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考 > 高考試題 >

重慶二診康德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時間: 小龍 高考試題

高三學習總結比較,理清思緒。

知識點的總結比較。每學完一章都應將本章內容做一個框架圖或在腦中過一遍,整理出它們的關系。對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識點應分項歸納比較,有時可用聯(lián)想法將其區(qū)分開。

題目的總結比較。同學們可以建立自己的題庫。我就有兩本題集。一本是錯題,一本是精題。對于平時作業(yè),考試出現(xiàn)的錯題,有選擇地記下來,并用紅筆在一側批注注意事項,考試前只需翻看紅筆寫的內容即可。我還把見到的一些極其巧妙或難度高的題記下來,也用紅筆批注此題所用方法和思想。時間長了,自己就可總結出一些類型的解題規(guī)律,也用紅筆記下這些規(guī)律。最終它們會成為你寶貴的財富,對你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重慶二診康德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篇2)

1. C。A是尊重人的個體生命價值,不僅是“他人”,也包括自己。B并不輕視個人奮斗,原文是“靠個人的奮斗、靠人與人彼此之間相互扶持”。D“音樂和藝術的熏陶”是“達到對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藝術化把握”的條件,與“實現(xiàn)人的主體性的進步與滿足”“完成人道”沒有必然聯(lián)系。

2. B。著重論述的是在儒家思想體系中憂樂圓融一體的關系。

3. A。體現(xiàn)的是幽居獨處的清寂恬淡,與材料一無關。B體現(xiàn)慎終的生命關懷。C體現(xiàn)樂觀精神。D既體現(xiàn)自強不息的生命精神,也體現(xiàn)主體性的不斷進步與滿足。

4.①憂患在安樂者之中,開始于安樂;②得道之樂就是修德之憂。(每點2分,共4分)

5.不認同。①樂感文化是一種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智慧與精神,導向人的主體性的不斷進步與滿足;而泛娛樂化是及時行樂,膚淺庸俗甚至消極。②樂感文化追求的是理性之樂,與憂患意識圓融一體;而泛娛樂化追求的是感官快樂,娛樂至上,缺乏憂患意識。(每點2分,共4分)

6. D。A這種變化并非來自空曠寂靜環(huán)境的襯托,而是人物心境使然。B“水耗子”是當?shù)厝说耐ㄋ捉蟹ǎc性格無關;不敢去抓是出于“敬佩和珍惜”,同時也是對“你”的叮囑。C不帶貶抑,表現(xiàn)的是牧人的驍勇。

7. C。大頭狗被打后的嚎叫,凸顯的是牧人的剽悍,本身并不象征草原民族的精神。

8.①河流靜靜地在鞏乃斯大草原伏行、扭動的姿態(tài),帶給人壓抑不暢的感覺;②河岸上的人們經歷的生活艱辛和苦難,讓人憂郁;③游牧民族古老民族精神的斷裂和失落,讓人感到憂郁。(每點2分,共6分)

9.①以“你”的見聞為線索串聯(lián),兩個場景是“你”河邊擺渡時先后觀察到的景象。②從物及人,以“高貴精神”這一主題統(tǒng)攝,白水貂是高貴勇猛精神的象征物,而牧人是草原民族高貴驍勇精神的傳承者。③以“你”之情感態(tài)度聯(lián)接,“你”因水貂的“高貴勇猛”而感動,因牧人的樸實驍勇而振奮,從而萌生“擺渡人們”的信念,形成一個完整的心理歷程。④兩個場景,一微小一宏大,一優(yōu)美一壯美,形成比照,相得益彰。(每點2分,任答3點6分)

10. FJP。常念居之者逸F作之者勞J億兆悅以子來P群生仰而遂性(涂對1處1分,共3分)

11. B。文中“居”意為占有:“居無求安”意為居住。

12. C。唐太宗“乘天下危難之時,挽大廈于將傾,使遠近安寧”是已成事實,不是魏征勸諫的內容。

13.(1)然而能夠堅持到底的很少,失敗滅亡的一個接著一個,那是什么原因呢?( “克終”1分,“鮮”1分,后兩個分句各1分,共4分)

(2)倚仗他的富足強大,不憂慮以后的禍患。驅使天下來滿足自身的欲望,耗盡所有財物來奉養(yǎng)自己。(每個分句1分,共4分)

14.①居安思危;②戒奢以儉;③與民休息。(每點1分,共3分)

15. C。烏鵲是因月光皎潔而受驚離巢,不是因天氣寒冷。

16.①寫景側重:韓詩側重描寫湖上月光的皎潔,張詞側重寫月光下湖水的澄澈。(2分)②用意不同:韓詩抒發(fā)對洞庭月色的喜愛,張詞借以抒發(fā)超越世俗的寵辱得失、內心澄澈的高潔人格。(4分)

17.(1)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度義而后動

(2)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3)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擬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每空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

18.(1)①處應換成“汗牛充棟”(浩如煙海、不計其數(shù))

(2)④處應換成“魚目混珠”(泥沙俱下、良莠不齊)

(3)⑤處應換成“化繁為簡”(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每小題1分,共3分)

19.近年來,在收藏熱、文化熱甚至網紅經濟的裹挾下,坊間也有不少陶瓷鑒賞、收藏等方面的書籍問世行銷(或:近年來,由于收藏熱、文化熱甚至網紅經濟的裹挾,坊間也有不少陶瓷鑒賞、收藏等方面的書籍問世行銷)(4分)

20.①俗語和成語并用,通俗與典雅的語言風格相得益彰;②多用四字短語構成短句,富有節(jié)奏感;③采用假言判斷(或假設復句),強化面面俱到之弊,為下文肯定《瓷器中國》張本。(任答2點4分)

21.示例:閱典籍涵養(yǎng)心靈 啟智慧點亮人生(4分)

22.示例:

同學,課業(yè)繁忙,更別忘開卷有益。欲開古典小說之卷,我向你隆重推薦《紅樓夢》——“開言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這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開此一卷,可見豐富的人物,可見復雜的人性,可見紛繁的世相。書里有言情,也有哲思;有詩心,亦有禪意。該書字字珠璣,任君采擷!

(評分要點:體現(xiàn)名著特點2分,切合受眾需求1分,語言流暢1分,語言生動1分)

23.立意解析:可以從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關系角度立意,也可以從進取與安穩(wěn)、奔放與內斂等關系角度立意。

參考譯文:

貞觀十一年,魏征上疏道:我觀察自古以來帝王承受天命登基,面朝南方統(tǒng)治天下,都想和天地一樣擁有深厚的德行,與日月一樣明耀天下,能將皇位永久地傳承下去。然而能夠堅持到底的很少,失敗滅亡的一個接著一個,那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他們追求永久統(tǒng)治的方法不符合為君之道啊。可以作為借鑒的往事并不久遠,可以說一說。以前隋朝的時候,統(tǒng)一天下,兵力強盛,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風尚傳播到萬里之外,威勢震動風俗不同的遠方,忽然有一天把整個天下丟掉了,天下便全都被他人占有。那隋煬帝難道是討厭天下太平,不想國家長治久安,所以施行夏桀一樣的暴虐,然后走向滅亡的嗎?倚仗他的富足強大,不憂慮以后的禍患。驅使天下來滿足自身的欲望,耗盡所有財物來奉養(yǎng)自己。裝飾宮殿園林,高筑亭臺樓閣,徭役隨時都有,戰(zhàn)爭不斷。朝外面臨嚴峻形勢,朝內眾多陰險猜忌之人,諂媚陰險的人必然獲得好處,忠誠正直的人連性命都難保全。朝廷上下相互蒙騙,君臣之間言路阻隔,百姓不能忍受沉重的負擔,國家四分五裂。最終擁有天下最尊貴身份的隋煬帝,殞命于普通士兵之手,子孫滅絕,被天下人恥笑,難道不讓人痛惜嗎?

具有超凡品德才智的人乘此機遇,拯救處于危難艱困中的人民,國家支柱傾頹又恢復正統(tǒng),道德準則松弛又重新確立。讓遠近安寧,沒有超過一整年;以德化民,太平至治,也沒有等待很長的時間。如今所有宮殿,全部占有;奇珍異物,全都收取;全天下的百姓,全都在統(tǒng)治之下。倘若能夠借鑒隋煬帝失敗的教訓,思考清楚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一天比一天謹慎,雖受稱許而不要沾沾自喜,燒掉商紂王鹿臺所穿的那樣珍貴的衣服,毀掉阿房宮那樣廣闊的宮殿,在高高的屋宇內就擔心危險滅亡,處于簡陋的宮室就想到天下安穩(wěn),那么神思造化就能暗中通達,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為卻使天下得到治理,這是上等的德行。如果已經建成的工程不毀棄,那就沿襲舊有的東西,除去那些不緊急的事務,減少再減少,役使百姓要讓其心悅誠服,不要竭盡他們的力量。時刻思量著為官者的安逸,勞作者的苦累。那么百姓高興地歸附,并仰仗君主得以順應本性,這是為君之道的中等。如果作為君主不認真思考,不慎重考慮他的所作所為的后果,忘記了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認為天命可以倚靠,忽略儉樸的美德,追求雕飾華美的宮殿,在原先的基礎上不斷擴建,增加舊有的并加以裝飾,不斷增長對同類事物的追求,不知道滿足。這樣,人們看不到他的德行,只聽到勞役百姓的命令,這是為君之道的下等。這種行為就像背著干柴去救火,用熱湯去止住沸騰的水,用暴政代替混亂,其實和混亂是一樣的,后果不堪設想,給后人看什么呢?如果帝王沒有什么可看的政績則必然招致百姓的怨恨,百姓怨恨就會觸怒神靈,神靈發(fā)怒那么災害必然產生,災害產生之后,那么禍亂就必然緊隨而來。禍亂一旦產生,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保全生命和名譽的人太少了。

重慶二診康德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篇3)

語文測試卷共8頁,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樂感文化”是李澤厚提出的,在其看來,中國的“樂感文化”是本民族所特有的一種文化模式。《論語》在中華民族民族性格塑造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不體現(xiàn)著中國“樂感文化”的詩性智慧。從《論語》來看,“樂感文化”有四重內涵。

第一,“樂生”的生命精神。《鄉(xiāng)黨》云:“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 不問馬。”孔子出于本能地問人有沒有傷亡,可以看出夫子對人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樂生”的生命精神也體現(xiàn)為強調自強不息、韌性奮斗。《子罕》講:“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其實是在提醒我們只有在冰雪嚴寒這般惡劣的環(huán)境之中,才能磨礪人的意志,最大程度激發(fā)人的生命潛能。《論語》中“慎終,追遠” ( 《學而》)的生命關懷也是這種“樂生”的生命精神的體現(xiàn)。中國人不僅較為重視此生此世的生命和意義,而且也重視死后的哀榮,因此要“慎終追遠”。正是由于對此世間的“人倫日用”的無比眷戀與喜愛,才產生這種以“慎終” “追遠”為核心的生命關懷。“樂感文化”是一種立足于此世間的文化。

第二,“樂群”的生存智慧。“樂感文化”以“一個世界”的預設為立足點,不構想超出此岸世界的天堂或地獄的存在。沒有上帝天國可以依賴,只得靠個人的奮斗、靠人與人彼此之間相互扶持,為此中國人重視儒家所強調的忠、孝、禮、義、仁,強調人際和諧。正如李澤厚所言:“人處于 ‘與他人共在’的‘主體間性’之中。要使這‘共在’的‘主體間性’真有意義、價值和生命,從儒學角度看,便須先由自己做起。”我們要“入則孝,出則第,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 《學而》),我們才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學而》)。“樂感文化”具有一種“樂群”的生存智慧。

第三,“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樂感文化”不提倡宗教信仰,認為沒有上帝、天主可以依賴,但我們并沒有因此而對生活悲觀失望,而是堅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衛(wèi)靈公》),這種堅信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便體現(xiàn)為“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為“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 《述而》),體現(xiàn)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雍也》)。梁漱溟先生將這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概括為“孔子生活之樂”,并對之闡釋說:“一個人不過幾十年頂多一百年的活頭,眼看要老了!要死了!還不趕快樂一樂么?”

第四、“樂感”的人性追尋。“樂感文化”的導向是人的主體性的不斷進步與滿足,是尋求“人道”的不斷完成,是在音樂和藝術的熏陶下達到對人生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的藝術化把握。因之,當孔子問及曾點之志時,曾子答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 《先進》)的“曾點氣象”。此一“樂感”的人性追尋,最終培養(yǎng)出理想型的“君子”,最終將中國“樂感文化”這一“文化——心理”結構內在的詩性智慧完滿呈現(xiàn)出來。

總之,“樂感文化”包含多重內涵,蘊含著豐富的學術價值。“樂感文化”的研究對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理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摘編自張鵬舉《從<論語>看“樂感文化”的四重內涵》)

材料二:

“憂患意識”說是徐復觀提出的,牟宗三曾予闡釋。他們認為,中國的人文精神躁動于殷周之際,其基本動力便是憂患意識。周人從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歷史嬗變中,發(fā)現(xiàn)了吉兇成敗與當事者行為有密切關系,及當事者在行為上應負的責任,從而形成了所謂的“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是一種道德意識,是人確立其主體性之始,它引起人自身的發(fā)現(xiàn),人自身的把握以及人自身的升進,

憂患意識在儒家思想體系中,最具特色的,在于一種居安思危的理性精神,詩云:“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點全在一個“如”字上。未臨深淵而如臨,未履薄冰而如履、這才叫憂患意識;真的臨深而履薄了,斯時需要的便不再是憂患意識,而恰恰是它的對立面——臨危不懼、履險如夷、樂以忘憂之類的理智、情感和意志了。憂患并不在憂患者之中,倒是在它的對立面,在安樂者之中;一旦安于所安,樂于所樂,真正的憂患便開始了,臨近了。

儒家所津津樂道的,是理性的快樂。《論語》以樂開篇。學而時習之悅,有朋遠來之樂,人不知而不慍,便都是理性之樂。《孟子》有所謂君子的三樂,其“父母俱在、兄弟無故”即后來稱之為天倫之樂者,是宗法制度所規(guī)范的樂。而最要緊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之樂,這種與道合一、與天地同體的超越之樂便是他們的極樂。這種樂當然也不應獨享,但又不是凡民可得與共,所以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那也是一樂,為同登樂土而服務的樂。進而言之,這種得道之樂,也正就是那念念不忘的修德之憂。

(摘編自龐樸《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樂生”是基于對此世間無比眷戀與喜愛而尊重他人生命價值,強調自強不息、韌性奮斗,重視“慎終追遠”的生命精神。

B.“樂群”是基于“一個世界”的預設而強調人人“共在”的“主體間性”,重視彼此相互扶持、輕視個人奮斗的生存智慧。

C.“樂觀”是基于沒有上帝、天主可依賴的觀念和人生有限的事實,從而堅信“人能弘道”、對生活不悲觀失望的人生態(tài)度。

D.“樂感”是在音樂和藝術熏陶下實現(xiàn)人的主體性的進步與滿足,進而完成“人道”,最終成為理想型“君子”的人性追尋。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材料一對“樂感文化”的審視整體呈現(xiàn)由外在到內心、由當下而未來的思路,層次清晰。

B.材料二先追溯“憂患意識”的形成,然后著重論述儒家的憂患與快樂都是一種理性精神。

C.材料一談“樂感文化”,材料二談“憂患意識”,但兩則材料對憂樂關系都有關涉。

D.兩則材料都注重引述文獻來闡釋、佐證觀點,但二者對文獻的分析有粗疏與細致之別。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3分)

A.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B.薙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漢樂府《露》)

C.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蘇軾《定風波》)

D.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4.材料二摘編自龐樸《憂樂圓融——中國的人文精神》,題目中“憂樂圓融”的內涵是什么?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4分)

5.互聯(lián)網時代,部分青年人休閑娛樂除了酒吧、歌廳以外,就是抱著手機打游戲、看視頻、聊八卦等等。有人認為這種娛樂至上、追求快感的泛娛樂化也是“樂感文化”的體現(xiàn)。你認同這種看法嗎?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認識。(4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憂郁的鞏乃斯河

周濤

草原不管有多么遼闊和健康,它的河流都有一種無法說清的憂愁。

這條河像一支憂郁的古歌,靜靜地在鞏乃斯大草原伏行、扭動。

你每天的任務就是擺渡過河的車馬行人。岸上有個大絞盤,鐵鏈子一直從河面伸到對岸,河里是一座由兩條船拼起來的平板擺渡。對面一吆喝,噢,有人過河啰。嘩啦啦,你就放鐵鏈子,然后咯吱咯吱地搖,讓船過來。鐵鏈子的聲音和絞盤的聲音像它們渾身的鐵銹一樣陳舊、年代久遠,聽起來很容易聯(lián)想到一位缺了門牙的、害有嚴重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老哈薩克含混不清的話音。

那年月,草原上空空蕩蕩,有時候整整一上午也見不到一個人。你獨坐岸邊倒也清閑,反而想聽聽生銹的鐵鏈和絞盤的聲響。那聲響本來渾濁沉重,但是平穩(wěn)的河水在下面起了什么作用,仿佛洗去了那聲音里的雜質,露出了它金屬的質地,空曠寂靜的河面上,那聲響便顯得好聽起來。

其實你不過是臨時來換工的,擺渡老頭會種瓜,連隊請去幫忙,你就來替這老頭。你喜歡干這件事,沒人約束,悠悠逛逛。好不容易擺渡一趟,過河的人都笑嘻嘻地感謝,似乎是你在干什么好事。那倒也是,你不像個干擺渡的,倒像個大學生。因為你本來就是大學生。你的連隊就在離河不遠的那幾排土房子里,一百多號人,全是大學生——“史無前例”時期的倒霉鬼,男倒霉鬼和女倒霉鬼。

惟獨你忙中偷閑,得了個沒人監(jiān)視的美差,來和這條河做伴。很快,你就發(fā)現(xiàn)這條河韻味無窮。

一只白色水貂,銀白的。

它從臨河的一截糟樹窟窿里露出了頭,一對小而圓、圓而黑、黑而亮的小眼睛正望著你,滴里轱轆的,自行車軸里的滾珠一般,轉來轉去,然后定住,直瞪瞪地盯著你,猜你的心思。

你紋絲不動,覺得應該變成一棵人形的樹才好。不料,卻打了個噴嚏。

它倏忽一閃,就從窟窿里鉆出來,只一眨眼,就已經在一丈開外的原木堆旁,一動不動,盯著望你。你簡直弄不懂它是怎么過去的,又是怎么停住的。

但是,它太美了。

它離你這么近,仿佛是讓你欣賞一下它暴露在空地上的全身,全身的銀白,白得像一只純銀制成的假物。毛色柔和地誘惑著你的手,想摸一下。尾巴很長,身形也細長如黃鼠狼,大小卻像一只老鼠。你想起來了,擺渡老頭說過,水耗子。

耗子?耗子哪有這么精神、漂亮、高貴、優(yōu)美?那種蠕動的黑糊糊的東西,當然也是生命,但實質上是對生命的褻瀆,是造物主生產出的大量廢品。而它是精靈,是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大自然的珍品,它不是水耗子,是水貂。它的頭部,首先就不是老鼠那樣的尖嘴賤相,而是有些略像狗頭,銀白的、勇猛而又機敏并且充滿自信的頭。眼睛也完全不像白鼠似的病態(tài)發(fā)紅,而是黑亮有神。體形就更顯得矯捷柔韌,獵豹一樣。

再緩一會兒,擺渡老漢換工就轉回來了。你興高采烈地把看見水貂的事兒給他講了,你說:“水貂,銀子一樣的白水貂!”你又恢復了學生腔調,你一忘乎所以就露出這一套。老漢斜了你一眼:“水耗子么。”你說你想弄一只養(yǎng)起來,可是抓不住。老漢說,可不敢抓,它又不是個耗子,人家是個捕活肉的東西呢。誰敢抓,一口咬斷你的指頭尖尖呢。

他不幫你抓,可是你感到了滿足。因為老漢承認它不是耗子,而且語氣中透出了一些敬佩和珍惜。這和你認為它是精靈實質是一樣的。

你感到了異常的充實。

你猛然扭回頭,朝河對岸白楊樹隔著的驛道望過去。一片激烈雜亂的犬吠聲和馬蹄聲正追逐著奔馳過來,在幽暗的黃昏閃動如影,有驚心動魄的戰(zhàn)亂前的預兆。

你看過去,知道是你的顧客們過來了。真正的顧客,遠古時代就存在的驍勇的顧客,正從遠方的驛道上奔馳過來。

大約有五六匹馬,馱著醉酒的人,被沿途所遇見的全體糾合起來的猛犬狂吠著追咬。醉漢們,已經在馬背上前俯后仰,大聲唱歌:并不時猛地探下身去,揮臂鞭打糾纏在馬蹄前后的兇猛大頭狗。一馬鞭掄下去,空中便準定刺過一陣尖利得似乎帶著罵聲的嚎叫,“嗷——”。然后,一片馬蹄聲就變得更雜亂了,醉酒的人們隔河高叫,像一伙樸實的響馬。

你覺得振奮,覺得感動。

你先是嘩啦啦好一陣子,接著就咯吱咯吱。

那五六個騎在馬上的醉酒者立馬船板之上。移動的船體在河面上平穩(wěn)滑動,載著這伙草原上的牧人,如一幅黃昏的油畫,亦如一群坐在你掌心上的待渡者。你故意慢慢搖,你舍不得眼前這一幕很快就消失。你要擺渡他們,從彼岸到此岸,中間是一條憂郁的河,河面還算寬闊。

你忽然覺得是這么回事兒,擺渡人們。更多的人,不僅是醉漢。你用的只是兩條破船拼接起來的工具,年代久遠,渾身鐵銹的鐵鏈子和絞盤,但是那聲音正因為久遠而顯得渾厚,正因為陳舊而顯得有味道,它們被憂郁的河水洗煉了之后,會變得清新、單純,變得好聽。

人呵,請注意諦聽!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先寫鐵鏈子和絞盤的聲音像“老哈薩克含混不清的話音”,后又說“好聽起來”,這種變化來自空曠寂靜環(huán)境的襯托。

B.擺渡老漢不僅擺渡,還會種瓜,可見其勤勞能干;從他把水貂叫做水耗子,也不敢去抓,又可看出他身上樸實膽小的一面。

C.描寫牧人們的奔馳有“驚心動魄的戰(zhàn)亂前的預兆”,說他們“像一伙樸實的響馬”,語帶貶抑,表現(xiàn)出牧人醉酒后的粗野。

D.“你”身為“倒霉鬼”卻未悲傷沉淪,而是感受自然,感悟歷史,進而擔負起“擺渡人們”的責任,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7.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兩次使用擬聲詞“嘩啦啦” “咯吱咯吱”,第一次表現(xiàn)鐵鏈子和絞盤的陳舊;第二次則具有動作意義,表現(xiàn)“你”的興奮激動。

B.文章從外形、毛色、動作等方面對水貂做了詳細的描寫,并將其和耗子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你”敏感細膩的心靈和對白水貂的喜愛。

C.文章描繪了猛犬追咬牧人的場面,其中“尖利得似乎帶著罵聲的嚎叫”運用擬人手法,凸顯大頭狗的兇猛,象征著草原民族的精神。

D.文章結尾的“人呵,請注意諦聽!”由前文的敘述和描寫轉為呼告,且獨立成段,有一種突如其來之感,既耐人尋味,又令人警醒。

8.如何理解鞏乃斯河的“憂郁”?請根據文意簡要作答。(6分)

9.本文重點描寫了發(fā)現(xiàn)水貂和擺渡牧人兩個場景,這兩個場景是如何結構在一起的?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貞觀十一年,魏征上疏曰:臣觀自古受圖膺運,南面臨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齊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傳祚無窮。然而克終者鮮,敗亡相繼,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鑒不遠,可得而言。昔在有隋,統(tǒng)一寰宇,甲兵強銳,三十余年,風行萬里,威動殊俗,一旦舉而棄之,盡為他人之有。彼煬帝豈惡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長久,故行桀虐,以就滅亡哉?恃其富強,不虞后患。驅天下以從欲,罄萬物而自奉。宮苑是飾,臺榭是崇,徭役無時,干戈不戢。外示嚴重,內多險忌,讒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民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殞于匹夫之手,子孫殄絕,為天下笑,可不痛哉!

圣哲乘機,拯其危溺,八柱傾而復正,四維弛而更張。遠肅邇安,不逾于期月;勝殘去殺,無待于百年。今宮觀臺榭,盡居之矣;奇珍異物,盡收之矣;四海九州,盡為臣妾矣。若能鑒彼之所以失,念我之所以得,日慎一日,雖休勿休,焚鹿臺之寶衣,毀阿房之廣殿,懼危亡于峻宇,思安處于卑宮,則神化潛通,無為而治,德之上也。若成功不毀,即仍其舊,除其不急,損之又損,悅以使人,不竭其力,常念居之者逸作之者勞億兆悅以子來群生仰而遂性,德之次也。若惟圣罔念,不慎厥終,忘締構之艱難,謂天命之可恃,忽采椽之恭儉,追雕墻之靡麗,因其基以廣之,增其舊而飾之,觸類而長,不知止足,人不見德,而勞役是聞,斯為下矣。譬之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亂,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后嗣何觀!夫事無可觀則人怨,人怨則神怒,神怒則災害必生,災害既生,則禍亂必作,禍亂既作,而能以身名全者鮮矣。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君道第一》)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殷鑒,指殷人滅夏,其后人應以夏的滅亡作為鑒戒,后泛指可以作為借鑒的往事。

B.居,指居住,與《論語》中“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中“居”的意思相同。

C.九州,古代將天下劃分為兗州、冀州、青州等九個州,故以之作為中國的代稱。

D.阿房,秦代最大規(guī)模的宮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相傳被項羽入咸陽后焚燒。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魏征認為自古以來每一位帝王承受天命統(tǒng)治天下,其實都希望德行與天地相配、功勞與日月齊輝,能將皇位千秋萬代地傳承下去。

B.隋朝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兵力強盛,三十多年來,風行萬里,威震四海,最后卻拋棄天下,殞命于普通人之手,子孫滅絕,讓人痛惜。

C.魏征勸諫唐太宗應該乘天下危難之時,挽大廈于將傾,使遠近安寧,并從以往的亡國事例中及時吸取教訓,總結奪取天下的經驗。

D.帝王如果沒有讓人信服的政績,就必然招致人怨神怒,災害禍亂也一定會隨之而來,一旦禍亂發(fā)生,還能夠保全身名的人就太少了。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然而克終者鮮,敗亡相繼,其故何哉?

譯文:

(2)恃其富強,不虞后患。驅天下以從欲,罄萬物而自奉。

譯文:

14.魏征指出古代帝王敗亡的原因在于“失其道也”,他說的“道”指治國之道,從文中看,“道”的具體內涵有哪些?請簡要概括。(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洞庭玩月

韓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

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細碎浪頭光。

寒驚烏鵲離巢噪,冷射蛟螭換窟藏。

更憶瑤臺逢此夜,水晶宮殿挹瓊漿。

15.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題點明了地點和描寫對象,“玩”字活潑靈動,增添了人與月的親近之感。

B.首聯(lián)中的“萬頃”在表現(xiàn)洞庭湖湖面廣闊的同時,也寫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

C.第五句寫烏鵲因天氣寒冷而受驚離巢,與“明月別枝驚鵲”有異曲同工之妙。

D.詩人由眼前月寫到瑤臺月,使現(xiàn)實與想象交相輝映,拓展了詩歌的表現(xiàn)空間。

16.本詩與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題材相同,但寫景的側重與用意卻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援引盤庚遷都的事跡來表達自己變法的堅定決心,他認為“ , ”,是因為盤庚認為自己做得正確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地方。

(2)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與王實甫《長亭送別》中“ , ”兩句意境迥異,但其中的“染”字都很傳神。

(3)碣石,山名,古代詩詞之中不乏它的影蹤,除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外,寫到“碣石”的詩詞還有“ , ”等。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 (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瓷器是我們中國的偉大發(fā)明,幾千年的絢爛歷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詩句:“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如行山陰道上,令人應接不暇。實在說來,這些年市面上有關陶瓷的書籍可謂繽紛多彩,洋洋大觀。但其①中寫給大眾的通俗讀物可以說屈指可數(shù)。近年來,由于在收藏熱、文化熱甚至網紅經濟的裹挾下,坊間也有不少②陶瓷鑒賞、收藏等方面的書籍行銷問世,但不是花里胡哨,就是抄抄編編,難得有靠譜實用的普及性讀物面世。③可以說,這一領域的書籍向來魚龍混雜,甚至成為“國寶幫”覬覦的灰色地盤。④中國瓷器,歷史悠久,窯口眾多,風格各異,既有時代的超越,也有多種風格的相互啟發(fā)。回望中國瓷器發(fā)展,可謂層巒疊嶂,奇峰迭起。呈現(xiàn)中國瓷器歷史,如果用“老夫子掉書袋”的寫法,試圖面面俱到,勢必會大費周章,讀者也是云里霧里,不得要領。有鑒于此,陳克倫的《瓷器中國》,不厭其煩,大膽根據釉彩工藝特點⑤將瓷器分成七類,逐一予以闡述,好比給我們打開七間寶庫或者七個寶盒,分門別類,如數(shù)家珍,讓人一目了然。⑥

18.文中標了序號的6處成語有三處使用不當,請指出并換成恰當?shù)某烧Z。(3分)

(1) (序號)處應換成

(2) (序號)處應換成

(3) (序號)處應換成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將它修改正確。(4分)

20.請簡要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經綸中學將舉辦以“追典尋籍讀好書”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需要通過不同媒體發(fā)布相關信息。請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務。

21.活動需要發(fā)布閱讀節(jié)的海報,有人設計了下面的樣稿,但尚缺宣傳語。請你在空缺處用對偶句擬寫一則宣傳語。(不少于10個字) (4分)

22.學校擬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名著推薦專號,向同學們推薦閱讀書籍,請你從《鄉(xiāng)土中國》 《紅樓夢》中選一本圍繞讀書活動主題擬寫推薦語。要求:①體現(xiàn)所選名著特點;②切合受眾需求;③語言流暢、生動;④100字左右。(5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聞一多《紅燭》詩中以燃燒的紅燭自比:“請將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間,培出慰藉的花兒,結成快樂的果子。”動畫電影《深海》則有一句備受推崇的臺詞:“做自己的光,不需要太亮,足以挨過寒冬和黑夜就好。”

對此,你有怎樣的認識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重慶二診康德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篇4)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謂“養(yǎng)兵千日,用在一時”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既離不開平時的積累和領悟,進入高三復習階段有效的復習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對于臨考階段的復習方法,考生應分清輕重緩急,總結提高。分清輕重緩急:屬于記憶方面的內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復習,復習早了容易遺忘;技能方法類考點,可放在前期進行,如古詩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等內容;總結提高是指最后要把所有復習過的考點進行系統(tǒng)化、網絡化。

高三語文復習一般分為三輪:

第一輪(20__.7—20__.1)重在全面復習,夯實基礎;

第二輪(20__.2—20__.4)重在專題復習,查漏補缺;

第三輪(20__.5)重在強化訓練,提高實戰(zhàn)能力。

為了使語文復習循序漸進,富有成效,現(xiàn)制訂一個復習時間表:

一、輪復習

7月10日— 8月31日

①梳理必修1—5,選修《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材中的文言文知識點。

②歸納復習18個文言虛詞和120個文言實詞以及100個古今異義詞語。

③記憶古代文化常識。

④文言文閱讀訓練。

9月1日—10月15日

①分專題進行古代詩歌鑒賞的復習

②作文立意、擬題、開頭、結尾訓練

10月16日—12月31日

①論述類文本閱讀

②小說散文閱讀

③傳記新聞閱讀

④作文論證方法訓練

1月2日—1月31日

①語言文字運用

②古詩詞背誦篇目

③針對一月統(tǒng)考查漏補缺

二、輪復習

2月1日—2月28日

①在一輪復習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的學生在語基、表達等考點的弱勢環(huán)節(jié)復習。

②注意在生活中為閱讀與作文積累材料。

③本月內30%的時間用在做題上,注意總結命題規(guī)律與特點。

3月1日— 3月31日

①偏重閱讀古詩文與現(xiàn)代文。

②練習作文的寫作。

③多做模擬題。

④關注有關考綱的信息。

4月1日—4月30日

①重點是作文。

②整個二輪復習已近尾聲,要檢測一下學生二輪復習的總體效果。

三、輪復習

5月1日—5月31日

①研讀考綱,它是高考命題的依據。

②大量做模擬題,要注意準備糾錯本,記錄自己的弱勢環(huán)節(jié),做好查漏補缺。

③多看優(yōu)秀范文。營造作文亮點。

④回歸真題,多做各校模擬題。

6月1日—6月6日調節(jié),可適當看書,保持良好心態(tài)。

第一輪復習要覆蓋面廣,每個考點逐一訓練,分項落實,要求學生人人過關。

第二輪復習要抓重點,在分項訓練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形成解題規(guī)范。

第三輪復習要綜合和總結,要做套題。除套題訓練外,還要引導學生關注歷次考試中丟分的題,分析失誤原因,及時查漏補缺。

重慶二診康德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篇5)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處室: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居家過日子,共同生活)

2、饜:則必饜酒肉而后反(滿足,飽食)

3、瞷:吾將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墦:卒之東廓墦間(墳墓)

5、善:通國之善弈者也(擅長,動詞)

6、誨:使弈秋誨二人弈(教,動詞)

二、通假字

1、反:則必饜酒肉而后反(通"返",回來)

2、蚤:蚤起(通"早",早上)

3、施:施從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這里指暗中跟蹤)

4、為:為是其智弗若與?(通"謂"認為)

三、一詞多義

1、之:①吾將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詞,后者是動詞,去,往)

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詞)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代事情的真相)

④又顧而之他(到,往,動詞)

⑤通國之弈者也(的,助詞)

2、施:

①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蹤)

②施施從外來(喜悅自得的樣子)

③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施行,實行,動詞)

④妾不驅使,徒留無所施(用處,動詞)

2、卒:①卒之東郭蕃間(終于,最后,副詞)

②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士兵,名詞)

③初,魯肅聞劉表卒(死亡,動詞)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通"猝",突然)

四、詞類活用

1、富貴:則盡富貴也(形作名,富貴的人)

2、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動作狀,站著)

3、驕:驕其妻妾(形作使動,使……驕傲)

五、古今異義的詞

1、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①古義:國都。

②今義:國家。

六、句式

1、此其為饜足之道也。(判斷句)

2、而相泣于中庭(介賓短語后置)

3、而良人未之知也(賓語前置)

4、惟弈秋之為聽(相當于"惟弈秋是聽",賓語前置)

5、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判斷句)

七、難句翻譯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認為是這人的智力比不上(他)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惟弈秋之為聽。

譯:完全按照弈秋說的去做。

高三語文必考知識點:宋代文學

1、宋詞和宋詩

①以蘇__為代表的宋詞豪放派。蘇軾,字子瞻,東坡居士,其詩、文、字畫都有極高成就。與其父蘇洵、弟蘇轍號稱“三蘇”。著有《蘇東坡集》。__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有《稼軒長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為代表的宋詞婉約派。柳永,李清照,姜夔。

③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偉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陸字務觀,號放翁,著有《劍南詩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曾鞏。

②范仲淹,字希文,謚號文正公。《岳陽樓記》為千古名篇。

3、宋人話本話本是“說話”藝人的底本、著名話本有《大宋宣和遺事》(內有水滸故事)《三國志平話》(后演進為《三國演義》)。

重慶二診康德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精選篇6)

重慶二診考試時間為4月13日-15日。

以下是重慶二診考試時間的具體安排:

4月13日上午9:00-11:30 語文;下午3:00-5:00 數(shù)學

4月14日上午9:00-10:15 物理/歷史;下午3:00-5:00 英語

4月15日上午8:30-9:45 化學、11:00-12:15 地理;下午14:30-15:45 政治、17:00-18:15 生物

1384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变形金刚7免费高清电影| 7妹| 算24点| 蝴蝶视频在线观看| 舞法天女第三季| 保镖 电影在线观看 完整版| 唐人街探案5免费完整观看|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福利视频观看| 母线槽规格型号及价格| 失魂家族|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演员表| 小学道法教研主题10篇| 雀圣 电影| 白鹅课文| 俗世乐土| 5年级英语上册单词| 色在线视频| 大学生职业规划ppt成品| 天台电影| 狗年电影| 沦陷1937免费观看24集电视连续剧| 流萤美图| 佳片有约| 七年级下册语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笔记| 草逼的视频| 文奎| 孤战迷城电视剧剧情介绍|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迈克尔·j·福克斯| 情欲网站| 追捕电影国语版完整版| 我们的日子演员表| 婴儿几个月添加辅食最好| 茶馆妈妈韩剧| right here waiting中文版| 欧美日韩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视频| 青草国产| 林正英僵尸大全免费看| 张静初吴彦祖演的门徒| 综合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