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傳播專業怎么樣
新聞與傳播專業介紹
新聞與傳播專業主要課程
新聞與傳播專業畢業后具備的能力
培養具有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特征的新聞傳播專門人才。
新聞與傳播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
可在各類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站、圖片社以及廣告、公關、出版發行等部門從事新聞文字、聲像、圖片的采寫、編輯工作和經營管理工作,也可在國家機關、文化團體、企事業單位和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文化傳播、管理和教學科研等工作。
新聞傳播的小眾化與大眾化
中國網絡媒體的新聞服務,特別是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逐漸呈現出大眾化與小眾化矛盾的雙重趨向,一方面,它在內容方面以大眾化見長,另一方面,在技術手段上,又致力于個人化(小眾化)的提供方式。
新聞網站的定義有很多版本,本文所探討的新聞網站,主要是指那些擁有傳統媒體背景的網站,他們不僅擁有新聞的登載資格,也擁有新聞的采訪權,如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中國日報網等。根據艾瑞市場咨詢最近的統計,在新聞網站覆蓋數統計排名中,新華網、人民網、北青網一直都穩居新聞類網站的前三位,本文也主要依托于這三個網站進行分析。
內容的大眾化
對于傳統的媒體——報刊、雜志、書籍、電視、廣播和電影而言,受眾就直接等同于大眾,這也就意味著,在具有普通文化水平的今天來說,內容的大眾化多少都與市民化有或多或少的聯系。而網絡自身的特點,也使得網絡變成了新聞大眾化的一個助推器。
網絡媒體具有與傳統大眾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如數字化、多媒體、超文本和全球化等等,從此就擔當了新聞發布的職責,專業的新聞網站紛紛出現,其角色從傳統媒體的單純提供新聞到致力于新聞信息的服務。而因為擁有傳統媒體的背景,加上網絡信息服務競爭的激烈,在做新聞方面,內容的大眾化就成了新聞門戶的一致追求,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新聞的海量與豐富。與傳統新聞媒體不同,新聞網站在大眾化方面的第一訣竅是海量與豐富,這對于依托于互聯網的網站來說很容易實現。超鏈接實現了地域的跨越,使得互聯網成為唯一的全球性的媒體,而數字化技術又使得網站的容量極大地擴展,因此,登陸新聞門戶網站,就像進入了信息的海洋,就能發現你所需要的任何新聞。
同時,多媒體技術又使得新聞網站的表現形式豐富,有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等。可以說,做到了人體感覺器官的全方位的“延伸”。這使得人的視覺、聽覺都得到了全方位的享受,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需求。
二是新聞的軟性與娛樂性。為了吸引大眾注意力,各大新聞網站出現新聞軟化與娛樂化的趨向。寫作方式也不是平鋪直敘,而是采用了特寫和人情味的寫法,突出了趣味性,使得新聞的寫作更像是在講故事。北青網更是將軟化與娛樂進行到底,在首頁就設有娛樂站,而新聞內容大多以娛樂為主。真正的硬新聞也只有那么幾條。
但是,大眾化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相同,這多少都會使得傳播內容會出現單一化的傾向,新聞網站內容的大同小異則是最好的例證。在吸引大眾注意力到達一個頂峰以后,為了拓寬新聞網站的發展之路,一時間,小眾、分眾等概念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技術的小眾化
小眾是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大眾而言的,是指特定興趣人群的小范圍組合。而小眾化的極端就是個人化,個人化就是針對每個人或場景、事情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
隨著Web2.0概念的興起,諸如小眾、分眾、個性化等概念也開始成為主流詞匯,新聞門戶為了爭取更大的點擊率,在技術手段方面將小眾化作為了賺錢的一個主要工具。
新聞定制。網民根據自己需要的內容而選定的,是專門為網民的細分化和個性化的需求特別定做的,但是隨著網絡的發展,現在的新聞定制更偏向于RSS。
RSS聚合服務。網絡用戶可以在客戶端借助于支持RSS的新聞聚合工具軟件,在不打開網站內容頁面的情況下閱讀支持RSS輸出的網站內容,可以不受廣告或者圖片的影響。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都推出了RSS聚合新聞服務。
專題服務。專題服務是指將某一主題、事件的新聞信息匯聚成一個專題,它可以集互聯網的各種表現手段之大成,對某一個新聞主題或事件作及時、全面、深入的報道。它只針對對某一專題感興趣的小部分受眾。
新聞檢索。新聞檢索即是指新聞搜索引擎,它是尋找新聞的利器。如輸入“無極”,就找到了新華網內的1173篇關于“無極”的新聞,通過這個新聞搜索引擎,我就可以了解到新華網對“無極”的報道,而這些報道只是我所關心的“無極”的報道,不是別人所關心的。
博客或網友文集。博客無疑是現在最流行的一種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北青網的論壇上可以設立博客,而新華網和人民網上更多的是以網友文集的形式出現,它主要是指新聞論壇中發帖較多的人把自己的文章集合起來組成一個文集,這有些類似于博客,對于擁有網友文集的個人來說,也是一種個人化的表達方式,同時讀者也可以任意選擇網友文集,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大眾化+小眾化
網絡時代的小眾化應該不僅是技術上的小眾化,還應實現內容上真正的小眾化。
但是,我國的現狀卻與此發生了分離,新聞網站將內容上大眾化與技術手段上的小眾化做到了有機的結合,并以此不斷開拓網絡之路。在市場化的今天單純的小眾化之路是行不通的。分眾市場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促使媒體不得不尋求細分市場。可以說,分眾、小眾都不是媒體主動尋求細分的,而是被動性的戰略選擇。但是,單純內容上的小眾化卻潛存著兩個最大的問題:一是尋找細分市場的過程中導致成本的增加;二是由于細分市場空間有限,從而導致利潤增長的有限。
因而,在實際操作中,尋找小眾中的具有共性的“大眾因子”,用網絡的技術特性將大眾市場進行分割,這對于廣大的新聞網站來說更是一條可行之道,至少,在網絡普及近10%的今天來說,新聞網站通過在內容上的大眾化贏得了大多數人的眼球,在技術上的分眾又使得它固定了某部分人的眼球,此舉,無疑是比較明確的。
而新聞內容的大眾化,難免會使得新聞質量長期在邊緣徘徊。新聞海量與豐富以后,就使得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在網上流傳;而大眾化與市民化的緊密聯系,又使得新聞的娛樂化成分大大加強,娛樂、社會新聞在各新聞門戶,相對傳統媒體來說,比重都在不斷上升,而一些嚴肅新聞,為了博得點擊率,也在標題、內容上進行了偽裝。
其結果就是:網站上出現的新聞大多以刺激、煽情甚至是挑逗的字眼出現,硬新聞被軟化,新聞網站的輿論引導作用被大大衰弱。如出現了這樣的新聞標題:《盧旺達九歲女孩產下男嬰,曾被強奸》、《性學大師海蒂是美女》,《英國性感女主播》。長此以往下去,新聞網站為吸引最大數量的眼球,只能增加通俗化甚至庸俗化的內容,盡可能地迎合低的文趣味,拒絕一切的深度和力度,這種低水平內容的長期競爭,最后只能使內容缺乏實質性,內容的一次性、垃圾性成為大勢所趨,新聞質量難以提高。
新聞的小眾化,會使得“信息溝”現象的加劇。受眾接受新聞是有選擇性的,網民在借用網絡技術手段來實現個人化的過程中,就難免加入個人的興趣、背景。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每個人選擇的內容也會不同。這個問題在博客中也得到驗證,不同背景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博客進行閱讀,“紅衣主教”、“芙蓉姐姐”等的娛樂化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因此,在大眾化與小眾化進行結合之時,新聞網站也應該發揮其公信力進行有力的輿論引導。在一些主流的新聞網站,可以使新聞的敘述方式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但是對于公民道德必須進行規范的新聞內容不能減少,同時可以借鑒網絡的多種傳播方式達到輿論的普遍一致。
無論大眾化,還是小眾化,都是新聞網站結合實際創新的結果,有了這種創新與實事求是的精神,新聞的網絡之路會越走越寬。
看了新聞與傳播專業還看:
1.2017新聞傳播學就業前景
2.2017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大學排名
3.2017年中國新聞學專業大學排名
4.新聞學和攝影專業有何區別
5.新聞傳播探討專業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