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湖北高考作文
寫好作文的核心,首先是大量的積累,有意識的積累和無意識的積累。而更多的時候是有意識地積累,我們想表達觀點,除了直接說出我們的觀點,還要對我們的觀點加以證明,證明觀點的時候,就需要事實材料或者前人的觀念的材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屆湖北高考作文,供您查閱。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1)
或是詞語生動善于引用名言,或是句式靈活搖曳多姿,或是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描寫形象,或是文句有意蘊富含哲理,或是構思有意境,讓人回味無窮。這些都是有文采的表現。可以這樣理解,考生在行文中,只要有某一點閃光耀彩的地方,都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以使他們在通順的基礎上所展示的各種語言風采能夠得到應有的評價。
如福建一考生的《至圣》中,“個體之圣人,社會之圣人,教育之圣人,文化之圣人。至圣。”我們不得嘆服小作者對中華儒學之始者——孔子作的準確評論。試想如果平時作者不飽讀文章,不對孔子生平事跡了如指掌,能寫出這么精美的文字嗎?
考生可將對生活的思考,讀書的修養,寫作的本領全面展示給閱卷老師。如將生活的感悟作為文章的主旨,將課外讀到的名言名句、名人故事作為論據寫入文章,將某文獨到的構思“移植”到自己的作文里,將生動活潑、形象風趣的語言模仿到家,等等
如江蘇一考生的《魚的淚·水的心》他用樸素的、似乎不加修飾的筆觸,敘寫了爺爺奶奶“一生的吵罵生活”。但在這吵罵生活中,我們卻看到了潛藏其中的濃濃的愛意。可以這樣說,韓劇、言情小說中的那種“愛”,只是水面上靈動的波紋;而爺爺奶奶之間的那種“愛”,卻是靈動的波紋所凝結成的深邃的蔚藍。也是作者對生活的一種獨特的感悟。江蘇一考生的《靈動與沉穩》全文語言直白,不加褒貶,在原汁原味的描述中詮釋著作者對“靈動與沉穩”的感悟,表露著作者對這個敏感話題的鮮明態度。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2)
曾經看過一篇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兔子爸爸媽媽經常告誡兒子古利特:“兔子不吃窩邊草”!他們肚子餓了,寧肯到很遠的地方找草吃;也決不吃窩邊草,有一次,爸爸媽媽出遠門了。兒子古利待玩了一天,又累又餓,臥在窩邊把草啃了一口……草們抗議說,:“喂,我們是你的朋友呀,你怎么傷害自己的朋友呢?”古利特說:“你們不過是叢草,怎么能稱是我的朋友呢?”草們說:“如果沒有我們的遮擋掩護,你時時都會面臨危險啊!”古利特聽了很不高興,賭氣地幾口就把身邊草啃了、剛啃完,天上的老鷹就發現了他,要不是跑得快,命就丟了、跑進窩中,驚魂未定,又被狐貍叮上了,他只好從家中逃走,鉆進陰暗潮濕的地下洞里,幾個月以后,窩邊草又長高了,他才又回到自己的家中。
從此,兒子古利特才真正懂得了:“誰傷害了朋友,就等于傷害了自己。”
我時時在想,以論壇為平臺,以真誠為基礎,相互關系,互相傾訴,把思鄉情緒轉化為建設富強美麗家鄉的一種動力,提出好的建議,找出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把在外學到、聽到、看到的先進的管理理念帶回家鄉,這本身就在給政府分憂,給領導解困的善事!因論壇這個平臺,把大家從五湖四海匯聚到一起,論壇是一個大家庭,網友才是論壇生存的脊梁。“方”是做人的脊梁,“圓”是處世的錦囊。方外有圓,圓中有方,以不變應萬變,以萬變應不變,才能無往而不利。
生活告誡我們:真誠待人,平淡處世,這才是為人之根本;真言強壓、直話計較,處處以已為中心者,哪怕壯志凌云、聰明絕頂,也往往落得壯志未酬淚滿襟的后果。為了人生目標的實現,為了順順坦坦地生活,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妥協、靈活面對。
然而,只“圓”不“方”,是一個八面玲瓏、滾來滾去的“0”,那就失之滑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下場。“方”是人格的自立,原則的堅守,追求的捍衛,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方”可“圓”,就是要把圓和方的智慧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進可退。在現實生活中,該方到什么程度,圓到什么程度,都必須尊守一定的規則。比如論壇如今的發貼、刪貼、屏蔽等現象,各位在履行你手中的權力之時,可曾想到你將面對是你的客戶、你的脊梁,他們的心理將是面對何等的滋味?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心有多大,論壇就有多大!只要我們每個人遵守政府的法令法規,履約好論壇的管理條款,無論難易,當履行的一定履行。如果一味地投機取巧、“方圓”就變成“圓滑”,別人到時一定要把方圓之術和“循規蹈矩”很好地結合到一起,既要遵守規矩,又不失之圓滑,既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又要獲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只要做到了這一點,你的人生就達到了理想境界,不論在何時、何地,你都將擁有一個和諧的羅田、和諧的論壇和諧的人生!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3)
每當你站在山頂,那應該是向自然致敬的時候。那么多千山萬物都被包攬在眼下,那么多藍天白云都被放置在胸前,偉大的自然立即將你映襯得渺小。
山頂上的人心境是不同的,爬上山來的辛苦與勞累瞬間就消失了,一片心全然已投入了這難得的仙境之間。特別是在春日暖陽里,你站在山頂所看的是沿途而來的被忽略的紅桃綠柳,聽到的是蓄積了一整個冬天的強而有力的生命爆發的蓬勃之聲。
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事啊!不論你是被群山所環抱,還是一覽眾山小,那些不愉快的憂傷的事全都被大自然濾過,還你一片前所未有的開朗。太陽比在山腳下更加耀眼和富足,也比在山中樹林剪透過的斑斑日光更加爽朗,它直接射在你的身上,你的心上,穿過了那些陰霾,通透的洗凈了你的靈魂,給予了你一番光明的前程。這種滿足怕是喧囂浮世中所不能得到的吧!
歇息在山頂,低頭看是自己所做過的路,舉首望是還沒有到來的希望。痛苦的經歷第一次被政府,純凈的未來第一次近在咫尺。這樣的風景,是永遠都不會看膩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山上向下發泄。讓深谷來幫你分擔煩悶,每一個人都可以伸手撫著云,抱著天,讓晴空來指明你的前景。這樣的風景,是應該定格在心中常拿來鞭策自己的。只有在這一瞬,時間才是公平的,在這一瞬,世界才是公平的,在這一瞬我們與自然是公平的。
當你登上一座座山峰,站在一個個山頂看風景時,你還會發現,這是最不孤獨的地方,哪怕你是只身一人,那些花,那些樹,那些天,那些風,那些風景,是會陪伴你,是會安慰你,是會理解你,直到永遠的。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4)
青山隱隱,綠水迢迢,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轉的,是墨筆生香,勾勒出清風明月的韻致;梧桐細雨,西窗紅燭,我站在文學的門口,窺見那門內流淌的,是令人心旌搖動的濃愁與長情。站在文學的門口,我已能聽到門里的笙簫,門里的嘆息,門里的牧笛,門里的美妙,站在文學的門口,我心中搖曳著的思索,已化作一江春水,流入門內的世界。
站在文學的門口,我用一份敬畏的心情去聆聽那些高貴靈魂的歌吟,去駐足觀看那隱藏在文字之后的精神之花,去收獲一份燦若朝陽的理想與對于崇高的向往。
當暮色四合時,一燈如豆,一書如帆,送我至文學的門口。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依舊能夠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勁雄渾的意氣,常使我擊節而贊。那在亂世里漂泊沉淪的詩性女子,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得哀愁,縱然簾卷西風,人比黃花,也依舊要在絕滅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些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里,激蕩起遙遠的絕響。
被文學藝術化了的靈魂與生命,在文學的殿堂里凝固永恒。當我站在文學的門口,那軒舉的意氣已將我深深感染,那盛下了悲歡離合的真情淚滴已將我浸濕,他們以文學的方式存在于歷史的視線里,輕易地將我俘獲,又用他們高貴靈魂鍛造的文字凝滯我的步伐,不肯再做那人間的閑狐兔。
站在文學的門口,那門里飄散出的生活的哲思,仿佛夜幕上璀璨的群星,將我的生命旅途照亮。
自嘲“職業是生病,寫作是業余”的史鐵生,他文字里關于生命的思索給予我深深的感動,他的堅忍使我在遭遇崎嶇時亦能淡定從容。冰心筆下深邃的大海與圣潔的母愛亦使我在匆匆行走的間隙里駐足體察彌滿我生活的愛意。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動容于保爾的鋼鐵意志,讀《魯濱遜漂流記》,我欣賞生命與自然的契合……
被文學具體化了的生存形式與生活態度,如細雨,如飛花,浸濕生活鋪就詩意的歲月,當我站在文學的門口,暮雨晨風陣陣飛來,讓我走得堅強并且詩意。
站在文學的門口,終究只是欣賞文學別樣的乾坤。我知道,終將有一日,我會走進文學的殿堂,用自己手中的筆勾勒出生命別樣的風貌。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5)
生命的車輪緩緩向前推進,人類也已從年幼懵懂的種群成長為擁有高度文明與智慧的生物。知識與責任讓我們漸漸擺脫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我們越來越多地考慮善待自然。而我想說,善待自然,就請從舉手投足之間做起。
這個世界有很多環保主義者。他們可以舉行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來抗議日本人對鯨的殘酷殺戮,他們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堅固的木屋過樹上生活來反對商人們對森林的砍伐。有時候,我們不由覺得那樣的勇氣與壯舉離我們太遙遠。沒有錯。但愛與善待并不總是要用驚天動地的犧牲來表達。在舉手投足之間,我們就可以表現出對自然的善待。
彎身繞過低垂的樹枝,輕輕扶起被吹偏的花朵,愛憐地送走不慎落到你書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情地款待無家可歸饑腸轆轆的流浪狗……生物之間平等的愛與尊重遂自舉手投足之間顯現出來。不要以為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為自然輝映在每一個弱小的生命里,每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是對自然的珍惜與保護。我們需要規模組織都很龐大的環保運動,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細致。
動畫片《西游記》里有一幕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經,忽然一只螞蟻掉落在他的手上。唐僧并沒有粗魯地甩動手掌或是直接將這只小蟲碾死,他只是輕輕地將螞蟻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讓驚慌失措的螞蟻安全離開。記得小時候我每看到這一段,總會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虛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漸漸明白,正是舉手投足間的善,才成就了一個慈悲為懷的圣僧,才顯現出佛的博愛與睿智。同樣,當我們于舉手投足間,積累對自然的善待,誰又能說我們不是真正的環保主義者呢?
是誰說過,人類要用博愛的宇宙觀來看待自己,看待地球。宇宙觀,是告訴我們要學會平等地對待自然,將人類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員。而涉及到將理念轉化為行動,我則認為,要用最微觀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為。因為正是舉手投足間的小小善舉,才折射出一個靈魂的光芒,才體現出一顆滿盛愛與美好的真心。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6)
鼠標輕擊,按鍵輕點,電波激發一個個信息點,代碼串聯起一個個字符。此時此刻,你的話語就傳達到我的身邊。高速發展的現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們瞬息之間可以交流。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訊方式,我們能夠真正地了解彼此嗎?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如今的時代,書信早已被冷落,它們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們心中的只是父輩們發黃的寫著或黑或藍鋼筆字的紙張。必須承認,電子傳媒有著書信無法比擬的優點,方便,快捷,費用極為低廉,但是轉瞬即來的信息,大多數的時候就如同三個月就長大的肯德基香辣雞,往往味同嚼蠟。手機和電子郵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連串自創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轉發的數字符號,往往并沒有給我們充實飽滿的感覺,反而感到時時的空虛和無助,仿佛一場疲憊的夢幻。
這就是交流的無奈。我們很難或者無法拒絕突如其來的電話信息的打擾,做好的安排與計劃付諸東流。很多時候往往最大的無奈不是別人從我們這里奪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現實中給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變不了的,因為我們還要生活。只是對于后者,又有誰人能夠做到?如今是一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我們沒有了對于信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的欣喜,也減淡了“書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頭”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的叮嚀;遺忘了“憑游客寄,來為附家書。今日知消息,他鄉且舊居”的囑咐。書信時代,有的是:“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的擔心與牽掛,多的是“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在那一封封親筆書寫的信件里,“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充滿了未被浮躁時代洪流所淹沒的親切與溫馨,浪漫與希冀。寄出信件就是寄出一份美好的愿望與囑托,然后在無盡的期待中翹首以盼書信鴻雁回傳。在手寫書信這個載體上,我們前輩們的思考進一步深入擴展,字字推敲,款款情深,豐富細膩的情感在筆尖流淌,文字后面浮現的面孔和情感,對一種深度情感模式的向往,曾經多么讓人激動不安。
手寫書信所附帶的傳統的元素文化價值,稍不注意就有被泡沫般的網絡所湮滅的危機。是的,科技解決了符號傳遞的問題,但是還是沒有解決真正交流溝通的問題。因為“如果意義不在詞語里,而是在腦子里或是在對客體的參照里,那么,什么東西也不能保證,意義可以跨越兩個腦子而成功遷移”。假如我們缺少了等待與珍視,我們注定是不能“心連心”的人,我們發出的電子信號最終消散在茫茫太空,我們從未知之中來,又往未知之中去。
歷屆湖北高考作文(精選篇7)
看到舊書,首先想到的是破書,但仔細一想,舊未必就破。如千年狐妖,反誘人得很。《聊齋》里的那些窮秀才,沒幾個逃得出她們的裙擺。我又想到老書,但老書和舊書又不一樣,現在不是時興國學么,大量的老書得以再版,大量老書以新書的面孔出現,即老書又未必就一定舊。
少年時代逛書店,最常光顧的地方是新書專柜,認為那里才能見新作品。可讀來讀去僅兩字:新瓶。現在,每到一個地方,我仍然會逛一下書店,直奔書店的角落,擠進那幾乎蒙塵罕跡的柜前,取上一本最舊的書翻看。
可看得多了,又索然無味,僅覺兩字:舊酒。因為據說,只有封壇的才是好酒,酒如不封壇存它個百五十年,則不醇。所以,竊以為把舊書比作舊酒是非常高的評價。思及此處,我于是又開始責怪自己:少年時不知珍惜,竟把老祖宗留下的舊書當成草紙,揉擦扔棄…… 我甚至想,如果當初懂得珍惜,自己或許已是“國學大師”了。看來,草紙未必就不值錢,至少是有很大的機會成本。
為了挽回把舊書當成是草紙的損失, 我于是開始培養自己的另一個陋習:于草紙中找舊書。很慶幸,我的運氣還真是不錯,什么國語讀本,什么規,什么戒,什么奇,什么異,通通都被我翻出來了。可是,翻去覆來,除了愛莫能助,我什么都沒有讀出。無語。
記得小時候村里有位老嫗,每到傍晚的時候總會站在村頭的田埂上用晦澀的古語罵街,我當時很是不解她究竟在怨恨什么?而立之年后,我終于醒悟,那位活了 90 多歲的老嫗其實也是一本舊書,當她好不容易熬成了一本舊書,希望別人去認真讀她的時候,卻已沒有人 愿意再讀她。不久,老嫗逝去,我卻于葬禮上的哭呵之聲中又聽到了晚輩后人們的悔悟之心,當時我也是其中之一,因此又覺得自己又一次失去了成為“國學大師”的機會。
思之及此我才明悟,我們蕓蕓又何嘗不都在去往舊書的過程?且不說多么驚艷花前的玉容芳華都終將老去,即便是那經年蒼柏的翠枝上,條條紋路,又哪處不折射出歲月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