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生物真題及答案解析(4)
(五)回答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問題。(12分)
研究發現植物能對溫度的變化做出適應性改變。將15℃生長的繡線菊A和繡線菊B置于10℃下低溫處理一周,分別測定兩種植物低溫處理前后最大光合速率(圖22)、光補償點(圖23)以及葉肉細胞葉綠體內蛋白質表達量的變化(表1)。
50.H+經過類囊體上酶①的方向是_________(從高濃度到低濃度/從低濃度到高濃度/雙向);蛋白質③位于__________;酶④位于__________。
51.結合表1數據,概括繡線菊A在低溫處理前最大光合速率高于繡線菊B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52.運用已有知識,結合表1數據分析低溫處理后兩種繡線菊最大光合速率下降(圖22)的共同原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光補償點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時所對應的光強。據圖23分析,更適于在北方低溫弱光環境下生存的是_____,這是因為低溫處理后__________。
A.繡線菊A光補償點下降,說明其在低溫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強
B.繡線菊A光補償點降幅顯著大于繡線菊B的降幅,說明其低溫誘導的效率更高
C.繡線菊B光補償點顯著低于繡線菊A,說明其在低溫下利用弱光的能力更強
D.繡線菊B光補償點降幅小,說明低溫對其的誘導效率更高
54.綜合本題的圖、表數據,表明植物適應低溫的原理是_____(多選)。
A.增加細胞呼吸速率
B.降低最大光合速率
C.增加光合作用相關酶的種類
D.改變光合作用相關蛋白的表達量
【答案】50.從高濃度到低濃度 類囊體膜 葉綠體基質
51.繡線菊A與光合作用光反應和暗反應有關蛋白質的表達量均高于繡線菊B
52.低溫降低了酶的活性
低溫降低了電子傳遞蛋白的表達量/低溫降低了電子傳遞效率
53.繡線菊B C
54.CD
【解析】
(六)分析有關貓毛色遺傳的資料,回答問題。(12分)
貓的毛皮有的呈純色(如白色、黃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兩者合稱為毛色性狀,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爾遺傳規律,決定毛色的一組復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狀如圖24。
55.將不同毛色的貓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表2(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換)。據表2分析,控制毛色這一組復等位基因的顯性順序是_______________。
貓的毛色性狀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決定,兩者相互不連鎖,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純白色)、c(白化)。其中,Cb 和Cs對C+呈隱性,對c呈顯性,且基因C對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
56.基因型分別為Cbc和Csc的兩只貓交配,F1出現四種顏色不同的貓,其中與親本表現型不同的兩種顏色的貓交配,它們生育的F2的表現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57.考慮基因W與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貓沒有白化基因且兩對基因都雜合,則此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58.基因型分別為WlW+C+Cs與WTW+Csc的兩只貓交配,生育出白色小貓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答案】55.WT、Wh、WI、W+
56.奶白色:純白色=1:1
57.WhWIC+Cb WhW+C+Cb WhWIC+CS WhW+C+CS
58.3/4
【解析】
55.根據白色×白色,后代有白色和純有色,說明WT對W+為顯性;根據小色斑×小色斑,后代有小色斑和純有色,說明WI對W+為顯性;根據小色斑×大色斑,后代有小色斑、大色斑和純有色,比例為1:2:1,說明Wh對WI和 W+為顯性;根據白色×純色,后代有白色、大色斑,說明WT對Wh為顯性,并且都對W+為顯性。綜上所述,顯性順序為WT、Wh、WI、W+。
56. Cbc和Csc的兩只貓交配,后代基因型為CbCs、Cbc、Csc和cc四種情況,與親本表現型不同的貓的基因型為CbCs和cc,它們生育的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Cbc:Csc=1:1,表現型為奶白色:純白色=1:1。
57.根據題意,該黑尾白貓沒有白化基因且兩對基因都雜合,則該白貓的基因型一定為Wh_C+_,根據題意可能的基因型有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四種情況。
58. WlW+C+Cs與WTW+Csc交配,生育出的白色小貓的基因型為WT_ C+_,有四種情況:WhWIC+Cb、WhW+C+Cb、WhWIC+CS、WhW+C+CS。
(七)分析有關人體內環境調節的資料,回答問題。(9分)
研究人員構建了用特定光束控制神經元激活的小鼠模型,以考察X神經元對體內水分平衡的作用。圖25顯示的是小鼠在不同條件下一定時間內的飲水(即舔水)行為。對照條件為無光刺激(“-光”),實驗條件為有光刺激(“+光”),兩種條件下各嘗試了6次,陰影部分表示光刺激時間。圖中每一個小豎線代表小鼠的一次舔水動作。
59.根據已有知識,X神經元應位于______。
60.結合圖25,光刺激10秒后,將導致小鼠的血漿滲透壓______,引起腦內_______分泌量減少,從而調節水平衡,這種調節方式為____________。
61.圖26顯示了接受不同處理的三組小鼠15分鐘內的飲水量。據此結果,可得到結論:____________。
62.光刺激15分鐘導致腎臟功能障礙的小鼠體內水分向細胞內液轉移,引起細胞水腫。這種情況發生在神經細胞時,將會引起嗜睡、煩躁、昏迷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神經細胞神經遞質合成減少B.神經細胞內電解質濃度降低
C.神經細胞質膜上遞質受體減少D.神經細胞質膜上離子通道數量減少
【答案】59.下丘腦
60.降低 抗利尿激素 神經-體液調節
61.光刺激激活X神經元所誘導的過度飲水行為與口渴程度無關
62.B
【解析】
59.由于水平衡中樞位于下丘腦,因此X神經元應位于下丘腦部位。
(八)分析有關科學探究的資料,回答問題。(9分)
【研充背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從酵母、果蠅到哺乳動物小鼠,飲食限制能顯著延長成年生物體的壽命。
【提出提問】日常飲食成分復雜,究競哪種成分與壽命延長相關?
【形成假設】限制食物中的某種成分會顯著影響成年小鼠的壽命。
【實驗設計】為證明上述假設而設計的實驗記錄如表3所示。
63.在本研究中,實驗對象選擇小鼠相比選擇酵母或果蠅的優勢是小鼠________。
A.采取有性生殖
B.與人類親緣關系更近
C.生命周期更長
D.遺傳學研究更系統深入
64.在本研究中,若Y3是蛋白質,較合理的實驗變量Y1和Y2應設計為__________、__________。
【實施實驗】對照組喂養正常食物(Y0),實驗組限制食物中的某種成分,然后記錄小鼠的存活情況(即檢測參數Z)。
【數據處理】
65.在圖27所示的實驗數據處理方式中,有助于對本研究假設作出迅速且準確判斷的是_______(多選)。
【實驗擴展】
66.若初步實驗結果顯示蛋白質限制對實驗小鼠壽命延長具有顯著效果,那么就實驗變量Y而言,Y4和Y5的合理選擇是_____和_____(從下列項目中選擇)。
基因工程蛋白產物 蛋白質種類 氨基酸種類 多肽鏈長度
67.為確定飲食成分中蛋白質的含量,可采用雙縮脲法。該方法所用的Cu 2+試劑與多肽鏈中的肽鍵反應,形成_____色絡合物。
【答案】63.B
64.糖類/葡萄糖等各種單糖/淀粉/碳水化合物 脂質/脂肪/脂肪酸
65.AC
66.蛋白質種類 氨基酸種類
67.紫/紫紅
【解析】
63.相比酵母菌和果蠅,小鼠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更近,有利于研究人的長壽原因,故B正確。
64.小鼠飲食中的有機物主要有糖類、脂質和蛋白質三類,若Y3為蛋白質,則Y1和Y2應為糖類和脂質。
65.由于實驗目的是研究食物中的某種成分會顯著影響成年小鼠的壽命,可以根據實驗天數與小鼠的成活率的關系得出結論,故AC正確;最大存活天數不具有代表性引起的誤差較大,故B錯誤;D項中只是統計了每只小鼠的存活天數,無法進行歸納比較,不能得出結論,故D錯誤。
66.若為食物中的蛋白質對壽命延長有顯著效果,還可以設置不同的蛋白質種類或氨基酸種類進行研究,基因工程生產的蛋白質與天然蛋白質沒有本質的區別,經過消化吸收后多肽鏈的長短也沒有影響,故不能作為研究變量。
67.雙縮脲試劑與蛋白質中的肽鍵能發生紫色反應。
(九)回答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問題。(9分)
如圖28A所示,質粒pZHZ9上含有X抗生素抗性基因(XR)和Y抗生素抗性基因(YR)。其中XR內部含有限制酶KasI識別序列,YR內部含有限制酶FseI、HpaII、NaeI、NgoMIV識別序列,五種酶的識別序列如圖28B(▼表示切割位點),且這些識別序列在整個質粒上均僅有一處,目的基因內部不存在這些識別序列。
68.若要將結構如圖28C所示的目的基因直接插入到YR內形成重組質粒pZHZ10,則pZHZ9需用限制酶_____切開。
69.將上述切開的質粒溶液與目的基因溶液混合,加入DNA連接酶連接后,進行大腸桿菌受體細胞導入操作。之后,受體細胞的類型(對兩種抗生素表現出抗性R或敏感性S)包含_____(多選)。
A.XR、YR B.XR、YS C.XS、YR D.XS、YS
70.若用KasI和FseI聯合酶切重組質粒pZHZ 10(只含單個目的基因),則可能產生的酶切片段數為____(多選)。
A. 1 B.2C. 3D. 4
71.動物基因工程通常以受精卵作為受體細胞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A.受精卵能使目的基因高效表達B.受精卵可發育成動物個體
C.受精卵基因組更易接受DNA的插入D.受精卵尺寸較大,便于DNA導入操作
【答案】68.NgoMIV
69.ABD
70.ABC
71.B
【解析】
為受體細胞,故B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