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備考策略總結
1、一句話總結各科備考策略與技巧
上課時要多理清老師講的每道題的思維,不理解的多問為什么,才能掌握一類題的解題方法。課后做題重在精,對同類題不必重復。考試時要提高選擇題和填空題的時間和準確率,時間應控制在40—50分鐘。
英語:平時多刷題
平時要學好語法固定搭配,多背一些美文,培養語感,這樣對寫作和完形填空非常有利;英語一定要多做題,身邊很多學霸刷原題庫。
物理:用好物理教材
物理要學好,就要提前了解了教材內容,才會知道重點、有的放矢。課后多刷題,平時有意訓練計算準確率,盡力做到當堂內容當堂消化。
化學:把教材吃透
多看教材,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做題時可有意看看知識點是如何考的;教材上的原理、方程式以及實驗現象還得下工夫背。
2、高考牛人總結的備考經驗16條
1、“差的學科要拼命補上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為真正的優勢。”這里的道理與上述相仿,也是對待自己的強弱項中的一種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團體賽”,要的是全局的勝利而不能是顧此失彼。
2、“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這是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的一句經驗之談。他談的是下棋,但對我們考試也不無借鑒意義,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績,創造高分,減少失誤是為至要。
3、“題不二錯”。復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4、“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我們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則滾動式復習法。先復習第一章,然后復習第二章,然后把第一二章一起復習一遍;然后復習第三章,然后一二三章一起復習一遍……以此類推,猶如“滾動”。這種復習法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復習比較牢固,由于符合記憶規律,效果好。
5、“繞過攔路虎,再殺回馬槍”。考試時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沒了的耗時間。在做別的題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開活躍起來再反過來做它就做出來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多拿分也要講策略。
6、基礎,還是基礎。復習時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復習資料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學大綱也是考試的主要要求。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還是基礎。
7、“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臺詞。考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骰的參與心態,是敢于拼搏,敢于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復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后者心態較為放松。在放松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8、“過度復習法”記憶有一個“報酬遞減規律”,即隨著記憶次數的增,復習所記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為了這種“遞減”相抗衡,有的同學就采取了“過度復習法”,即本來用10分鐘記住的材料,再用3分鐘的時間去強記——形成一種“過度”,以期在“遞減時不受影響。
9、復習中也要培養對材料興趣。美國教育學者布魯納說:“學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還有一句名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卻何如有興趣而樂此不疲?“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后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考試試題總是有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鐘。
10、“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于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11、“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尤弱項,弱科有強項”。在考試的幾個科目上,一個人有強有弱,是太正常了。復習的策略,就是揚強扶弱。有的同學是只補弱的,忽視了強的;有的同學是放棄弱的專攻強的。從整體看,都未見明智。強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還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12、“對試題抱一種研究的態度”。淡化分數意識,可能是緩解緊張心理的妙方。因此,對試題抱一種研究態度反而會使我們在考場上更好的發揮出最佳水平。有一顆平常心比有一顆非常心有時更有利。
13、“高考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實力是基礎,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的實力和本錢的條件。有“本錢”還得會用“本錢”。無本錢生意無法做,有本錢生意做賠了的事也是有的。
14、學文科,要“死”去“活”來。歷史學科,有很多需要背誦的東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歷史史料的要點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記。要靠多次反復強化記憶。歷史課是一門機械死記量比較大的學科。但是在考試時,卻要把記往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要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謂:“死”去“活”來。不單學歷史,學地理,學政治,以至學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來。
15、復習是積蓄實力積蓄本錢,考試則要求發揮得淋漓盡至,賺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說“我平時考試總是稀里糊涂,但大考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調節得好吧?”誠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16、有的同學總結自己的復習經驗,把自己的復習過程歸納為“復習五步曲”。
(1)地毯式掃蕩。先把該復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盡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
(2)融會貫通。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追求的是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
(3)知識的運用。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撿“渣子”。即查漏補缺。通過復習的反復,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5)“翻餅烙餅”。復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復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3、高考英語備考策略總結
1.全面拿下考綱詞匯
高考前,無論英語水平高低,考綱單詞必須過關兩到三次,先給出漢語寫出英語,再給出英語寫出漢語(這時要注意一詞多義時都要寫出)。王怡武老師認為這一項關乎到普通學生分數達到120分,中等稍上學生達到130分以及水平較高的學生達到140分的問題。
2.每日誦讀20分鐘
使用教材,高考題中的閱讀、書籍、報刊、雜志的朗讀材料,每天早或晚大聲連貫朗讀20分鐘。任務雖然普通,但堅持到高考前一天還是有難度的。如果能做到天天朗讀,既復習了詞匯、語法,也練就了語感,還增強了閱讀毅力,每天20分鐘等于高考提分20分。
3.每周兩到三套高考題
在眾多題海中,高考題無論是在考查方向上、難度上、科學性上都是最好的試題。所以用往年高考題練手是必須的過程。可從2016年高考題做起,能做到2010年就差不多,但吉林省考生不要聚焦在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考題,因為題型及難度都不適應我省考生。做過的高考題要有錯誤筆記,將類型錯誤記錄在案,總結類型及規律,確保以后不犯同樣的錯誤。
4.針對書面表達要進行分類、精煉
重點是將書本或他人的優秀語言納為己有。高三教師在進行任何一次書寫訓練時都要將形成文章的優美又可借鑒的句子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摘錄好句子。更重要的是一種寫作訓練要訓練兩次,第二次就是給學生寫成文的機會。沒有瑕疵的文章讓學生保存,而且經常朗讀或背誦。
4、高考數學備考策略總結
1.緊跟進度 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
要緊跟教師的復習進度,學生情況不同,復習的策略也不同,只有自己的老師是最了解自己的。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的前幾個題目都是考查基礎的,這些都是我們得分的題目。切不可“眼高手低”,難題做不上,簡單題做不對。
2.回歸教材 形成知識網絡
備考的時候要回歸教材,形成知識網絡。教材上的例題、習題都是經典的題目,一定要認真看一遍,不要舍本逐末。重要的類型題要反復做,形成記憶,在考試中才會得心應手。同時,他告訴考生,要努力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計算丟分往往是考生最大的問題,為了提高計算的準確性,在平時的練習中一定要“做題”,而不要“看題”,因為思路找到了并不能保證做對。
3.加大練習量 提高解題速度
每天保持適量的練習,要注意練習時題目的難度要適中,練習時按高考要求在兩小時內完成。要保證中低檔題目不丟分,認真分析解決錯誤問題,對錯誤題要鉆研到位,確保過關。通過練習,規范答題。“些學生在平時的解題甚至是考試中很少注意書寫規范,而高考是分步給分,書寫不規范,邏輯不連貫會把本應該得的分丟了。
5、高考語文備考策略總結
1.加大練習量 提高解題速度
每天保持適量的練習,要注意練習時題目的難度要適中,練習時按高考要求在兩小時內完成。要保證中低檔題目不丟分,認真分析解決錯誤問題,對錯誤題要鉆研到位,確保過關。通過練習,規范答題。“些學生在平時的解題甚至是考試中很少注意書寫規范,而高考是分步給分,書寫不規范,邏輯不連貫會把本應該得的分丟了。
語文考綱解讀試卷結構及命題范圍,與上年基本一致對新題型的理解和掌握要多注意
2016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在試卷結構及命題的內容范圍上和2015年相比,均保持一致,并沒有大幅度上的變動,但是新題型的理解和掌握還需要多加關注。今年又有八個省份取消了自主命題轉而統一采用全國卷,而且考試大省山東、海南也將有部分城市采用全國卷。因此全國卷大綱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的,考卷會嚴格以大綱為導向,所以,要求同學們一定要把大綱吃透。
2.充分利用教材、夯實基礎
教材是第一手資料,考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夯實古代詩文知識基礎。要注重對課本文言知識的積累,對于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等基礎知識要進行強化訓練,并做好歸納總結;名篇名句要結合文章,理解性記憶,對于默寫的詩句要注重整理易錯高頻詞匯。
3.根據題型的變化 做好專項訓練
2015年的試題中就出現了一些新題型,像“古代文學常識”題、“圖文轉換”題就要求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著重積累理解記憶,將各種類型的考查模式都做系統的知識梳理。
4.提高答題的靈活應變能力
對于選考題部分,考生一定要提高答題的靈活應變能力。近幾年的全國卷考查對選考題部分的考點和題型相對穩定,2016年也不會有大的改動,連續六年考查的都是小說和人物傳記,這兩種文本閱讀相對于2016的考生來說,仍然是備考重點。同時,建議考生重視文學類文本閱讀,如散文,實用類文本閱讀如新聞報道和人物訪談等。
5.強化審題等多項訓練
加強審題訓練、把握立意深刻新穎、加強對新鮮材料的積累并靈活運用到作文中,進而提高寫作能力。語言要講究修辭,凸顯文采,并兼具時代氣息,乃至對于文章的整體謀篇布局,這些都需要強化訓練。同時也要注意細節,例如段落字數、標點的正確應用等。
看了2017年高考備考策略總結還看:
1.高考備考工作總結
2.2017年高考數學復習策略總結
3.2017年高考歷史備考策略
4.2017年高考生物復習備考策略總結
5.2017年高考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