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山東新高考賦分有什么規則
山東新高考賦分等級考試科目的等級計分規則。
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參照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
山東新高考考生的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由3門統一高考科目成績和自主選擇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成績組成,總分為750分。其中,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的卷面滿分分值均為150分,總分450分;考生自主選擇的3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科目每科卷面滿分分值均為100分,轉換為等級分按滿分100分計入,等級考試科目總分300分。
為什么會出現賦分制
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 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以解決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賦分制”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高考出現了“不分文理”的特點,學生能夠選擇的組合很多,但每一科的難度大不相同,采用賦分制,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
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選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選考化學,兩人都考了80 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化學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考生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以解決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賦分制”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新高考出現了“不分文理”的特點,學生能夠選擇的組合很多,但每一科的難度大不相同,采用賦分制,可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
新高考賦分制有什么缺點
1.新高考賦分制沒有考慮不同選科學生的能力水平差別
舉個例子,選物理的有50位同學,這50位都是學霸。選生物的也有50位同學,但這50位同學成績都只是中等或靠后。那么,選物理的較后一名同學的能力也比選生物同學的能力要強。但是賦分制之后,選物理的較后一名同學的成績是40分,選生物的的同學成績是100分,這顯然不公平。
2.新高考賦分制沒有考慮選科人數對賦分制的影響
如果某一科目的選科人數比較少,那么這一門學科的學生在賦分上就會比較吃虧。
舉個例子,由于物理是高中階段公認的難學科目,所以在新高考下選物理的學生明顯減少。假設選考物理的就十人(例子有點極端,為了好解釋),那么第十名同學哪怕考了90分,較終也只被賦為40分。這顯然也有失公允。
其實,新高考下選物理的同學越來越少,不僅僅是因為物理難度大,上述兩個原因也是導致這個結果的因素之一。
新高考賦分制適合哪些同學
1、新高考賦分制適合語數外三門學科成績突出的考生。
新高考語數外三個科目都是不變的,并且這三門學科是統考科目,所以學好這3門科目,對于考生的幫助非常大,因為語數外,不參加賦分,分數越高,對于考生的總成績就會越高。
2、新高考賦分制適合政史地三門學科成績好的學生。
相比于物化生和物化地,政史地的學習難度會小一點,因為記背的知識點比較多,不需要太多的邏輯思維,所以考生在考試的時候更容易拿高分,這樣在賦分的時候,分值也會更高。
3、新高考賦分制適合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
賦分制對于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來說,反而優勢更大,因為一般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都會選擇比較難的學了,尤其是物理和化學,這兩門,但是在賦分的時候可能會吃虧,反倒是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賦分更高。
新高考的賦分政策是什么
新高考等級賦分就是作為一種相對性評價制度,等級賦分是根據某一考生在考生群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對其進行評價。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新高考3+3模式: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第1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第2個3為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
新高考3+1+2模式:實行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山西、河南、陜西、內蒙古、四川、云南、寧夏、青海。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1為物理或歷史,也采用原始分,2為另外兩門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
新高考賦分的影響
實行賦分制度后,普通學生將遭受很大的影響。
首先,賦分制度是按等級水平來計分的,原本可能相差1、2分的考生,在賦分制度中差距將會被大大拉開,學霸考生的分數優勢顯得更明顯。
如果考生的成績只是普通水平,還有可能會被降低一點分數,在學霸考生比較多的科目中,成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賦分制度會對相對簡單的學科并不友好,很多普通考生喜歡史地政這樣的選科組合,因為這三科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
可是賦分制度的到來,讓學習難度低、選科人數多的學科里面競爭更為激烈,差距將拉得更大。
新高考選科賦分詳解
賦分制是按照你分數排名的百分比而不是卷面分數來計算成績的一種方法。
遵循“原始分數——百分比例——等級——轉化分數”的等級賦分路徑。
具體等級比例和賦分區間:
所有考生成績依據排名比例以100分為最高分,40分為最低分,3分為一檔逐次降低,最終分為A、B、C、D、E五個等級,其中前四個等級各有5個小檔,最終排名前20%的成績在A等級(100分-88分),排名在21%-55%的成績在B等級(85分-73分),56%-85%的成績在C等級(70分-58分),86%-99%的成績在D等級(55分-43分),排名在最后1%的孩子成績在E等級(40分)。
舉個例子,比如小明同學最終考試物理成績95分,天津市選考物理的考生共有25000名,在所有物理考生成績中小明95分排在526名,那小明最終賦分是97分,那最終高考成績就會是97分。因為25000名選考物理的考生只要是前2%也就是500名以內的孩子成績都會被賦100分,501名-1250名的孩子都會被賦予97分,以此類推。如果95分排在2%的話那就會被賦為100分。最終的成績跟原始分的排名多少有關,這樣就能保證選大理和大文的孩子成績就可以放在一塊比較了,主要看的就是孩子試卷得分比情況,也不會出現像以前文理成績差距過大的情況。
原始卷面分決定了等級賦分的結果,而等級賦分結果的位次,就是高考錄取的依據。卷面原始分越高,折合之后的分數也會相應的越靠前,位次會越靠前,所以讓自己的成績好一點再好一點是最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