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寒假語文學習計劃
寒假的到來意味著考生離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寒假這個時間和機會是個別同學喘氣和沖刺的黃金時間和機會,因此希望考生們能好好把握住她。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中學生寒假的語文學習計劃。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寒假語文學習計劃:
(一)、主動回想,重溫昔日。
主動回想,簡單地說,就是獨立地把老師課上所講的內容回憶一遍。這樣做實際上就是自己考自己,是逼上梁山著自己專心致志去動腦筋進行思考的一種方法。經過這樣的回想,仿佛自己又上了課,重難點會清晰地印在腦中。
(二)、細讀課本,步步為營。
復習時若不認真鉆研課本,則難以達到課本的基本要求,也難以系統地掌握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因為課本是教與學的唯一憑據。課本實際上是我們學習用書中最重要、最精粹的讀物,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三)、整理筆記,注重感悟。
整理筆記的任務有:
1、補。補上該記而沒記的內容,使知識系統化。
2、正。更正課堂記錄不太準確,用詞不當,深度不夠的地方。
3、添。添上個人學習的心得、見解、評價等。整理筆記的時候,還可順帶將自己的感悟寫下來,這些感悟,是你最可寶貴的一筆財富。
(四)、精心挑選,參考書籍
市場上的參考書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精心挑選,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閱讀參考書應注意的幾點事項:
1、要圍繞課本的內容和教師講課的中心去閱讀。
2、要千萬仔細閱讀課本內容,后看參考書。讀時,心里要有個目的:要么加深理解;要么解疑;要么加寬知識面;要么了解知識間的聯系。
3、讀有所得,適當記錄。在聽課筆記的相應章節或記參考書的書名、頁碼,或記參考要點,或記個人的有關思路等。
(五)、高質課堂,聆聽名師。
聽名師的講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四中網校的網絡面授班課程是寒假很好的選擇,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1.讓自己的耳朵始終站立著
最有效的一個學習方法就是要牢牢抓住課堂。力求通過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來減輕課下的負擔。因此,上課要做到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課上解決問題,而是專靠課下加班加點,自然就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專心聽講了。
2、讓自己的大腦始終飛跑著
對教師所講的知識要多瓿幾個為什么,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分析和理解,將問題進行加深和拓寬。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真正把握,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對老師的提問要勇于回答,積極參加課堂講座和爭論,以闡明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3.讓自己的思路始終歡暢流動著
不要中斷聽講而去死鉆“牛角尖”,而應先將暫時不懂的問題記下來,留到課后去解決,以保持聽課的連續性。否則,如果中斷聽講而去死摳某個問題,就會使課堂的整體性遭到破壞。待到你從“牛角尖”中醒悟過來時,老師已經又講到其它問題上去了。這樣就會因一步掉隊而步步被動,甚至造成整堂課都聽不懂的嚴重后果。所以,上課時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隊,不鉆“牛角尖”,始終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和聽課的連續性。
4. 讓自己的筆端不斷飛揚著
第一,做筆記時要記下老師的思維方法、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以便課后復習和指導作業。
第二,筆記要盡量完整而簡潔。重點、難點、疑點要記全,但不必照抄老師的原話,否則會因忙于筆記而顧不上聽下面的內容。記錄最好能用自己的話或“關鍵詞”概括老師講授內容。這樣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邊聽邊積極思考,抓住重點,重新歸納,既省時,又省力,還能提高聽課效果。
第三,筆記不要寫得太密,要留有空白,以便課后補充和修正。
假期還是一個親近親人的好時間,主動和父母聊聊心事,幫父母做點兒家務,去老家看看久違的親人……虎年到了,和諧規劃,學習進步,一定要有過年的感覺哦,來年必然虎勢巍巍,虎虎生風。
利用寒假給高考加分
一、心態調整
高三考生上學期幾乎都在復習、考試、考試、復習中度過,平時的雙休日也很少完整度過,考生神經整體繃得緊緊,效率低下,信心下降。其實,從考生升進高三以來,每天對著課本,對著這些枯燥的知識點要記憶、理解、背誦、掌握,周而復始,循環反復,俗話說“看都看煩了”。堅持撐這么久已經不容易,產生反感、排斥、疲倦是正常的,也是能理解的,但是這樣的心理狀態也是危險不可取的。別人信心十足、精力充沛往前沖,自己一旦掉隊后果將不堪設想。因此考生應該充分利用好假期調整心態、放松壓力、消除焦慮、煥發信心。
二、過好春節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全家團聚、歡樂祥和的節日。過年時考生可以與親戚、朋友、同學談天說地,彼此問候祝福,同時分享春節傳統的喜悅,放鞭炮,吃年飯,看春晚,趕廟會等。考生經過幾天徹底地放松和調整,精神抖擻、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心態又回來了。
三、鞏固和提高基礎知識
假期就是最好的喘氣、沖刺的機會。喘氣就是利用這個時間自己親自查漏補缺,不再由老師指導下完成。沖刺就是在自己全面鞏固和完善的基礎上能夠跟同學進行你追我趕的較量。這里拼的不光是掌握知識的多少,而更多的是拼自信心和身體狀態。
我的經驗是通過改錯本或復習本作為復習主線,把老師講解的知識點連串起來,通過做作業、看錯題分析把知識點再次鞏固起來,進而利用這些知識點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解決綜合題的能力。
舉一個例子,歷史課的復習我們可以以時間為主線連串出重要事件、歷史關鍵人物和歷史意義,也可以歷史關鍵人物為主線連串出重要事件、重要時間和歷史意義。點線面都有,整個知識體系自然也就形成了。
如果考生能夠把課本合起來,自己根據掌握的知識點列出該科的重點知識內容,然后對照課本的目錄就能判定自己掌握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了,這個方法非常實用,我高考和考研都是這樣準備過來的,效果非常好!
四、關注社會,了解時政
高考試卷一般是由大學老師出題,大學老師在考查考生掌握基本考點的基礎上,更愿意考查考生的知識廣度、了解考生對社會的敏感度。因此就要求考生平時多關注一些社會熱點、焦點內容,比如新華網的十大新聞、十大地方新政等。不管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都應該時刻關注社會、了解時政,從熱點、焦點內容中剝離出書本中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往往就是高考出題老師利用社會熱點、焦點新素材作為偽裝內容來考查你的知識點。例如說文科學生應該關注:重慶打黑、倒鉤執法、羅彩霞事件、全民偷菜、校長實名制推薦、明星吸毒、社保全國漫游、哥本哈根和新疆罕見雪災等問題。理科學生應該關注迪拜危機、足壇反賭打黑風暴等內容。
那考生通過什么渠道能了解到這些內容呢?在休息之余可以通過看新聞和讀報紙來積累時事知識,我的建議是考生休息放松空隙隨手看看《南方周末》報紙或《中國新聞周刊》雜志足以。
五、初步明確志愿填報內容
高三期末成績有兩個作用:一.了解考生成績水平,以便更好查漏補缺;二. 可以初步定位考生能夠考進什么樣層次的院校。考生利用寒假可以與家長交流自己的高考志愿意愿,目標院校是什么,理想專業是什么。由考生和家長充分交流后,可以先明確適合考生就讀的專業是什么,然后在這基礎上根據考生的成績浮動挑選幾所理想的院校。
考生專業確定后,他可以安心進行功課復習,盡量減少因討論志愿填報而浪費復習時間,后面家長可以提前關注招生院校和填報志愿的信息,家長切記應該在必要的時間才向孩子傳遞志愿報考信息,否則考生無法靜下心來學習,容易造成精力分散、情緒波動。反之,如果讓考生靜下心抓緊最后兩個月時間成績提高幾十分,從而考上理想的院校,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