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高考賦分規則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呈現方式。合格性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等級性考試成績以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為基礎,按照等第呈現為A、B、C、D、E五等,分別占15%、30%、30%、20%和5%。
合格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基礎型課程要求為依據,考試成績合格是高中學生取得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等級性考試內容以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的基礎型和拓展型課程要求為依據。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命科學6門科目設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高中學生在完成基礎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特長和興趣,選擇學習其中3門科目并參加相應的等級性考試。上述6門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級性考試,由全市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統一閱卷,確保考試安全有序、成績真實可信。
語文、數學、外語3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參加統一高考的學生,可以用統一高考科目考試替代相應科目的合格性考試;信息科技科目目前僅設合格性考試。
體育與健身、藝術、勞動技術3門科目僅設合格性考試,根據本市課程標準要求和學生平時表現,綜合測評并確定其合格性成績。通過專項督導和社會監督,依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平臺,動態監控教學過程和結果。
新高考賦分制適合哪些同學
1、新高考賦分制適合語數外三門學科成績突出的考生。
新高考語數外三個科目都是不變的,并且這三門學科是統考科目,所以學好這3門科目,對于考生的幫助非常大,因為語數外,不參加賦分,分數越高,對于考生的總成績就會越高。
2、新高考賦分制適合政史地三門學科成績好的學生。
相比于物化生和物化地,政史地的學習難度會小一點,因為記背的知識點比較多,不需要太多的邏輯思維,所以考生在考試的時候更容易拿高分,這樣在賦分的時候,分值也會更高。
3、新高考賦分制適合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
賦分制對于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來說,反而優勢更大,因為一般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都會選擇比較難的學了,尤其是物理和化學,這兩門,但是在賦分的時候可能會吃虧,反倒是成績中等偏下的考生,賦分更高。
新高考的賦分政策是什么
新高考等級賦分就是作為一種相對性評價制度,等級賦分是根據某一考生在考生群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對其進行評價。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新高考3+3模式:省份有浙江、上海、北京、山東、天津、海南。第1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第2個3為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
新高考3+1+2模式:實行省份有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山西、河南、陜西、內蒙古、四川、云南、寧夏、青海。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1為物理或歷史,也采用原始分,2為另外兩門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
新高考包括什么內容
1.3+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第一個3: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
第二個3: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2.3+1+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數及總分
高考總分750分
“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每科滿分均為100分。
新高考3+1+2各科分數分值
高考的總成績構成是:總成績(滿分750分)=統一高考科目成績(450分)+選考科目成績(300分),即高考總分=450(語數外)+100(物理/歷史)+200(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的兩門)
統一高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使用卷面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50分。
選考科目:①物理/歷史使用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②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按等級賦分后計入考生總成績,每門滿分100分。
可見,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這4門再選科目是按【等級賦分】計入總成績的。也就是說,這4門科目的卷面分數,未必是最終計入高考總成績的分數。
新高考賦分的影響
實行賦分制度后,普通學生將遭受很大的影響。
首先,賦分制度是按等級水平來計分的,原本可能相差1、2分的考生,在賦分制度中差距將會被大大拉開,學霸考生的分數優勢顯得更明顯。
如果考生的成績只是普通水平,還有可能會被降低一點分數,在學霸考生比較多的科目中,成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
其次,賦分制度會對相對簡單的學科并不友好,很多普通考生喜歡史地政這樣的選科組合,因為這三科相對來說都比較簡單。
可是賦分制度的到來,讓學習難度低、選科人數多的學科里面競爭更為激烈,差距將拉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