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勵志文章
最新高考勵志文章篇一:人生就是一道證明題
但是只要付出了證明的人,他都是無怨無悔的!后悔的是那些從來不去認真的證明自己的人!這種人,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有什么價值。所以,渾渾噩噩,終其一生,不知自己是什么,有什么用。
已知:一個人,生兒為男(女),軀體健全,心靈健康,父母愛他,社會容他,衣食住行,樣樣無憂,讀書學習,直至成人,求證:此人終將成大器,回報父母與社會!
這道證明題怎么做?
已知:姓名賀子一,分在高一1班,班主任肖錦榮,語文老師羅桂根,物理老師張超,學校提供一切學習條件,倡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方法,父母提供一切物質條件,吃穿用度一樣不少,同學提供一切友愛幫助,親族好友提供一切關心愛護,在桂中讀書三年,求證:考上重點大學!
賀子一同學,這道證明題怎么做?
賀子一同學說:做一條“感恩”的輔助線,連接“勤奮”和“方法”兩個點,利用“教師”和“同學”這兩個條件,再利用“珍惜時間”這個通項公式,不驕不躁,持之以恒,語文等于120分,數學等于130分,英語等于110分,理科綜合等于350,總分等于710分,超過在重點大學60分,題目得證!
高中三年就是一道證明題!
你給自己設一個目標,列出你現有的條件,尋找輔助線,尋找差距,尋找幫助,尋找方法,端正態度,孜孜不倦,持之以恒,每天瞄著這個目標,去證明,證明,就能成功!
最新高考勵志文章篇二:享受,從而活得有樂趣
人不能享受生活,背后有很多原因。例如,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太多的強求和責備,導致良心過度敏感,以至于養成一種受虐的傾向,只要享受一下生活,就會感到內疚。再如,在生活中太多違背自己,漸漸喪失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或者,苛求自己完美,容不得身上有某個缺點,因而會長期盯著那個缺點不放,越來越陷入痛苦之中。
這些蒙蔽了人的雙眼,于是看過去全是不幸,看自己一無是處,看現實都是問題,看未來沒有希望。只有挖掘他生活中的光亮,才可能讓他從過去的生活中重新找到快樂,在生命的內部發現豐富的資源,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幸福的條件,在未來的發展中發現各樣的可能性。
享受讓我們活出生活的樂趣,享受生活讓我們愛自己,愛生活,對自己有信心,對生活有熱情。觀察一個抑郁者,我們會發現,因為沒有享受生活,他不愛自己,不愛生活。他的生命不能在生活中扎根,甚至很容易放棄自己,放棄生活。這提醒我們,當我們充分享受生活時,我們內心就會感到滿足,我們的生命就會在生活里扎下深根。當然,我們知道,享受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還需要學會判斷,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是可以享受的,什么不是;什么是值得享受的,什么不是;什么是適當的享受,什么不是。我們享受生活,但不沉溺于低俗的享樂主義。
最新高考勵志文章篇三:承受,從而活得有價值
一般人會以為,遭受心理困擾的人是最能承受的,因為他長期受苦,甚至習慣于受苦。但是,他所受的苦,是癥狀的苦,而不是生活的苦。一個人接受“生活是艱難的”,并且愿意在其中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他為此而受的苦,就是合理受苦,這苦是有意義的。但是,一個人害怕并且逃避生活的艱難,不愿去承擔自己的責任,他最終陷入了癥狀的苦,這時他受的苦就是無意義的苦。因此,榮格說神經癥是合理受苦的替代品。
承受不同于忍受。承受是自愿的,忍受是被迫的;承受可以是適當的,忍受是過度的;承受是一種責任行為,忍受則是回避的反應;合理的承受讓人產生能力感、價值感,過度的忍受則讓人滋生委屈、怨恨;通過承受,讓一個人獲得了愛的能力,而不斷地忍受會在他心里累積負面的情緒,以至于他內部的愛源都漸漸耗損掉了。
許多人因為過度忍受,反而不能適當承受;或者,因為了適當的承受,反而失掉了愛與責任的自主性。因此,要有邊界意識。對自己應該去承受的,卻不去承受,這是逃避責任;對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卻出于面子強撐磁著去承受,這是自討甘吃,結果損害了自己;對本來是別人應該承受的,卻不適當地替人承受,這是越俎代皰,結果是讓自己受了苦,并不使人得益。例如,許多父母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要包辦代替,反而阻礙了孩子發展出適當的責任能力。
生活是艱難的,當一個人過于逃避生活的困難,他自身就發展出心理的困難。但在許多情況下,當事人并非有意為之,而是無意識的。所以我們要建立承受的態度,回到生活的困難中去,承擔責任,合理做事。
如果沒有享受,生活變得乏味;如果沒有承受,生命顯不出價值。因為享受生活之樂,我們的內心是滿足的,因為承受生活之苦,我們的生命是豐富的。因為充分地享受生活,我們的生命得以扎根,因為合理地承受人生,我們的生命變得成熟。
看了最新高考勵志文章還看:
1.最感人的高考勵志文章精選10篇
2.2016必須看的高考勵志文章
3.關于高三的勵志文章
4.有關高三勵志文章
5.最新高三勵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