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擺脫“亞學習狀態”?
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十一二點才睡,書念得特別辛苦,成績卻上不來。看著孩子疲憊不堪的樣子,家長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家長的心疼可以理解,只是孩子看上去用功,卻并非學習“滿格”、狀態“滿格”,這個時候的他很可能出現一種“亞學習狀態”。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探討的是:如何才嫩而過幫助孩子擺脫“亞學習狀態”?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什么是“亞學習狀態”?
學習如果以情緒狀態來分,可分為狀態學習和非狀態學習;如果以效果來分,又可分為有效學習和無效學習。非狀態中的無效學習行為,我們稱之為“亞學習”。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處在“亞學習狀態”的種種表現。那么,孩子處在“亞學習狀態”的主要表現有哪些呢?
首先,“亞學習狀態”出現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孩子雖然按時到校上課,但他們課前既不預習功課,也不主動拿出文具、課本。有時,雖然拿出課本了,但是迷迷糊糊,心不在焉,不知道該聽什么、記什么。還有的同學搞“疲勞戰”,前一天學到很晚才睡,第二天在課堂上打瞌睡,過后后悔,晚上回家又補習,結果陷入惡性循環中。他們憑著感覺做作業,做完了也不認真檢查,一交了事。考試后,一看分數不高,就自嘆不如別人,并未對錯題進行分析、整理……時間一長,他們學不進、考不好,便陷入了“亞學習狀態”。
其次,“亞學習狀態”出現在學習管理中。學習要講究策略:聽課,要有積極等待老師講課的心理策略;記筆記,要采取有計劃地記錄、復習和整理的策略;練習,要有積累、循序漸進的策略;考試,要有反思、調整的策略。而處于“亞學習狀態”的孩子,往往忽略學習策略的調整,沒有良好的學習管理意識,表現為課桌上課本、作業亂堆,書包里資料、學具亂放,思維局限在老師布置什么就做什么。另外,他們不會提問,總是不經過深入思考就輕易提出問題,在沒有明確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時,就盲目和同學、老師討論。有的孩子學習一味求快,有量無質;有的孩子則拖拖拉拉,學習效率極低。
幫助孩子擺脫“亞學習狀態”,家長可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1.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一種優秀的學習品質。如果孩子在一堂課開始之前,鞏固了上一課的內容,預知了將要學習的內容,心理就會處于一種積極盼望的“我要學”狀態。具備了這種狀態,就能主動融入課堂的教學情境中。
積極等待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學習方法。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如果能夠緊緊跟隨老師的思路去學習、去思考,就能“愉快一堂課、輕松一整天”。同時,一堂課結束前的幾分鐘,往往是老師對這堂課學習內容的總結,因此至關重要。一位成績優異的學生深有體會地說:“這個時候,很多同學的心早就飛走了,想著趕快去玩兒。其實,只要你注意了這兩三分鐘,就能抓住這堂課的關鍵,知道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在知識網絡中的位置,完成作業時的目標性就更強了,知識也掌握得更牢固了。”
2.實施計劃學習
計劃學習就是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科學的管理,從而實現自主學習。完整的學習過程是“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學習等待—課堂學習—鞏固筆記—完成作業—反思學習—學習調整”。應該養成在學習中計劃、在計劃中學習的好習慣,如果計劃完成不了或者被打亂,應該立刻進行調整,而不是輕易放棄。同時,要把學習計劃細化,分為一天的學習計劃、一周的學習計劃、一月的學習計劃和復習迎考學習計劃,使其具有操作性。當然,計劃學習并不排斥休息,在保證學習效率的前提下,適當娛樂可以釋放學習壓力。
3.跟成功者進行學習交流
學習策略共享是有效學習的關鍵。跟成功者進行深入的學習交流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交流中,孩子不僅能分享同學成功的喜悅,還可以拿自己的學習方式與之比較,實現對自己學習系統、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的修改和完善。由于交流是同學間的事,自由而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緩解因學習競爭產生的緊張、焦慮情緒。跟成功者在一起,感受到的是拼搏的激情和向上的動力,而這也正是處于“亞學習狀態”的孩子所缺少的。
4.學會反思
很多孩子費盡心力學習而成績不好,主要是沒有及時反思,沒有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會學習的孩子,他們常常通過反思來加快學習進程、提高學習質量。可以這樣說,沒有反思,就沒有學習的突飛猛進。學習講究高效、快捷,不僅僅要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快速掌握知識,還要及時反思。如果不能及時反思,持續一段時間才發現自己已經落后,那么想追趕都來不及了。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想辦法解決問題。
高三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擺脫“亞學習狀態” ?
對于正在備戰高考的高三考生來講,建立合理的目標設置能提升自信心水平,提升備戰的動力;而不合理的目標設置會降低自信心水平,從而導致不戰自敗。那么,高三的學生應該怎樣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呢?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學習目標的建立與自己無關,或是覺得無從下手。其實,這些想法都不準確。我們在下面幾點建議供高三家長參考,希望您能科學正確地引導孩子設置出合理的學習目標,提升自信心水平,一步步走進自己心目中的大學。
第一,目標主要由孩子自己設置。
身邊不乏有的家長全盤規劃自己的孩子,上什么大學和專業都要聽父母的。其實,大到報志愿,小到制定學習計劃,這些最終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您能夠正確的引導孩子自己制定目標,那么他在朝著目標努力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是有主動支配權的,對整個目標有很好的控制能力,這樣學習過程是快樂的,并且成功的機率會很大。
第二,設置的目標既要有挑戰性又要有可實現性,以孩子最好成績為參考。
一個合理的目標應該是在孩子最好成績的基礎上稍微高一些的。我們必須要保證孩子通過努力能夠實現,至少是離目標相差不遠。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在努力后的成就感,從而提升自信心水平。家長應該注意對于成績不是特別好的學生來說,切忌不要把目標大學設置的過高。如果把目標設置的過于高,很可能導致孩子喪失信心和學習的動力,甚至會導致懷疑自己并使焦慮水平提高。
第三,每次考試后要反思成績。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將現有的成績與既定的目標進行比較,這樣才有利于目標的調整和動機的激發。它告訴我們兩個方面的信息:一方面,目標設置得是否合適,是否有必要進行修改;另一方面,對學生努力的程度進行評價,看是否達到了實現目標的要求。
第四,設置多極化目標。
家長要引導孩子設立多級目標。因為高考的形勢復雜、競爭十分激烈,為減輕心理壓力,建議設立多級目標。但是所謂多級,一般也不超過如下三級:
(1)最理想目標:超水平發揮時應達到的目標。
(2)最現實目標:正常發揮時應達到的目標。
(3)最低限目標:無論出現什么意外情況,也應奮力達到的目標。
這樣做會避免那些“不成功便成仁”式的單一目標所造成的心理負擔,會更有利于現實目標的實現。但是,如果目標級數太多,目標本身也就失去了動機作用。
進入高三,孩子們的心理壓力普遍比較大,我們家長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幫助自己的孩子適當的減輕學習的壓力,除了保障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之外,也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適時調整高壓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