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寫作指導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于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高中議論文的寫作指導。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議論文有三要素:
論點——解決“證明什么”的問題。
論據——解決“用什么證明”的問題。
論證——解決“怎樣證明”的問題。
其中,論據即為議論文的“下鍋米”,缺了“米”,就“填不飽肚子”,沒了“氣力”,喊再高的口號,也難以讓別人信服。
于是有的同學在寫作中充分認識到了“有論據,議論文內容才充實,觀點才站得住腳”這一點,在堆砌素材上大下工夫,“撿到籃子里就是菜”,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又走入了另一個誤區。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正確認識論據的作用,怎樣進行選擇并運用到議論文的寫作中去呢?
【寫作技法指導】
一、論據的選擇范疇
1.名典薈萃
仔細想一下,我們會發現我們是生活在前人的經典故事的星空下,孟母斷織、望梅止渴的智慧,伯牙子期、臥薪嘗膽的志向,普羅米修斯的反抗,潘多拉盒子的災難,阿基米德的杠桿……人類文明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經典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種人類思考的結晶,燦若星辰。涉足典故的銀河,會讓我們受益匪淺。
2.名言薈萃
闡明天地萬物之道理,探究世故人情之變化。言簡意賅,包羅萬象,盡在名家名言之中。
3.經典詩句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盛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豪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撿來的鑰匙,打不開自己的門”的理性……前人將最寶貴的哲思與情感寄托在這輕盈曼妙、醇厚幽深的詩句中,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源泉。
4.名人小傳
以人為鑒,正己明治的唐太宗;橫刀一笑,舍身求法的譚嗣同;超越痛苦的天才霍金;不畏強權,世界上最偉大的拳王阿里;瞪著三輪車,無私奉獻教育的白芳禮……在蕓蕓眾生中,他們是一座座豐碑。讀他們,我們能看到自己的渺小,更能體會到緋紅的未來。
5.藝術形象
被現實不斷逼迫,最終完成反抗的林沖;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愛情的賈寶玉、林黛玉;一生不幸,孱弱消失的祥林嫂;個人奮斗,最終精神毀滅的祥子;卑微但善良的羊脂球、伽西莫多;倔強敏感,心靈高尚的簡愛……他們的命運雖來自文學創造,但卻濃縮了現實社會中每個人與生活對抗的影子。他們的風采足以令現實中的我們敬仰、反思。
6.時政人物
汶川、玉樹抗震可歌可泣的一幕幕,感動中國的一群平凡而不普通的人,伊拉克戰爭的滿目瘡痍,日本教育興國的迅速崛起……發生在身邊,而又發人深省;新鮮,而又有力。這些同樣是我們值得深入開掘的富礦。
二、論據選擇的要求
1.要真實。事實論據必須可靠、準確,不能道聽途說,斷章取義。
2.要充分。即使是真實的論據,如果不全面,其說服力也不強。論據要全面、充分才有說服力。
3.要典型。論據要典型、合榫,以少勝多。寫文章舉例證,一定要從事物的一般情況及其內部的必然聯系入手,排除偶然、個別例外的事例。要注意論據與結論的因果關系,以少勝多,以一當十。
4.要新鮮。如果非得利用陳舊的材料,也要努力開掘出新的東西來。即使同一個論據,從不同的角度去開發,也會得出不同的啟示。
議論文寫作指導:寫作細節:
認真思考
1.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就事論事。有時看上去好像沒有什么,但認真分析一下還是能夠發現問題。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了問題,這就是高瞻遠矚。
2.見微知著:也就是說,要從報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種發展的趨勢,看到一種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時兩個事物看上去沒有什么聯系,其實他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你要能把他們掛起鉤來。
注意材料
1.占有材料
2.庫存材料: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信息對做什么事情都很重要,也要以信息化來促進教學質量。信息是倉庫,有的同學說來說去就那么幾句話,就因為攝入的信息量少,所以要善于捕捉信息,占有庫存材料。
3.運用材料:在寫作時,要對儲存的材料庫進行篩選,提取你所需要的材料。
語言表達
分析提煉出了觀點,又篩選好了材料,接下來就是語言表達了。語言不在華麗,關鍵是準確、簡潔,歷來大作家們的作品看起來都不是很華麗,但卻讀起來瑯瑯上口,耐人咀嚼,而且能經得起時代的考驗,就像如今我們讀魯迅的作品,一樣能感到語言很優美。其實,大部分同學語言表達不成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材料少,立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