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取消與高考重復的學業水平考試
2024年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在會議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瓊麗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建議:取消與高考重復的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科目。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優化普高學考:取消與高考重復科目
在現行教育體系中,普通高中學生不僅要面對高考的壓力,還要應對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要求。這一制度設計初衷是為了確保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給師生帶來了不小的負擔。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張瓊麗提出,應進一步優化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取消與高考重復的科目,以切實減輕師生的負擔。
據了解,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涵蓋了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13門科目。其中,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9門科目與高考科目重合。張瓊麗代表認為,這種重復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業壓力,也浪費了教育資源。
她指出,重復考試不僅讓學生感到疲憊不堪,還可能導致他們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同時,對于教師而言,重復的教學和考試工作也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因此,取消與高考重復的科目,不僅有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還能讓教師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此外,張瓊麗代表還建議,在取消重復科目的同時,應加強對非高考科目的考查,確保學生在這些領域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這一建議,許多教育專家和師生表示贊同。他們認為,優化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取消與高考重復的科目,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這不僅有助于減輕師生的負擔,還能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高中學考是什么意思
高中學考就是學業水平考試,以前稱會考。是檢驗達到高中文化程度標準的考試,由省級考試院組織和實施,將來高考改革后將升級為國家級考試標準。
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是為了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結合各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實際,在認真調研論證、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組織相應的考試。
考試科目:
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為語文、數學、思想政治、歷史、英語、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10門學科。其中技術中信息技術為必考科目,部分省市還考通用技術。
考試方式:
學業水平考試采取書面考試和操作考試兩種方式,書面考試的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通用技術;操作考試的科目為信息技術和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實驗操作。
命題范圍:
在新課程實驗階段,學業水平考試的范圍為各學科必修模塊(含選修課本的必修學分模塊)的內容,待條件成熟后,再逐步擴大到其他選修課程的相關內容(這一標準各省市不同)。
學業水平考試的命題以新課程方案和各科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為依據,著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理解、掌握與運用。試題力求做到難易適當、題量適度,讓堅持正常學習的學生,一般都能達到學業水平考試的要求。
學考對高考錄取的影響
合格性考試成績呈現為A、B、C、D(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個等級,考查科目的成績報告只分2個等級(及格、不及格)。
合格性考試在高考錄取時對高考分數沒有影響,但在錄取時會有被參考的作用。如果考慮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合格性考試需要最好都達到A,如不參加高校的自主招生,就沒有任何影響。
等級性考試成績在高考錄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高考成績總分=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成績+等級性考試賦分后的成績。所以等級性考試的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著高考總分的高低,決定著是否能走更好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