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三測試題
語文必修三測試題
B、寒暄 渲染 軒然大波 喧賓奪主
C、撲空 樸素 前仆后繼 鋪張浪費
D、船舷 弦外之前 嫻熟 懸崖勒馬
2、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不記其數 星羅棋布 唉聲嘆氣 馳騁
B、英雄輩出 隨聲附和 迥然不同 抱歉
C、跋山涉水 貌和神離 暗然失色 部署
D、直接了當 陳詞濫調 一愁莫展 瀆職
3、依次填入空缺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①其實似家似寄,我亦 不清。
②她就是這部小說中女主人公的 。
③我國著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久將去瑞典參加 儀式。
A、分辨 原形 受獎 B、分辨 原型 受獎
C、分析 原型 授獎 D、分析 原形 授獎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面對這奇景,語言中的一切華麗詞藻都黯然失色。
B、開學典禮上,校長的演講拋磚引玉,充滿激情,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
C、這次文藝演出準備得很充分,大部分節目都表演得繪聲繪色。
D、人才招聘現場人來人往,擠得不可開交。
5、下列各句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
A、縣里的通知說,讓趙鄉長本月15日前去匯報。
B、他有一個女兒,在醫院工作。
C、這次考試不難,但由于他準備得不夠充分,差點就沒及格。
D、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6、下列標點符號,沒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老師說了聲:“下課!”就走了。
B、他當時大概七、八歲,還不太懂事。
C、“怎么了,你?”女人問道。
D、你是今天走呢?還是明天走呢?
7、下列句子修辭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們中學生應該多讀讀魯迅。(借代)
B、從這里只能看見巴掌大的一片天空。(夸張)
C、面對困難,他就像他哥哥一樣,絕不屈服。(比喻)
D、然而,我快樂的太早了,人生畢竟還是一個荊棘叢,絕不是到處都盛開著玫瑰花。(比喻)
8、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敘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國策·齊策》,鄒忌是齊國人,本文寫了鄒忌規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
B、“小李杜”是指李商隱和杜牧,他們是中唐代表詩人。
C、杜甫是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
D、《雅舍》是梁實秋享譽海峽兩岸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開篇之作,“雅舍”是他抗戰時期的住所。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9—11小題
有一種小甲蟲,叫象鼻蟲,它的眼睛是復眼,呈半球形,許多小眼排列在曲面上。在飛行中,不同的小眼是在不同的時刻看到外界同一個物體的。象鼻蟲根據各個小眼看到同一個物體的時間差以及在此期間飛過的距離,可以很快地“計算”出它相對于地面的飛行速度。它的眼睛竟是天然速度計。模仿象鼻蟲復眼的這種功能原理,人們研制成了一種測量飛機著陸時相對于地面的飛行速度的儀器——地速計,已經在飛機上試用。這種地速計也可以用來測量導彈攻擊目標時的相對速度。
9 、這一段文字的說明重點內容是:( )
A .象鼻蟲 B .象鼻蟲的眼睛特點
C .象鼻蟲復眼的功能及仿生成果 D .地速計及仿生依據
E .天然速度計及仿生依據 F .怎樣研制地速計
10、象鼻蟲可以很快地“計算”出它相對于地面的飛行速度,“計算”一詞加了引號,是因為:( )
A .表示強調,象鼻蟲不會計算 B .表示功能特別,象鼻蟲會計算
C .表示否定,象鼻蟲不會計算 D .表示借用,象鼻蟲不會計算
11 、“它的眼睛竟是天然速度計”這句話的作用是:( )
A .表示判斷,以歸納象鼻蟲眼睛的作用
B .表示比喻,眼睛象天然速度計
C .表示驚訝,眼睛的作用出乎意料之外
D .表示比喻,用“打比方”對象鼻蟲眼睛說明
12、“模仿象鼻蟲復眼的這種功能原理”,“這種”一詞指代的是:( )
A .“眼睛是復眼,呈半球形,許多小眼排列在曲面上”
B .“很快地‘計算’出它相對于地面的飛行速度”
C .“在飛行中,不同的小眼是在不同的時刻看到外界同一個物體的。”
D .“小眼看到同一個物體的時間差。”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15題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3、下列詞語中加點詞釋義正確的一項是 ( )
A、蘇子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
順流而東(向東進發)
C、釃酒臨江(斟酒)
漁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島)
D、駕一葉之扁舟(小船)
渺滄海之一粟(眼淚)
14、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
例句:何為其然也
A.托遺響于悲風
B.石之鏗然有聲者
C.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15、對這段文字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這段文字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來寫。主客問答是賦的傳統手法,一般說來,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話從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運用比喻的手法,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變化,寫得具體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這段文字將情、景、理有機結合,實質上是蘇軾貶謫生活中苦悶心緒的流露,但從全文來看,蘇軾并沒有沉浸在這種苦悶之中。
D.作者描繪了“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景象,意在抒發自己急欲建功立業的豪情。
第II卷 (非選擇題 共105分)
四、默寫(5分=1分*5)
16、垂死病中驚坐起, 。
17、宮女如花滿春殿, 。
18、萬里悲秋常作客, 。
19、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
20、想當年,金戈鐵馬, 。
五、閱讀理解
(一)(共18分)
只說林沖就床上放了包裹被臥,就坐下生些焰火起來。屋邊有一堆柴炭,拿幾塊來,生在地爐里。仰面看那草屋時,四下里崩壞了,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①林沖道:“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尋思卻才老軍所說,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來吃?②便去包里取些碎銀子,把花槍挑了酒葫蘆,將火炭蓋了,取氈笠子戴上,拿了鑰匙,出來把草廳門拽上。出到大門首,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帶了鑰匙,信步投東。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
21、本段文字選自課文 ,作者 。(2分)
22、給加點字注音(3分)
拽( ) 迤邐( )
23、劃線句子①和②分別運用了哪種描寫方式,各自說明了什么?(8分)
①
②
24、本段是如何描寫風雪的?其作用是什么?(5分)
(二)(共12分)
二 三峽猿歌
有一首《巴東三峽漁者歌》,收進清代人編輯的《古謠諺》中,讀來最是凄哀感人: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
這支古民謠不知作于何代。從文體上看,再遠也不會遠于漢代吧?它反映了長江漁夫的辛勞漂泊之苦。猿聲悲鳴,令人酸鼻。
南北朝時期的蕭繹,有一首寫巫峽的詩,和前邊提到的巴東漁歌非常相似:寒夜猿聲徹,游子淚沾裳。
仔細體味,覺得它和那首漁歌之間存在著互為影響的痕跡。不知是文人影響了民謠,或是民謠影響了文人?按正常規律,應該是后者。但還不能說這首民謠對后來之作是最早的影響。最早發現猿在“啼”的,應該是我國第一個大詩人屈原。他在《九歌》中,已經唱出“雷隆隆啊雨淋淋,猿凄凄啊徹夜鳴”了,屈原筆下的猿聲悲凄的基調,已被歷代文人唱了兩千多年了。
索性把這種詩句摘錄一些,排列起來,也頗有意思的:
猿聲出峽斷,月彩落江寒。——隋,崔信明
若為教月夜,長短聽猿聲。——隋,崔仲方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唐,高適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里長。——唐,李白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唐,杜甫
瑤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聽老猿。——唐,李賀
巫峽蒼蒼煙雨時,青猿啼在最高枝。——唐,劉禹錫
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唐,白居易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宋,陸游
從這些詩句看來,這里有寒猿,啼猿,催淚之猿,泣月之猿,入夢之猿。總之,這猿聲是不斷的,綿長的,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頭的。
它也反映了古代旅人的一葉木舟、一只櫓、一片帆、一根纖繩的漂泊遠行之苦,三峽的寂寞幽長之苦。不是愁如一江春水,是愁聽兩岸猿啼。
宋代陸游乘官船從西陵峽口到瞿塘峽出口,竟用了二十天時間。其中西陵峽中的黃牛峽,要走三天(而現代輪船只不過一二小時)。李白對此有詩道:“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過一次三峽,足可催人生出白發來的。怪不得行人要和兩岸猿聲同悲了。
這是那古遠的,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的嗚咽。
25、三峽猿歌有什么共同特點?它反映出什么?(4分)
26、倒數第二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2分)
27、作者斷定《巴東三峽漁歌》“再遠也不會遠于漢代”,其根據是什么?
(3分)
28、“這是那古遠的,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的嗚咽”一句中,“這”指代的是下列哪首詩所反映的思想感情?(3分)( )
A、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
B、唱到竹枝聲咽處,寒猿暗鳥一時啼。
C、猿聲出峽斷,月彩落江寒。
D、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六、寫作
29、下崗工人鄧勇近期因母親生病住院,需向朋友羅剛借款2180元,3個月后歸還。請你以鄧勇的身份寫一張借條。(10分)
30、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詩經》中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詩句,唐代的孟效也寫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在空谷中的喊話,你沒有必要期望要誰聽到,但那綿長悠遠的回音,就是生活對你的最好回報。
請以“回報”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不少于700字。
看過“語文必修三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