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
不管是中考語文還是高考語文,作文都是受人關注的,同時也是試卷中分值大的一個項目。小編整理了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供大家鑒賞。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1】
盛夏的夜晚蟬聲聒噪,仿佛永無休止地宣泄著對熱氣的不滿。風攏起了清涼的裙擺,明晃晃的白熾燈照著蒸籠般的教室。我隨手翻開一本雜志,上面矯情的文字朝著我擠眉弄眼,空洞泛濫的描寫令我的胃一陣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騷動起來,同學們不怕炎熱,擠作一團,各不相讓。我好奇地擠過去一看,啊,竟然是兩只螢火蟲!有多久沒見過螢火蟲了呢?在童年記憶中,每逢夏夜,我都會在老家的田邊抓螢火蟲。在潮濕的泥土中,在濃密的葦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時惡作劇地撥拉一下草叢,那瞬間飛舞起來的流螢就像繁星,帶著螢綠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飛、向上飛,直至投入漆黑的蒼穹,成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從回憶中回過神來,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還盯著螢火蟲。然而它們的情況都不甚樂觀:一只臥在盒子底紋絲不動,濺出的螢火已經很暗了;另一只雖說拼命地想逃出這個囚籠,但始終是有心無力。我的心一陣抽搐:怎么辦?難道它們會死嗎?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憶的流螢化作塵埃。我鼓起勇氣對抓螢火蟲的同學說:“你能把這兩只螢火蟲送給我嗎?”“怎么?你喜歡?你這種埋頭用功的人也喜歡玩蟲子?隨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貴重東西。”
我如獲至寶似的抱著盒子往樓下沖去。告別了刺眼的燈光,當我踏入花圃時,植物獨有的生命氣息剎那間把我包圍,我的心開始平靜下來。我小心翼翼地把兩只螢火蟲放在一片寬闊的綠葉上。當它們呼吸到自然的氣息時,燃起了那熟悉的螢綠色光芒,那么純粹,又那么充滿著生命力。它們緩緩地前進,伴隨著雨聲清脆的`墜落聲,兩朵螢火沒入到黑暗的草叢中去了,但我仿佛還能看見那如脈搏般跳動的一明一滅,一明一滅……
我直起身來,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頓時暑熱全消。我忽然覺得我們就像是螢火蟲,飛進了水泥森林,從此告別了寧靜的自然,耳邊充斥著迷離的電子音樂,放眼過去多是無病呻吟的文字,我們漸行漸遠,似乎離自然這個原點越來越遠……
但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到了原點,在浮華中回歸自然的狀態,在喧囂中回歸寧靜的心境,更好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各種環保活動、社區文體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風起了,鼓動著我的襯衣與思緒,我下定了決心暑假要回到告別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著夜風能把一朵螢火吹入夢中,讓我回到自然的這個原點。
是夜,流螢入夢,我回到了原點。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2】
當暮靄沉沉之時,我們被勸說要相信楚天遼闊;當草長鶯飛之時,我們被勸說要防備前方蜀道之難;當我們成長到每一個階段時,我們都被提醒著完成不合時宜的任務。于是,童真就如那風鈴,漸行漸遠,消逝不見。
“孩子從賣氣球的人手中牽走一個心愿”,多么可愛而美好的詩句,甚至可以想象那洋溢著燦爛的笑臉。而如今這樣的笑臉在冰封凍結。本該童真的年紀,卻一臉愁苦,為學業奔波。我們不應抱怨現在的孩子為何圓滑世故,我們應反省是什么造成了童真的遺失,又是什么加劇了這種遺失的勢頭。
反觀社會,我們清醒地看到一個充滿競爭意識,強調優勝劣汰的社會。當成年人大多在為金錢名利所奔波時,當與孩子共處時的談資均為事業發展、利潤虧損時,試問一張白紙又怎能不被沾染得墨跡斑斑?與此同時,將大人的不滿足強加于孩子幼小的成長歷程之中,狼爸、虎媽層出不窮的當下,一個孩子的童真不是被孩子淡忘,而是被一種惡性環境所扼殺。汪增祺描寫金岳霖先生時,曾有金先生拿大石榴與孩子們斗雞,上課上到一半時,捉虱子的場景。這些童真未泯的形象,讓我們認識到一個學者、一個智者不應為虛浮名利勾心斗角忙碌終生,而應是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積極的樂觀情緒。
在一個鼓吹神童的媒體時代,在我心里,不是童褻瀆了神,而是神褻瀆了童。孩子的眼光是直線的,不會轉彎,也碌如此,他能看到我們遺失的美好,他的創造、他的發問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童真的目光,或許就像是穿越時空的愛,能夠照亮冰點以上的風景。
這份童真,這份初心,倘若一直堅守,如同守護一株鮮紅欲滴的玫瑰,夢過于美好,守護也便更加沉重。天上人間,現實讓人們知道自由不過是獵人與獵物之間的距離。但為什么現實讓人們害怕得連一個夢的開端也不肯輕易地為孩子許下呢?
遺失的童真被一種潛在的暴力撕扯得支離破碎。好的成長,不是小小年紀就考上了大學,不是小小年紀就深諳世俗之法,不是小小年紀就揮毫千里、琴聲悠揚。我更愿看到“喜小兒無賴,村頭臥剝蓮蓬”的無憂閑適之景。未來或許殘酷,但心中有好奇、有想象、有創造,便不會畏懼。
有些事終要經歷,那便到時深究,有些事如此美好,為何不好好珍惜?遺失的童真,帶給了我們悵惘,但愿這番省悟能讓天真無邪的笑聲在風中散播得更久一些。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3】
殘陽映紅了天,漢軍的吶喊聲從未停息。項羽騎著滄桑的烏騅來到了烏江江畔上,清風拂著項羽凌亂的頭發,心愛的天子劍血色斑斑,眼中的殺氣依舊驚天地泣鬼神,可現在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此刻,項羽下了馬,回想著過去的戎馬一生。曾經破釜沉舟,血戰巨鹿,曾經百戰百勝,未曾敗績……而這都已過去。而今,他后悔了,后悔放劉邦虎踞漢中,后悔鴻門宴上一時仁慈放了劉邦……頓時狂風驟起,烏騅受驚大叫一聲,漢軍的巨大吶喊聲越逼越近,呈排山倒海、地動山搖之勢。緊急關頭,烏江亭長對項羽說:“江東雖然地方很小,但也有數十萬人,足夠大王東山再起啊!”于是項羽仰天長嘯,嘆息說:“我自起兵以來未曾敗績,所向披靡,如今八千子弟兵只剩下我一人了,我有什么顏面見江東父老呢?”老亭長意味深長地說:“項王啊,怎不見勾踐嘗膽臥薪終成大業呢?怎不聞孟夫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肺腑之言呢?而今方圓百里只老夫有一條船可以過江,江東父老在盼您歸來啊!”
漢軍很快殺到了。項羽頓時明白,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回到曾經起兵的地方,明日東山再起。項羽坐上了亭長的'船,向江東駛去……風停了,殘陽西下,烏江的東方升起一輪皎皎明月。項羽回到了這個他曾經戎馬一生的原點;回到了江東的懷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而今,秦已經滅亡了,楚卻沒有統治全國,江東父老心有不甘,都追隨了項王,重振大楚雄風,期待東山再起,所以都萬人空巷地歡迎他們的項王,項羽落下英雄的淚水,發誓必要滅掉劉邦,以報江東父老的期望和安慰,上慰八千子弟兵亡魂。此時,東方升起萬丈光芒的陽光,照耀在江東的每一個角落。
回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項羽蓄精養銳,終于在江東帶領了十萬子弟兵開始西征。這回項羽變了,不再只用武力在戰場上拼殺,他學會了冷靜,學會了傾聽謀士苦苦忠言,很快,他又占據了一方之地,此時,又到了他和劉邦決戰之時。
項羽已經體會了張良滴水不漏的謀略,韓信上面埋伏的戰略,蕭何運籌帷幄的眼光,所以,項羽不與漢軍硬碰硬。他采用了謀士的計謀,避其鋒芒。攻其軟肋,狂風怒號,殘陽映紅了滔滔漢水,天子劍已藏久了,此刻,它要手刃它最想殺的人——劉邦,這時項羽沒和手軟,劉邦死在天子劍下……
從此,中國歷史出現了第二個封建王朝——楚,項羽也成為楚高祖,受萬世景仰。
幾百年之后,唐朝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江東子弟今猶在,卷上重來未可知。”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4】
中國古代文人素來是愛探春的,在冬末春初,無數文人墨客便走了街頭巷尾、遠郊青山。“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春天的蹤跡又是怎樣的難覓呵。
《嗅梅》一詩是這樣寫的:“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辛苦地在山間尋尋覓覓,而要找的春啊,在原點,在那殘梅冷香的枝頭。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兜兜轉轉了一圈,才發覺你要尋的,便在原點。
多少文青為了尋找所謂的“純凈”遠赴西藏,遠赴尼泊爾。他們在那里驚嘆,在那里享受,然而日子綿長,他們所牽掛的,仍是那個風塵縈繞的原點。曾見電影中有一個故事,主編派一位女記者去尼泊爾寫專訪,那個記者認為自己在這個幸福感最高的國度得到了凈化,打電話給主編說自己寫不了燈紅酒綠的尼泊爾。主編冷冷地告訴她:“說實話你這種人我見多了,去一趟西藏或尼泊爾就覺得自己的心靈得到了凈化超脫事外了。這份工作你不想要還有很多人爭著做,你可以一直呆在尼泊爾。”最后記者還是選擇回歸原本的生活,他方再好,終抵不過原本的紅塵紛擾。
遷至發達國家也許是許多追求財富與學術的'人的選擇,然而在這些人之間,最多的情感總是對故土的懷念。移居美國幾十年的華僑,仍保持著在中國時的習慣,過傳統節日,逛唐人街,說中文,吃中餐,自己辦春晚,而短期出國的人更是心心念念的都是故土,不僅是出國,就算是到外地求學工作,也始終惦念著這方土地上的風土人情,風味小吃。
七堇年曾說:“旅行,就是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到別人呆膩的地方。”我總覺后邊應加上“然后回來。”兜兜轉轉,才終于明了自己的心究竟在何方。
世間的事大抵如此,你去闖,去經受磨難,經歷了此間種種,才驀然發現所追尋的只在歸途零點。歸途零點,是故土,是舊人,是情愛,是暖。
去闖去看去探這大千世界,然后,踏上歸途。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5】
曾經幾時,我都希望時光可以倒流,人可以告老還童,我可以再次回到從前那個天真、活潑的假小子;曾經幾次,面對流星許下很多的愿望,做了穿越時空的童年夢,多想再次回到童年,再次融化那些凍僵了的回憶。
回到原點,一切重新開始。
越王勾踐困守在會稽的時候,喟然感嘆道:“難道我就這樣固守在這里一輩子嗎?”吳王夫差赦免越國以后,他回到越國,在座位前放著苦膽,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抬頭就能看見苦膽,吃飯時也嘗嘗苦膽。勾踐從文種的“時雨既至求蓑衣”中明白國家要有謀臣和勇士的儲備。他一面向國人檢討,吊死扶傷,以按撫民心,一面卑躬屈己,為夫差服役,他刻苦自勵,發憤圖強,采用休養生息的政策增加本國人口,他體恤民間疾苦,重視延攬人才,減免賦稅,三年之后,國富民強,越國人民同仇敵愾,一舉滅了吳國。
回到原點,在時間上是不可能的,畢竟,時光一去不復返,無論怎樣,讓世人穿越時空只是空話,只是一種幻想,但有時,我們真的可以回到原點,面對已經到來的高三生活,我們感到有些恐惶,有些不知所措,面對厚厚的資料和一摞摞課本,我們有些無處著手,面對著邊學邊忘我也著急了,我也害怕了,但是,別怕,回到原點,從頭再來!
學習,是可以回到原點的,把以前的課本再次復習,把做過的題一遍又一遍地做,這樣成功不會拋棄你的,我想,這是對回到原點最好的選擇了吧!回到原點,意味著面臨的`是挑戰,是又一次的沖鋒,無論號角多么嘹亮,都應該記住原點曾經給你的支持和鼓勵。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親愛的同學們,不要在失敗或迷茫面前灰心喪氣,讓我們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吧!相伴原點會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支點。
歲月荏苒,但我們可以在時間的長流中乘上耐心的航班,駛向原點,駛回那個避風的港灣,掀起努力的風帆,在知識的海洋中尋找智慧的錦囊,希望在明年的今天到達成功的彼岸。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6】
人總是這樣,做錯事時總會說,要是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夠做好。然而世間很多事物都是如此,只有一次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你永遠也不能回到原點,從頭來過。
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人們的生活富裕起來,然而在這富裕的背后,人們卻失去了很多東西。多少礦藏被挖掘,導致了地質結構的破壞;多少的植被被毀滅,導致了某些動物的滅絕;又有多少廢氣被排放,導致了地球的逐漸升溫。雖然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于是人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恢復從前的生態環境。但是,無論人們多努力,都無法尋回消失的礦藏,也無法找到滅絕的動物,更難以阻止漸升的氣溫,根本不可能恢復從前的.環境。因為這一切都已經發生了,不能再回到從前的狀況。
同樣人亦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從孩童變成了成人,從黑發變成了白發。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或許會錯過了很多事,或許會做錯了很多事。但不管怎樣,你都無法回到原點,從頭來過。生命就像一條東逝的河流,總是無情地向東流去,從來沒有回過頭。在這東去的路上,兩岸總會有美麗的風景。但只要你一不留神,就會錯過身邊的風景。無論你多么后悔,都不能回到原點,重新欣賞,只能無奈地向東流去。
雖然事物一去不復返,無論如何努力都不能使它回到原點,重新開始,但我們不能因為此而對生活失去希望,變得頹廢沮喪。相反,我們更是要因為此,用心地珍惜現在的事物。我們不能恢復從前的生態環境,但我們能阻止現在的環境繼續被破壞。我們不能重新回到孩童時代,享受曾經錯失的東西,但我們可以用心去領略從黑發變成白發的過程。我們不能重新欣賞錯過的風景,但我們可以展望未來道路上更美的風景。
縱使我們過去錯過或做錯了很多東西,但我們都不能因此而沉浸在悔恨中不能自拔,因為無論你多么悔恨,都不能回到原點,從頭來過。我們應珍惜好當前的事物,把握它。只有這樣,才能不會使今天的起點成為明天想要回到的原點。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7】
中 國有句名言說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見,報答他人的善意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并被沿襲了下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如果 接受了幫助卻當作理所當然,而不懷感激之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愿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
令 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占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 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人是愿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舍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 人,他已經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生了延續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 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伙從河北農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置個人 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在,不忘回報的他們 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美麗的鄉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 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象。看看陜西一位任內幫眾多企業融資,任后卻慘被企業“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么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么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8】
有時候,即使是失敗了,也不過是回到原點而已。
——題記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家公司里,老板正在訓練新來的銷售人員。“現在,假設你們正站在別人的家門口,你想要向他們推銷一種產品。”老板環顧四周,“你們最想干什么?”“當然是進去啊!”這些新來的推銷員不假思索地說。“那最壞的事情是什么呢?”老板又問。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終于有一個小聲的聲音:“大概是被這家的主人趕出來,或是更糟的,被人罵得狗血淋頭……”“很好,你們被趕出來后站在哪里?”“還是在門口……”
是啊!在經歷了最尷尬的事后,我們只不過又回到了原點,既然是這樣,我們為什么不去嘗試一下呢?
回到原點,是一種幸福。或許你會問:“既然注定要失敗了,那我何必要遭罪,直接待在原點不就行了?”而事實上,人生就像航海。船不是為了停泊在港口而制造的,它是為了走更遠的.路。即使海浪一束束驟起,即使狂風在咆哮,它也要像海燕一樣勇敢地前進,因為船的使命就是航行,船的夢想就是到達彼岸。我們可以選擇回到原點,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原點。回到原點,一切都可以選擇回到原點,但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原點。回到原點,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回到原點,是一種對心靈的慰藉;回到原點,多了一份自信,少了一份憂慮。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回到原點,是為了更好地追求。同一道門欄外,站著兩種不同的人。一種是猶豫不決止步不前的人。另一種則是剛被無情地趕出門欄外的人。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一種至今一無所有,一味的等待,另一種卻擁有了經驗、勇氣、自信這些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品質。我相信曾經回到原點的人一定會跨過那道門欄的。因為他們有勇氣。他們敢于追求,他們曾經擁有,正如伏爾泰曾經說過:“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連面對失敗的勇氣也沒有。回到原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愿待在原點,止步不前。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9】
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彩,滲透下來。它越過窗戶,充滿了整個屋子。你瞧!它在和書桌上的那只鐘表低語。那只表靜靜地立在那里,無論他旁邊高大的'臺燈怎樣笑它,它都一言不發地立在那里。
我凝視著這只鐘表,秒針在走著,一秒鐘走一個小格,每走一步,它瘦弱的身軀就顫抖一下,從原點,一直到終點。你看!它從零出發了,走著,走著,它似乎從來不覺得累。你聽!滴答,滴答,它一邊走著,一邊哼著小曲。每一秒鐘它都在奮進,從來都不停歇。我在心里暗暗為它加油,希望它越走,越離勝利近了一步。從原點,到3,到6,再到9,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它就要到達12——勝利的終點。“滴——”表響了一下。5:00了。我卻驚異地發現,那個秒針到達終點,也沒有停下,重新開始旅途。
原來,它的終點,就是原點,要想到達終點,就要從原點開始,到達了終點,就回到了原點,就要再往終點去努力。如此循環往復,那么鐘表再怎么努力地走著,也難逃于回到原點的無奈。
可是盡管它意識到這一點,還是永不停息地往前走著——那是它生命的意義。
我們也許被世俗迷惑,以為道路走得越遠越好,可是我們最終要回到某個最初的本源——原點。這不是一種退縮,更不是一種無謂的前行,那是一種圓滿,一種坦然,一種永不停歇的希望。生命的意義,太過玄妙,很難讓人看清楚。我只能說:生命,有時像個圈,奮斗到了最后,還是會回到原點,但我們還要順時針繼續走下去,因為每一次回到原點,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一次思想的升華。
那個鐘表一直在走著,帶著一絲希望與惆悵。這注定是一場漫長的旅行,因為這場旅行,沒有終點。
沒有人知道鐘表究竟轉了多少圈,沒有人看到鐘表的快樂與憂傷。它的汗水和淚水,都藏在心中,讓它即使回到原點,依然不畏一切,努力前行。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10】
人生注定是要結束的,而每一個生命所留下的痕跡也是不一樣的,除開他物,今天我說人,說我自己對生命進程的恐懼。
小時候,常常讀些名人哲言,其中不乏有諸多關于時間和生命的經典語句,但是我在上中學之前對于時間是沒有恐懼感的,我初對于時間的恐懼感源于應付那完全喪失人性的應試教育任務,那永遠做不完的作業和背不完的文言文、洗腦政治,或許知識對于人來說是無窮無盡的,但是那種只為分數的“求知”并非是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本能行為,中國式的求知在心海時空看來是對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褻瀆,中國學生不厭學就不是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發現把生命耗費在那種干永無天日的愚昧中實在不值,因此我喜歡做些非考試需要的數學思考,但是,我并不能完全按照自我的意愿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面對初升高,我和無數同學一樣每天只知道拼分數,事實上在今天看來,我不知道那時候所學的東西對我今天有什么用,尤其是那所謂的思想政治更是讓我無比困惑于一個精通中國政治法律的國家律師是一個高危職業!
因為上述現象的背景,因此普通公民、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紛紛投入商業利益中撈錢,之后自然就出現富豪移民、留學不歸、__官行政的特色,很不幸的是一直堅持走學術人生的心海時空不知不覺已經陷入商業之中,當初之所以進入商業是因為生機,但是后來一不留神后發現今天的我越來越商人化。
從個人的角度講,我不排斥商業化,因為在今天的中國只有商業才能夠讓我生存,只有活著我才能做我想做的事,從08年高考0分到12年建立網站,到20xx年的今天,我在思考自己接下來的人生。
今年26歲,離三十而立之年已經不遠,我對三十而立的恐懼感越發的加深,我的人生選擇了與眾不同的路線,我的30就不能無為依舊。
我30歲的的理想狀態既可學術又可以賺錢養活自己,同時身邊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我們共同中國夢漫談著、追逐著,讓這個國度少些不公多些正義和友愛!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11】
回到原點,是終結,也是開始。
——題記
回到原點,不是消極退卻,而是回歸本真;回到原點,不是失敗放棄,而是強者智慧;回到原點,不是碌碌無為地甘于平庸,而是謙卑樸實地洗盡鉛華。
回到原點,是一種人生態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若是沒有拒絕平庸的豪情和回到原點的膽氣,哪來的后來詩仙的美譽?他拒絕成為供人笑樂的工具,他依舊是那個放蕩不羈,拒絕束縛的李白。
回到原點,是一種人生智慧。莫言,長于農村,學于農村,他身上關于農村村民的質樸,是最終獲獎的關鍵。無數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在成名后,便再也沒有好的作品出現,究其原因,大多都是因盲目逐利而失去了曾經一心向學習的質樸于寧靜。莫言則不然,他拒絕這樣的怪圈發生在自己身上,正是由于這樣的強者智慧,莫言還是莫言,那個親近土地的農民。
回到原點,是一種人生境界。穿過一片荒蕪的土地,一只印刷工富蘭克林的墓碑出現在眼前,這是一代偉人富蘭克林的墓碑。誠然,他是物理學上的`天才,人類歷史上的英雄。可在他心目當中,自己只不過是個普通的印刷工人。正是這種普通踏實的想法,才造就了富蘭克林,讓他成為一顆奇跡之星,熠熠發光于歷史長河之中。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可若是沒有藍,哪來的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冰。可若是沒有水,哪來的寒于冰?
回到原點,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人生智慧,一種人生境界。只有謙卑地彎下腰,甘做一顆毫不起眼的沙粒,才有可能大放光芒,變成一枚璀璨萬分的珍珠。
回到原點,回到道路的起點,回到事物的根本,回到最初的質樸,人生本就該是一個自原點生長,到回歸原點的過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只有回歸原點,生命才會更加蘊含豐富,絢爛多姿。
回到原點,那是終結,也是開始。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12】
人生的開始仿佛是個點,那是人生的起點。而人的成長,最終不過是回到生命的終點。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求取財富的時候卻將生命推向了終點,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是貪得無厭。我們的生活中,每做一件事都是新鮮的,每一件事的開始之前,我們所處的位置便是原點。
學習的過程就是求取財富的過程。當你一無所獲時,你仍處在原點。有人說學習時要狠狠地汲取知識,盡管已是精疲力盡,但寶貴的知識會是我一生的財富。一開始的我以為把該學的該做的或早或晚,或多或少的完成就足夠了,但漸漸隨著環境的變化,思想的成熟才發現這寥寥財富不足以使我立足于足于這復雜的社會,所以我也開啟了我的貪心模式。
有段時間,我每天除了對新知識的掌握,就是功課的鞏固復習作業,可感覺總是完不成。每晚的奮筆疾書,使我熱血沸騰。回去休息時,總是收拾的很晚才走,背著沉甸甸的書包疾步趕回家。一天的高度緊張使一回到家的我就感覺的疲倦,像是脫掉了緊緊箍在外面的`面具。
那幾科的作業靜靜躺在那里,我的心卻倦了。寫著寫著困意襲來,手不知不覺垂了下去,我就這樣會見了周公。第二早收拾好課本,才發現也不過只完成了三分之一,這不諍的事實,壞了我一天的心情。
我貪婪地獲取知識,到頭來卻適得其反,我在學習的道路上尋求發展,一覺就被打回了原點。這樣的學習方式使我認識到盲目的追求數量是沒有用的,最好的方式是積少成多,提高效率,因為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學習的過程是自提高自己的過程,發展自己的過程,在過程中掌握了其中的要領,便是前進的,倘若一無所獲,就只能停在這階段的原點。幸福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財富,而在于你的心態;知識豐富,不在于盲目的涉獵,而在于反復的撿拾,畢竟知足常樂。
秋千蕩過多少周,最終停在起點。世界再大,也不如家的溫暖。
在學習上,生活上不要做走不回來的人,要清楚地記著最初的單純的自己,定位原點,穩定發展。
回到原點高考滿分作文【篇13】
地球公轉一年又回到原點了。但人在這條人生道路上,無論怎么兜兜轉轉都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原點的。因為時間總是不斷地流逝,人總是不斷地成長。既然這樣,倘若我們錯過了最初的原點,就別在回頭作無謂的嘆息。因為每天都是一個新的原點,每處都是一個新的原點,就在此時此處出發才是到達目的地的捷徑。
回到原點,當我們發現自己所走的路經已不對頭,別再執著沉淪,及時回到原點,重新分析下一步應該怎么走。就像魯迅的棄醫從文,回到革命的原點,依舊能走到革命的前端;就像方力申之前身為一名跳水運動員,但一直都是碌碌無為。最終他毅然回到自己事業的原點定位自己,選擇了演藝歌手這條路,終使他能到達自己事業的頂峰。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并不是半途而廢的放棄,而是為了更好的追求,更快地到達目的地,這是智者的選擇。
所以,當你錯過了最初的原點,不要再去追悔傷心,時間并沒有嫌棄你。人生這條路更不會拋棄你。分析一下原因,重新確定一個原點,再整裝待發踏上心的行程。
現在的學生,小學便是最初的原點吧!錯過了這最初的原點,到了初中,有的人就懂得以此作為新的原點奮斗。有的人卻不懂得其實這就是一個原點,一味以基礎差學不了為借口欺騙自己。這便造成了他日后學業成績的千差萬別。殊不知,求學路上,原點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今天開始奮斗,今天就是原點。
人生路漫漫,從原點出發,無論一路走得多好走得多遠都不要忘了最初的這個原點。仕途上,陶淵明并沒有與世俗同流合污,因為忘不了他的出發原點是公正廉明為百姓請命為朝廷效力。為了名節保身而歸隱田園。諾貝爾在科學的'道路上獲得了巨大的名利,他依然沒忘了自己的出發原點是推動科學的發展,將自己的財產作為對科學有貢獻的學者的獎勵。人赤裸裸地來到這世上,死后也不能帶走什么的,唯有的就是過程,瀟灑走一回。
人生道路上走歪了,沒關系,確定新的原點,找準方向再走,無論走得多遠都別忘了出發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