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毛概會議知識點整理
《毛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課程,它肩負著完善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任。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學習啦小編搜集整合了:2016毛概相關會議知識點整理,歡迎參考閱讀!
2016毛概會議知識點整理如下:
中共會議:
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即消除內亂,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爭取中華民族的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1938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中共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七屆二中全會:1949毛澤東提出“兩個轉變”,即“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國家轉變為社會主義國家”。提出提出“兩個務必”,即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艱苦奮斗的作風
中共八大:1956,董必武就加強法制建設作了發言,指出依法辦事具有兩個方面意義,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理論產生的起點
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了新的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評價,第一次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十二大:鄧小平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科學命題,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十二屆三中全會:1984,把對外開放作為基本國策
十三大:1987,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進行了系統闡述,表明黨對社會主義和中國國情認識上的一次飛躍,確定鄧小平“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構想
十四大: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中共十五大: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做出概括,將"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并且將“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進一步具體化為三個階段性目標
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是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強調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十六屆三中全會:2003,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科學發展觀在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
十六屆四中全會:2005,胡錦濤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十六屆六中全會:2006,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根據黨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精神,我國在21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新“三步走”戰略是:1.到20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億以內,人民的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到2020年建黨100年時,使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全面建設成為小康社會.3.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年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中共十七大: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可概括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中關于改善民生主要包括: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加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教育);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就業);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社會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收入分配);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管理體系更加健全(醫療)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生態目標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黨的十七大提出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寶。將“科學發展觀”寫進黨章
人民代表大會:
一大:1954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我國的一切國家權力開始由全國人民普選產生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集中行使了,逐漸向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過渡。
六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1985“一國兩制”成為基本國策
第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依法治國”入憲。
十大三次會議: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十七大報告闡述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表明了我們黨對實現祖國統一的真誠愿望和堅定原則
其他會議:
中共八七會議:主要內容有確定實行土地革命戰爭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為當前黨的主要任務,決定把進攻的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
文家市會議:制定了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黨的工作重心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
延安整風運動:1942,主要任務有反對主觀主義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整頓文風
1992南方講話,鄧小平提出“三個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87年中央工作會議: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
2005年2月胡錦濤在中央黨校專題研討班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