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勵志文章:我是怎樣考上清華的
一只蝴蝶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輕拍幾下翅膀,可能引發兩周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天地萬物,無不遵循著這一法則。大到風起云涌,小到螞蟻搬家。一次表面上看起來非常微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引起巨大的轉折。
這個道理是從那次我至今都無法忘記的期中考試中深刻領悟到的。從小,我就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我想正是這個原因造成了我過于自負的性格,覺得試卷上的題目都是小兒科,怎能難得住我?考試時也是大筆一揮,寫完就交卷。考試結束,和老師提供的答案比對后,更是自信滿滿,一心認定這次滿分拿定了。直到三天后,我看著卷子上數個鮮紅的大叉和被扣掉的二十多分呆若木雞。
不知道是因為對自己那瞬間死去的自負太過留戀,還是不甘心到手的滿分就這么離開了我,我竟拿著卷子理直氣壯地找老師理論了起來。“老師,我的答案正確啊,過程也有啊,為什么扣分了呢?”老師的回答讓我的心情徹底跌入谷底,“這道題涉及向量,而你的向量卻都沒有箭頭符號,有箭頭和沒有箭頭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因此,這道題因你沒有在向量上加上箭頭而一分不得。”就這樣,因為幾個箭頭,一道12分的大題便一分未得,其他題也有諸多類似失分,比如在數列的不等式后面忘記寫k的范圍,解析幾何題忘記驗證b2-4ac是否大于等于0,就是這樣幾個低級失誤,將自己的滿分答卷變得慘不忍睹。老師最后給我的忠告是:“大行必顧細謹,細節決定成敗。”這12個字分量太重,狠狠地砸進了我的心里。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為什么二十幾分就會給我留下如此慘痛的回憶,那你一定還沒有感受過高考的千軍萬馬涌上獨木橋的倉皇,沒有看到過寒窗十年卻因為一兩分落榜的學子眼淚中的凄涼。所以,請不要因粗心而丟分,因為那將成為你一生的悔恨。
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就要處處注重細節。記住,是每一個細節。任何一個細小的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整個局面被徹底顛覆。一著走錯,滿盤皆輸。以數學為例,解題過程中一個數值的運算錯誤,哪怕只是一個小數點那么微小的差異,都將導致后面所有運算全部走入錯軌,結果可想而知。其他科目也是一樣,英語認錯單詞,整篇文章意思的理解就會有偏差;化學搞混試劑,說不定還有生命危險。
“勿以錯小而略之”,絕不允許任何錯誤,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錯誤,這是所有高考考生都必須銘記在心的準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想要在考試中不出現失誤,就需要在平常的學習中培養細謹的習慣。有些同學在平常做習題時不屑于細節,總是認為“不就是練習嘛,又不是考試,沒有必要那么認真,在考試中我會很認真的”。這種想法大錯特錯。首先,你在平常的練習中都不能認真對待,考試時一緊張,大腦一片空白,更沒法全身心地關注題目的細節部分,失分也就在一瞬之間。正確的做法是在平常做題的過程中,就把每一道題都當成是高考題來做,這樣自然而然就會很重視它,認真讀題解題。日復一日,這種做題態度就徹底融入了我們的行為模式里,變成我們終生受益的習慣。
另外,平常如果注重細節,我們就可以把課本習題中的關鍵點牢記在心。比如課本上的小知識點、老師講課時一帶而過的知識點等。知識點積累得越全面,考試時越得心應手。然而,如果平時不注重細節,在考試中看到了關于細節的題,就會萬分責備自己為什么在平時不看一下這個知識點。因此,為了我們在考場上不犯難,就必須要細心對待平常的學習。有些同學把平常做錯題的原因都歸結為粗心,從而沒有及時糾正錯誤,這將成為日后非常可怕的隱患。
有同學曾向我抱怨,粗心的毛病已經根深蒂固,很難克服。先別著急,我還有一個心理療法。這個療法我曾親試有效:自己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比如在書桌上貼上一個“誰誰誰,你不注重細節你就后悔去吧!”類似這樣的紙條,每次看到它,自然而然就會馬上糾正心態、注重細節。或者每天起床時默念三遍“今天做題要細心喔”這樣的話,給自己加油打氣。雖然看起來方法略顯幼稚,但是往往最簡單的方法,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在考試前和考試中切不可有浮躁的心態,切不可覺得考試很簡單。因為一旦有這種想法,我們就會變得馬虎,變得毫不在乎,這是考試的大忌。因此,擺正心態,也是細謹的重要前提。
只要大家在學習中認真踐行“大行必顧細謹”這一法則,學習成績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學習效率也同樣會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我們一定要把這句話牢記在心,這是我們在考試中拿高分的最強武器。大行必顧細謹,沒有細謹,就沒有高分,沒有勝利。
其實,大行必顧細謹,并不僅限于學習的法則,它同樣也是生活的真諦。于丹曾經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身處世間,只要你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眼前的一切,世間的萬物就會對等地回報給你。”對人是這樣,對學習更是如此。只要我們用真誠的心看待每一道題、每一次考試,它們一定會用更加耀眼的分數加倍回報給我們。別讓粗心變成失敗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