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快速構思方法
構思是寫作活動和應用寫作活動中承前啟后的一個環節,對寫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著重要作用。作者在孕育和創作作品的過程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是在作者想象中形成的、貫穿著一定思想的關于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總觀念。又稱“布局”。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考作文快速構思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方法1、主題+材料定位法
確立主題,占有材料,是作文構思的關鍵環節。“主題+材料定位法”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同步確立文章的主題和材料。在具體的篇章中,主題和材料之間具有某種對應關系。構思時,我們可沿著主題和材料這兩極作相應的發散思考。
舉例: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工廠的角落里,幾塊形狀各異的銹鐵錠不甘寂寞地聊了起來。
甲:我想成為機器人,現代化建設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絲釘,很多地方都離不開我。
丙:我看機器人和螺絲釘的價值可不同啊!
丁:他們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個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價值,請以“位置和價值”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主題+材料
A、位置決定價值
a、武則天登基實現其價值
B、位置改變,價值相應改變
b、劉翔通過奮斗登上冠軍位置,實現人生價值
C、位置不一定決定價值
c、小草,清潔工……平凡也有偉大的價值
D、同樣的位置價值迥異
d、成克杰居高位貪贓枉法,孔繁森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E、立足于崗位追求自身價值
e、水電工徐虎立足崗位,成就人生價值
F、位置有高低,價值無優劣
f、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在“主題+材料”的同步發展思考中。遴選出獨到新穎、具有思辨色彩的觀點和材料,進行進一步深度的思考。如F項,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作深度展開:其一,居高位可能無價值,如平庸的皇帝、得寵的侍臣、無作為的官員等;其二,處平凡崗位可以創造輝煌的人生,如崗位能手、勞動模范等。展開之后,綜合歸納:位置高低不決定價值大小。然后追問:決定個人價值大小的因素是什么?——主要是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果把個人融入社會之中,把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進步相聯系、相統一,個人價值就如水滴匯成大海,獲得永恒,得以放大。如此構思,行文就有了深度。
“主題+材料定位法”之所以成為一種快速構思法,訣竅在于同步定位,關鍵在于主題與材料互動。主題牽引材料,材料又反過來牽引主題,連續的思維形成多種構思,多中取優。最佳構思一旦形成,就要集中精力作深度開掘,使之完善深入,臻于精美。
方法2、材料+故事推動法
第一步,重視材料或故事。想一想與材料或故事相關的人,想一想相關的真實場景和有意味的細節,是哪一個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故事一定要新鮮、動聽。
第二步,品析故事,感悟人生。故事講完后,我們可以對故事作出品析,品析故事貴在入情入理,細致深入,品析的方向在于發現并揭示社會人生真善美的本質,并引導讀者對故事作出同樣的探析。
第三步,由此及彼,再述故事。品析中我們得到了關于社會人生真善美的本質認識,這種認識應該觸發我們想到更多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完全可以聚合成另一個新穎的故事。“又想起了一個故事”——這樣,我們開始向讀者講述第二個故事。
第四步,再品故事,引導主題。對第二個故事的分析和點評既要與第一個故事的品析保持統一,也要在感悟和理解上發展一步,以顯示同中有異。綜合對兩個故事的品析,就形成了文章的主題。篇末點題是這類文章的共同特點。
這種快速構思法主要由材料和故事推動,主題由對故事的品析彰顯。這類文章的可讀性源于故事或材料的新穎性和趣味性。閱歷廣泛和閱讀積累深厚的同學可嘗試這種構思方法。
方法3、“類因法果”構思法
“類因法果”快速構思法,既適用于議論文,也適用于記敘文。下面我們以《心靈的愿望》為例,介紹這種構思方法。
“類”即歸類為“是什么”,我們可以從文題或話題中篩選出關鍵詞,并確立關鍵詞“是什么”。如《心靈的愿望》,從“類”這一角度思考,即“愿望是什么”。其他如《心靈的選擇》即轉換為“選擇什么”。至于話題作文,這種轉換就要復雜許多。如“入”與“出”,從“類”這一角度
思考,包含三個問題:什么是“入”?什么是“出”?“入”與“出”是什么關系?對“類”即“是什么”的回答,可以是科學的定義,但更多的是從考生知識經驗出發給出的操作性含義。只要你不讓它搖擺不定即可。比如你認定“入”是近距離體察,“出”是遠距離審視,“入”與“出”是認識事物的兩種方法即可。如果你認為“入”是積極投入社會人生,“出”是逃避社會人生,“入”與“出”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也可。
“法”即“怎么辦”,即解決問題的方法。仍以《心靈的愿望》為例,從“法”這一角度思考,“怎么辦”即轉化為“怎樣去實現心靈的愿望”。從實現心靈愿望的策略方面去思考,盡可能多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從中選優,挑選一兩個方面展開成文。如“如何使學校成為快樂的地方”,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方法:
①改革高考選拔制,以素質學分制作為選拔標準;
②改革課程,增設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
③增加活動課程,使學生饒有興趣地開展探究性學習;
④減少訓練量,增加閱讀量;⑤減少考試次數,增加課外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