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高考零分作文
高考作文即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高考)語文卷最后一題或幾題(包括小作文),一般要求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或除詩歌外)、題目自擬、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一般滿分為60分。且需要思想健康向上,不得透露考生真實校名,人名。并且有嚴格的評分標準(如,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和評分細則。
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2015年吉林高考的零分作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老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解除生命科學之謎做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高職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
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誰會表演誰就最有風采
生物學家整天不好好的研究卻整天想著怎么讓全國老百姓都知道自己的名望。焊接工人不好好的給船焊接,卻整天非要評什么所謂的先進?攝影師不去好好的攝影,卻非要弄出來一些緋聞,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身價?看似表面文章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利益輸送。比如遼寧就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點。遠的不說,就最近,趙本山(人民藝術家)風言風語,很多人吃趙本山,因為只有把趙本山炒作起來,或者拿趙本山炒作才能博得上位,依靠踩著別人的腦袋上位。這樣的思維很多人都經常出現的。比如波,非要去重慶唱什么紅歌,非要大張旗鼓的給自己撈取資本,結果人仰馬翻,鋃鐺入獄。在遼寧是一個水很深的地點。一不小心就可以被翻船。現在正是風聲比較緊的時候,非要弄出來一個誰最有風采,其實目的就是下一個誰是被帶走的!
最美的風采在大自然。最了不起的人就是廣大的人民力量。人民是最可愛最值得尊重的集體。但人民沒有自吹自擂。一直默默的工作勞動著,但這個巨大的全體卻被忽略冷漠了。整天非要選幾個典型讓百姓覺得社會很風采,生活很美好。與其那樣還不如讓百姓真實的獲得一些物質上面的實惠。把價格給降下來,把工資給提上來。這樣大家才覺得舒服。遼寧一直就是一個暴風眼。無論什么時候遼寧都是中國的一個暴風眼,也是世界的風采。比如馬家軍,大家還能想起來嗎?馬俊仁,是遼寧讓世界知道馬家軍。大家還記得張作霖嗎?被日本給滅掉的。都是很風采的人。結果最后結局都很無言。所以想出風頭就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個社會是一個自我推銷的社會。只要你臉皮夠厚。只要你敢說,你就能把自己推銷出去。所謂的風采其實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脫銷公司贊助。如果沒有這些人的推波助瀾,估計社會不會出現那么多奇怪的現象。有真才實學的人,幾乎沒有時間去推銷自己。自己的名聲幾乎不被中國所重視。因為他們不懂的去推銷自己,所以幾乎沒有人愿意和他們沾邊。因為推銷這些人幾乎任何的好處。所以哪些真才實學的人,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往往才被這個社會所熟悉。甚至過一段時間大家都忘記了。所謂的風采其實就是個人的鬼把戲。
無論你怎么推銷自己。關鍵最后一點是背后的人的力量問題。如果你想博得上位。必須有絕對的實力才可以。否則就是思路一條。這個王麗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我就不多說這個人的風采了。結果最后因為沒有實力被清除也很正常的事情。在這個變化莫測的社會。有時候可以推銷自己。有時候就不能推銷自己撈取政治社會資本的。有時候沒有任何的風險。有時候可能掉腦袋的事情。大家如果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最好還是別上那個船,畢竟陰溝里面翻船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幾天前翻船事件就是一個很奇妙的例子了。
三個人都不重要。在別人心中自己是最重要的。在自己心中自己也是最高尚的。別人都是浮云。沒有那個人愿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即使有那也是圖謀不軌的。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自我中心。這個社會沒有誰重要誰不重要的說法。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是國家的利益和財富。沒有重要和不重要。也沒有貴賤優劣之分。如果有,那是誰呀?
2015吉林高考滿分作文: 最風采的攝影師
你,擁有預言師般敏銳的直感,瞬間定格你倩影,你亦,手持幻術師般魔力的圣器,剎那凝留我深情,而我,如此般向往成為你。
攝影師用無聲的相機代替了在無限美景面前力不從心的語言,盡情展現有聲的大千世界的麗影。讓只能在書籍與網絡中瀏覽世間美景的人們豐富了對中國景物的了解。讓那些美景脫離蒼白的文字,變得生動而精彩。
對于偉大的攝影作品,最重要的情深,而不是景深。
曾經寫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的朦朧派詩人北島先生,也是對攝影有一定研究的人。關于攝影和詩,北島認為:“攝影有時和寫詩很像。你和你的攝影對象常常處在互相尋找的過程中,有的時候你在找它,但怎么也找不到,只有它也在找你時,你們才相遇”。
詩人的攝影總有著特別的氣質,這種不可言說無以名狀的氣質在畫面中堅定的緩流。不知是光景替代了文字,還是文字用光影的化裝潛伏在畫面之下。當藝術與文學完美的結合,就會讓人感覺到,流淌著文學氣息的藝術作品,是那么的有想像力和生命力。通過詩一般的思維方式下創作出來的攝影作品,總會讓人看到詩意。
詩人應該是一種生命的狀態,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不論用文字還是用影像,都會有讓人感覺到詩意的存在;攝影者也不應該只是一種職業,那是對藝術這個詞的褻瀆,藝術應該是來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種狀態。攝影者也應該是通過詩的意境,把鏡頭下的畫面更完美的表現,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瞬間,每一個小感動,每一個屬于你思考中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