只是高興于會彈鋼琴,會踢足球,會畫畫。但我沒有想到失敗的苦楚正在敲我心靈的大門。
我這個驕傲不謙遜的毛病一直延續到我小學二年級。就在這時,我發現了我的不足:鋼琴考級有考雙優的;足球賽場上,有進球比我更多的;畫紙上,嚴格一點來說,我全是在涂鴉,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后來,我交了許多的新朋友,認識了許多的人,我漸漸長大了,從院里的四角天空來到了一個無邊的大社會。媽媽也數十年如一日地苦口婆心地教我,要做一個謙遜的人。我才知道,我懂得的很微不足道,我曾說我很厲害,可想要在人群中找到“厲害”的我,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從那以后,我開始改過自新。
我不再傲慢霸道,不再自吹自夸,我開始學習。籃球場上,不耍大牌,這樣可以從中學習;學習的課堂上,我不因考好而自滿,這樣會停止進步。我決心要做一個謙遜的人,要有一顆謙遜的心,不停地學習,學習,再學習。爭取做到最好,永不止步。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精選篇5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德。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么,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
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征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有許多這方面的格言警句啟迪后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游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么?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為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明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后人超過。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然而,就是像他這樣的偉人,還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斷地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有人去問愛因斯坦,說:“您可謂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后的人物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并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位年輕人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于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不知領域的接觸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周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20世紀中國作家和文化先驅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過這樣一件軼事:一次倫敦舉行中國名畫展,組委會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監督選取博物院的名畫,蔡先生與林語堂都參與其事。法國漢學家伯系和自認是中國通,在巡行觀覽時滔滔不絕,不能自已。林語堂注意觀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贊同或反對意見,只是客氣地低聲說:“是的,是的。”一臉平淡冷靜的樣子。后來伯希和若有所悟,閉口不言,面有懼色。林語堂后來在談到蔡元培先生時還就伯希和一事感嘆說:“這是中國人的涵養反映外國人賣弄的一幅絕妙圖畫。”
謙虛,不僅應成為一種學習態度,更應該成為一種做人原則,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也。在《易經》六十四卦里,再吉的卦也有不吉的爻,唯有“謙”卦六爻皆吉,這是為什么呢?《易傳.謙.彖》對此有一個精妙的闡釋:“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把“卑而不可逾”譯成一句白話,那就是:謙虛,是不可戰勝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塑造一種“虛懷若谷”的品質,都要有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用我們有限的生命時間去探求更多的知識空間吧!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精選篇6
每個人都有自己奮斗的目標,而且也會有激勵自己的座右銘。比如說:一個人提示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荒廢了學業。就可以寫道:“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一個人告訴自己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就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或是唐朝詩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那么,你知道我的座右銘是什么嗎?“滿招損,謙受益。”是我的座右銘。它的釋義是:“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則會獲得益處。”它出自《尚書·大禹謨》:“德動天,天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在美國總統林肯身上,就發生這樣一個故事:第十六屆美國總統林肯,出身貧寒,是一位鞋匠的兒子,而當時的美國社會十分看重門弟。
林肯競選總統的前夕,在參議院演說時,遭到了一個參議員的羞辱。那位參議員高傲的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能記住你只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記住你對我說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也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的那么好。”參議院一陣沉默,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修理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技術。”然后他對所有參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子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我無法像我父親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嘲笑都化成了真誠的掌聲。后來,林肯如愿以償地當上了美國總統。作為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林肯絲毫沒有感到自卑,他把對自己做鞋匠的父親的熱愛與尊重呈現給世人,因此贏得了大家的尊重,獲得了生命的輝煌。故事中那位高傲的參議員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他自高自大,藐視一切。林肯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的胸懷比藍天還廣闊,比山谷還深遠!從中我知道了:自滿會使人沾沾自喜,不思進取;謙虛才能使人不斷進步,不斷有所得。所以我把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時時刻刻告誡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驕傲自滿,因為只有謙虛才能使人不斷向前進步!
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作文精選篇7
謙之意,博大精深。君子之心,乃至修養;不恥下問,乃之智慧;蘇懷若谷,乃之大度。
蘇格拉底說:“謙虛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一切崇高的美德都由此發芽滋長。”
謙之源于板橋之語:“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做學問,做大學問,不以虛心相對,概無成功之說。吾日三省吾身,不謙則不省,不省則惘。是的,學識是智慧,容不得驕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人皆知,若不謙虛何以發現師?當今社會,知識來源亦是廣泛,人人都有可能超越于你,只是,又有多少人會不恥下問?
謙之源于羨林季老之語:“我在這里昭告天下,請從我頭頂把“國學大師、學術泰斗、國寶”的三大桂冠摘下來”。季老在《病榻雜記》中如此說道。謙之語并非徒有虛名,更不是爭名奪利。季羨林先生年過九旬高齡養病,依舊著書昭告天下,堅決請辭,摘下桂冠,足以讓人心生無線敬佩。多少人為了名聲赫大而敲起門磚,多少人為了名利,不惜代價。與季老淡泊名利謙遜之比,來回穿梭于金錢名利下的我們又留住了多少?
謙之語于你虛心授學,非坐井觀天常常為自己能通看頭頂的一片小天空而沾沾自喜;謙之語于患難之際伸手一牽,非幸災樂禍時時看準時間投石以之;謙之語于你微微一笑,非冷若冰霜苦臉相對于兩手投足之間;謙之語于心無他物,將中華傳統裝滿心間。無欲則剛,有容乃大。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是不是該拿出自己中國人應有的本色,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美德?謙之意乃大智慧,用一顆虛心的心去接受它偉大的詮釋,是不是,明天會更好?
謙之意大而小也,生活里面的點點滴滴小謙也就成就了偉大。生活就像一面鏡子,謙就是擦鏡子的清潔劑,大大小小的污漬,你為自己擦了多少?
當布谷鳥叫起,春天還會遠嗎?當桔子紅了,豐收的季節還會遠嗎?當我們駐足銀行提款臺前,看到每個公民在沒輪到自己時,都靜候在一米線外,當填完清單時都將桌臺上的筆插入筆筒時,我們欣欣向榮的一天還會遠嗎?算不算是小事情,大智慧?
謙之語源自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是幾千年的華章編寫的一首詩,絢爛而多彩!意重而深長!
而今的我們,記得多少?想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