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志愿退檔后能被下一個學校繼續錄取嗎
在平行志愿的錄取模式下,一旦考生的檔案被某個院校提取并退檔,那么為了方便大家,那么高考志愿退檔后能被下一個學校繼續錄取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4年高考志愿退檔后能被下一個學校繼續錄取嗎
一般來說,如果考生被退檔后還是有一定的機會被錄取的,具體如下所示:
如果考生的檔案在平行志愿中被提取并最終被退檔,那么他們將無法再被同一批次中其他任何志愿院校提檔。而最簡單的補救方法就是省級教育考試院在每個批次的錄取結果公布后,會發布未完成計劃的院校、專業及名額,這時需要考生及時關注并參與征集志愿的填報。征集志愿的時間通常很短,因此考生需要及時關注相關信息,以免錯過機會。
或者說,考生在一本批次的某個學校被退檔,他們可以繼續參加二本批次的志愿填報;這種方式不會影響考生在下個批次中的志愿填報,只要考生沒有被上一個批次錄取,他們的錄取狀態仍然是“自由可投”,即使滑檔之后也可以參與下批次的志愿填報。
高考退檔需要注意什么
1、充分了解招生院校招生條件
所報高校招辦及時咨詢溝通。了解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熟悉體檢標準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熟悉是否有體檢要求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2、把握平行志原填報梯度
平行志愿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每個志愿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愿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愿變為一個志愿,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愿都成為無效志愿,造成整體滑檔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3、服從調劑,冷熱門專業搭配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愿組合中,即要敢于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后被退檔。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2024高考能填報多少個志愿
新高考可填志愿個數為112、96、80個。傳統高考填報志愿一般可以填報四個或六個目標院校。不同省市高考填報志愿數量不同,一般只有四個或六個兩種情況,且都為平行志愿,但專業只能按照志愿順位,最多填報六個。具體以各省市考試院為準。
絕大多數地區高考志愿可以填報四個學校,每個學校可以填報六個專業。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寫志愿的時候,代碼一定要填報準確。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考生在填第一個學校的時候,可以填的稍微高一點,第二個和第三個志愿可以填和高考成績排名差不多的,最后第四個可以填的稍低一些。這樣拉開梯度來填報高考志愿,比較有保障。
如何穩妥填報高考志愿
了解全省整體高考志愿招生情況
考生和家長要對全省當年的高考報名、計劃及形式與特點有所了解,從宏觀和整體角度做到對個人高考志愿的選擇心中有數。這些信息的獲得可以通過各級招辦、大學的網站和咨詢獲得,對于媒體的消息,考生家長應該認真收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被非正規渠道傳播的信息所干擾,要去偽存真。
高考報志愿有所取舍
目前看,影響報志愿主要因素還是地域、院校、專業。從近幾年的志愿填報情況來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院校錄取分數較高,西部偏遠省份分數較低。甘肅地處西北,考生選擇外省就讀的意愿更強。在報志愿時地域扎堆明顯。
近幾年北京、上海、廣東、四川、重慶、西安是考生明顯的優選地域。不可否認,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教育質量好、平臺大,對于未來發展、就業、留學等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在“沖一沖,保一保,墊一墊”的思路下,不少考生和家長覺得有“墊一墊”的學校作為保險,那就選擇“沖一沖”,從而忽視了“沖一沖”的條件和要求。
“沖”意味著考生成績位次相對靠后,也意味著看中院校或地域,這就需要一個錄取到非意愿專業、調劑專業的心理準備,如果還不愿意服從調劑就很可能滑檔。所以一定既要有“取”想法,也要做好“舍”的準備。如不能接受調劑,建議還是以穩為主。
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可以報考“高校專項計劃”
高校專項計劃報考學生須同時具備下列三項基本條件
(1)符合當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及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在實施區域的農村,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并實際就讀。有關高校會在此基礎上提出其他報考要求并在招生簡章中明確,確保優惠政策惠及農村學生。
高校專項計劃(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實施區域由有關省(區、市)根據教育部文件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考生可根據各省市招辦發布的相關規定,查看具體實施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