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廣東新高考賦分規則
把每個選考科目考生群體的卷面分從最高分到最低分順序排列,按照考生群體卷面分的統計分布所確定人數比例,將該選考科目考生群體劃分為5個群體,每個群體考生賦予1個等級,整個考生群體的卷面分被轉換為從高到低A、B、C、D、E共5個等級,每個考生的等級由其在該選考科目群體的排位確定。
等級分的滿分值為100分,起點分值為30分,從A至E每個等級按照1分1檔的分數間隔對各個等級進行連續賦分,各個等級的等級分賦分區間從17到10分不等,依此,把每個選考科目考生群體的等級成績從高到低(從A到E)轉換為100至30分的等級分數,每個等級分數都在一定的等級分區間內,根據每個考生的卷面分數及其所在等級的等級賦分區間,運用等比例轉換法則將其卷面分換算成等級分。
考生總成績由夏季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總分750分。語文、數學、外語滿分值各為150分,按考生卷面分直接計入總成績,其中外語科目中,英語科目筆試分值為130分,英語聽說考試分值為20分(條件成熟時,適當增加英語聽說考試成績的比重),其他語種的,按教育部當年規定執行。選擇性考試科目滿分值各為100分,物理、歷史以卷面分直接計入考生總成績。
新高考改革相關問題
1.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有哪些?
計入高考總分的考試科目共有6門,即“3+1+2”。“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不分文理科;“1”為在物理、歷史2門選擇考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2”為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選擇考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
2.高考的考試形式及時間怎么安排?
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按照國家統一高考時間進行,選擇考科目的考試緊隨全國統一高考之后進行。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在條件成熟后,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新高考賦分的科目
一、3+3新高考地區:
新高考規定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6個科目卷面分滿分都為100分,它是按照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只用于選考科目的成績統計。
按照等級賦分的基本思路,是將每門選考科目的同一類型考生成績按照分數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據比例劃分不同等級,按照公式賦予不同等級分。
二、3+1+2新高考地區:
新高考賦分是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科。在新高考3+1+2模式當中:“3”指的是在過去最為重要的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是必須學習并且參與高考的,各科總分為150分;“1”指的是,學生們需要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科目中選擇一門為自己的首選科目;“2”則是同學們要在剩下的四門科目中選擇兩門作為自己的再選科目,而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總分都是100分。這樣的制度下,考生們的高考成績也不再像過去一樣直接將各科的總分加起來,而是根據等級賦分制度來計算。
新高考為什么要實行賦分制
新高考打破傳統的文理分科,給學生提供了12種、20種甚至更多的選擇機會,而選擇不同組合的學生,卻可以報考同一大學的同一專業,由于誰也無法平衡不同科目試題的難度,所以實行賦分制度是相對來說最公平的做法了。
例如,某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要求學生必選物理一科就可以報考,甲同學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組合,乙同學選擇了物理政治地理組合,但是由于化學和生物試題難度大,而政治地理試題難度小,結果乙同學被錄取,甲同學落榜,這對于甲同學顯然是不公平的。
為了彌補這個弊端,通過等級賦分的制度,可以比較客觀的反映出甲同學在選擇化學和生物的所有同學中所占的位次和水平,可以反映出試題的難度,也可以反映出乙同學在選擇地理和政治的所有同學中所占的位次和試題的難度。假如化學比較難,甲同學考了70分就可能相當于80分的水平,而地理題目比較簡單,乙同學考了80分,可能就是70分的水平,所以新的高考分數就出現了:甲同學的化學最后得分80分,乙同學地理得分70分。
賦分制和傳統高考計分有區別嗎
原始分,也就是傳統高考計分,只講成績,將考生的卷面分合計就可以了,就是實際的卷面分,學生成績在那里,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讓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所以優點就是直觀,只反映學生的卷面得分情況;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并不是考出來的成績,最終學生能被哪個檔次的院校錄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