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必須掌握的文言文常見固定句式(2)
16.……,抑……
譯為“是……,還是……”或“……,或者……” 。
例: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伶官傳序》)——或者考察其成敗的事跡,不都是由于人事所決定的嗎?
17.是故,是以
譯為“因此,所以”。
例: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有,師之所存也。(《師說》)——因此,無論(身份)高貴還是低賤,無論年齡大還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18.所以
譯為“用來……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們離開父母親屬來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9.庸……乎
譯為“哪……呢?”
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我以道理為師,哪管他年齡比我大(還是)比我小呢?
20.其……乎(邪)
譯為“難道……嗎?”
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是他們真的不知道千里馬啊!
21.有……者
譯為“有個……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促織》)——縣里有一個叫成名的人,讀書考秀才,但是多次沒有考中。
22.與其……孰若(無寧)……
翻譯為“與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與其坐著等死,哪如奮起抵抗拯救我們村莊?
23.能無……乎
譯為“怎么不……呢”。
例: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原列傳》)——誠信卻被懷疑,忠心卻被誹謗,怎能不怨憤呢?
24.(而)況……乎
譯為“何況……呢”或“又何況……呢”。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石鐘山記》)——現在把鐘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響,又何況是石頭呢!
25.安能、何能、何得,這三種固定結構一般譯為“怎么能”。
例1:安能摧屑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怎么能讓我低頭彎腰去侍奉權貴,叫我不能開懷展笑顏!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剝絲,層層深入。
常見的固定句式的語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詞組搭配來體現。這樣的詞組搭配非常多,我們這里選擇一些重要的或易錯的來講解:
1.推測語氣
……得無……
這個詞組表示對某種情況的推測。“得無”也常寫作“得勿”、“得亡”。翻譯為“莫不是”或“該不會”。例如:
日食飲得無衰乎?(《后漢書?龐萌傳》)
翻譯為:每日的飲食莫不是減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減少了。)
2.疑問語氣
如……何 奈……何 若……何
這是三個表示相同的疑問語氣,可以翻譯為“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譯為:把太行、王屋怎么樣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憑什么,表示疑問。
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翻譯為:國家拿什么來救濟(災民)呢?
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孟子?莊暴見孟子》)
我們君王大概沒有疾病吧,(不然)憑什么能夠奏樂呢?
3.反問語氣
不亦……乎
亦是副詞,用來加強反問語氣。翻譯為“不……嗎”或“難道不……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難道不是令人高興的事嗎?
何(奚)……為?
為是表反問的語氣詞。翻譯為“哪兒用得著……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翻譯:還要報答干什么呢?
文言句式的掌握直接影響著文言句子的翻譯和文章的理解。希望能在這察漏補缺中有所裨益。下面有一些針對練習:
一.翻譯下列句子
1.巫嫗、三老不來還,奈之何?《西門豹治鄴》
2.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3.若輩得無苦貧乎?(《記王忠肅公翱事》)
4.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異?(《孟子?莊暴見孟子》)
5.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 察今》)
6.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鴻門宴》)
二.辨析下列句子的類型
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2.今成皋、陜西大澗中,立土勸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雁蕩山》)
3.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
4.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促織》
5.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積貯疏》)
6.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7.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8.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戰》)
9.八人即不能無傭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
10.“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11.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史記.屈原列傳》)
12.善哉,祁黃之論也!
答案:
巫婆、三老不回來,怎么辦呢?
該不是楚國的水土叫人善于偷盜吧?
你們該不會為貧窮而苦惱吧?(意思是你們有可能正為貧窮苦惱)
翻譯為:不肯做和不能做的具體表現用什么方法區別它們的不同呢?
像這樣尋找寶劍,不是太迷糊了嗎?
現在人家如同刀和菜板,我們如同魚肉,還辭謝干什么呢?
定語后置 定語后置 狀語后置 定語后置 賓語前置賓語前置
定語后置 狀語后置 判斷句 判斷句 被動句主謂倒裝
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推薦:
1.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表示反問句式
2.2016年高中高考文言文重點句子
3.2016高考語文必背文言文
4.高考語文文言文常識
5.2016高考語文備考策略
6.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