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六大禁忌與解決對策
當考生檔案調入學校后,由于名額所限未被所報專業錄取時,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自然擴大了本人被錄取的機會。因此,每個考生都應慎重對待。是否“服從專業調劑”必須明確表態,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著此欄不填。凡“空白”者,均作為“不服從專業調劑”對待。若“服從專業調劑”,希望考生具體寫明服從哪些專業或哪類專業,或除哪些專業以外其他任何專業的調配。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考填報志愿六大禁忌與相關解決對策。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高考填報志愿六大禁忌及相關解決對策:
禁忌一:高分低填
一些考分較高的同學,由于自信心不夠、害怕報的人太多出現撞車情況,而不敢填報自己所中意的學校及專業,導致最終錄取結果不如意。這些考生往往對自己所處的高分段整體情況、報考學校招生情況不了解。
解決對策:填報志愿前,要多方收集了解報考學校的招生情況,可以將該校近幾年的招生情況做個統計分析,同時要關注本省高分段考生人數、填報意向,以便準確填報。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老師、當地媒體及網絡中輕松獲得。
禁忌二:低分高填
這類考生由于過分的樂觀或是心存僥幸,抱著賭博的心理填報,寄希望于別人不報或是撞車,再不就是希望招生學校降分,最終導致失利。考生的這種填報心理不切實際,學校錄取分數線的劃定是根據每年的報考人數及生源質量整體考量后制定的,因此一般都是合理而科學的,除非是學校擴招,否則降分的幾率比較小。
解決對策:放棄賭博僥幸心理,根據自己的分數,參照錄取學校幾年的錄取分數線,客觀填報志愿。
禁忌三:從熱從眾
一部分各批次錄取線上下的考生,宜出現從眾及從熱盲目填報現象,即看到與自己分數差不多的學生填什么也跟著填什么,或是在這個分數段內盲目選擇熱門學校、熱門專業,最終導致自己名落孫山或是所錄非所愿。
解決對策: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喜好,然后對錄取線在本分數段上下的學校及各招生專業進行一次系統的分析與比較,同時了解一下別人的填報情況,在學校與專業愛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樣失誤率會大大降低。
禁忌四:高分亂填
一些尖子生潛意識里總以為“高分何愁嫁不出去”,因此不考慮實際情況,隨便填一個全國名校,結果馬失前蹄。(勵志名言 www.lz13.cn)相對于名校的招生名額,高分考生的數量并不少,因此各名校的招生對象選擇的余地比較大。
解決對策:高分考生要想如愿進入理想大學,填報前期工作要做好,既要了解到別的尖子生多數報的是什么學校何專業,又要對自己的優勢如愛好、科目分數(有的學校錄取有小分要求,如語言學校)進行分析,謹慎填報,避免撞車或盲目。
禁忌五:低分亂填
一些高考生由于考分不理想,加上三本以下的錄取學校太多,良莠難分,因此處在低分數段的上線考生,由于信息無法掌握全面,或是由于發揮不理想心理落差大等,在填報志愿時,便極其不負責的亂填。這樣的填報心態當然不對,是對所有關心他的人一種不負責的表現。
解決對策:端正態度,上大學最大的受益者是考生本人,能考上這背后有多少人的汗水與心血,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上大學機會。要從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入手,建議先定專業再定學校。
禁忌六:愛走極端
志愿填報時,都會設有“是否服從調配”一項。許多考生由于害怕落選,便不加考慮,在所有該項都打鉤;有的考生則又太過自信或是太執著,非此不可,因此在所有該項都打叉。
解決對策: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自己分數的排位情況進行正確分析與評估,相對在錄取前列的考生,如沒有特別原因(如有的專業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等)就盡量不考慮服從調配;而對那些相對在錄取后列的考生,如果自己特別喜歡該校,可以考慮服從調配。
用投資的心態填報高考志愿
從表面上看,填報志愿就是挑學校、選專業,關心最多的問題當然是什么名次、分數可以上什么院校,什么專業是熱門、冷門專業,3-5年以來的目標院校招生錄取分數線,未來某個專業就業會如何等等。
二十年前有個大學上,仿佛讓人能看到美好的職業前景。而如今,上大學已經變得越來越容易,能上個名牌大學卻變成更多考生及家長的期待,這個期待就意味著在未來的競爭中能夠勝人一籌。
可現實呢?很殘酷,每年這個時候,是學生畢業的時候。找工作遇到困難時,有人抱怨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或者這個專業不好考研,為了就業被迫放棄自己的專業。
當別人已經在職業生涯途中開始加速跑,甚至狂奔時,還有很多學生在不斷走彎路,一次又一次的尋找起跑點,站回到起跑線。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已經成了社會問題,問題卻出在四年前。更多的人很愿意把這樣的問題歸結于大學生擴招人多為患、經濟蕭條,而很少從自身找原因、找問題。很多學生還天真地篤定這樣的定理——“知識改變命運”,真的一定會是這樣嗎,否也!于是就有了上海海事大學的楊元元自殺事件。
上大學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機遇,是職業生涯中最要緊的關鍵幾步(高考、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升職)。上大學是第一步,務必要走好。第一步走好了,后面的路會順利許多,否則,一步錯,步步錯,至少也會步步被動。
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理念就是追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付出能獲取最大的回報、最多的積累、持久的發展潛力”。
所以我們重點關注高三考生志愿專業選擇的問題,認真分析考生選擇專業、填報志愿的門道,目的是從現在開始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職業生涯主動權。
上大學要開銷十萬、八萬的學費,甚至上百萬,以及四年多的寒窗苦讀,都是一筆巨大的投資,同時還伴隨巨大的機會成本,僅僅把目標定位于獲得大學學歷嗎?太輕率、太盲目了。
現在依然還有很多考生及家長一根筋認為讀大學要死盯專業內的東西,其實這是遠遠不夠的。大學、大學,應該是大大地、多多地學,學習書本知識,學習社會生存能力,學習待人處事,學習結交朋友,學習積極的人生態度。(勵志一生 http://www.lz13.cn)有人說“University的諧音不是由你玩四年嘛!”,我想這樣的調侃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了這里“玩”肯定是需要有智慧的“玩”,是有助于未來精彩人生的“玩”。
用投資決策的心態,審慎對待高考的院校和專業選擇,可以為這筆投資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預見性、賦予更清晰的目標和更多的智慧投入。會為孩子的職業生涯帶來持久的良性發展,獲取更好的長期回報。
所以說,科學填報志愿,合理規劃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