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高二語文試題
新課標高二語文試題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
A.眼瞼(jiǎn) 逾期 角(jué)力 談笑風聲 綿(mián)薄之力
B.獎掖(yè) 噪動 戕(qiāng)害 孩提時代 分(fèn)內工作
C.標識(zhì) 果脯 按捺(nà) 權宜之計 無恥讕(lán)言
D.翹(qiáo)首 海嘯 瘦削(xiāo) 指手畫腳 渾(hún)渾噩噩
2.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
①為美盟國而又與朝鮮有關系的澳大利亞表示,將對朝鮮威脅進行核 提出抗議。
②日本首相訪華,顯示了日本希望打破目前中日關系僵局,以訪華為 改善兩國關系
的愿望。
③“中國年”活動將組織近200項活動,內容 政治、經濟、科技、人文等方面,以
展示中國歷史文化和改革進程。
A.實驗 時機 包含 B.試驗 契機 包含
C.實驗 時機 涵蓋 D.試驗 契機 涵蓋
3.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 )
A.位于眉山市的“三蘇祠”園內廊廡相連,池沼掩映,竹木參天,殿宇軒敞,極具南國流風遺韻。
B.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為了讓觀眾不錯過每場比賽的觀看時間,首都各大報紙屆時將特別登出轉播時間表,人們可以按圖索驥。
C.迎面一聲招呼,回頭一處微笑,其實溫暖早就在我們身邊了。只是它像水氣一樣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渾然天成而不覺了。
D.網絡新病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威脅著計算機的安全,也考驗著你我的心理素質。
4.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最恰當的一項是 ( )
A.4年過去了,曾經的石油大國如今卻能源短缺、食品匱乏、物價飛漲、失業嚴重, 2700萬伊拉克人面前的經濟重建之路依然布滿荊棘。
B.他在會議上強調,這些資源將在近期內加速評估,“必須從根本上緩解我國礦產資源‘大瓶頸’、‘大制約’的嚴峻局面。”
C.2月6日下午,中南海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名人:建筑工人、鄉村醫生、出租車司機……應溫的邀請,12位基層代表走進國務院第一會議室。
D.家鄉離得遠了久了,往往使人愁腸百結。比如唐代詩人劉皂《渡桑乾》詩里一二兩句“客舍并州數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表達的就是這種感情。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
A.各地廉租房、限價房政策的相繼出臺,使近年來一路飆升的房價得到了控制,讓老百姓倍感溫暖。
B.一年一度的廣告招標活動已塵埃落定,寶潔公司以3.49億元的天價蟬聯了央視廣告標王的寶座。
C.這些大分子會在腸胃里聚集沉淀,從而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腹脹、溏便、食欲不振。
D.書寫雜亂的藥方,連權威專家都看不懂,如果是普通患者,或者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看起來絕對是天書。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大自然向人類傳授靈感
余家駒
事實證明,作為自然界高等智能動物的人類并非萬能,人類的許多創造和設計靈感來自自然界的其它生物。100年前飛機的誕生來自于人類幻想能像鳥類那樣翱翔于藍天的靈感;汽車誕生后。為了改善其外型,提高其性能,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師們就曾借助潛水艇潛到加勒比海中,觀察魚兒游過舷窗時留下的優美曲線尋找設計靈感。當時風靡一時的福特雷鳥敞篷轎車的設計靈感說不定就是來自某一種深海鯊魚。隨后出現的奔馳SECcoupe、雷諾Twingo及馬自達121等也都具備某種動物的神態。
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自然界中的許多物種不僅能讓我們從其外型獲得某種創作上的靈感,而且還能向我們提供一些今天我們在各工程領域內所遇難題的解決方案,正如有的科學家所說的那樣,我們人類應該向這些聰明的生物學習。舉例來說,螞蟻有助于解決交通模式問題,蜜蜂可讓你借鑒到空氣動力學上的訣竅。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生物學家弗朗西斯-拉特尼克思曾撰文引用廚蟻覓食來說明這一觀點。他說,從這些覓食的廚蟻極有效率地來來往往運送食品的實踐中,他找到了一個被他稱為“說來容易解決難”的問題。這些廚蟻設計了一個化學路徑模式,在這個模式中三條路徑的結合點形成了一個Y。Y的莖干或是通向它的巢穴或是離開它的巢穴,這條莖干也與兩條手臂在一個廣角上相交,而兩條手臂構成了一個大約60度的小內角,廚蟻有著很強的幾何本能,它能夠感覺出多個角度間的差異而選擇一條正確的路徑。他認為,小昆蟲很有可能已經設計出了很多種解決覓食問題的方案,我們應該關注它們,因為“人的生活越來越依賴工程系統,必須使我們的工程系統有效地運行以解決類似的問題”。
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也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蜜蜂與大黃蜂有一些可供人類分享的智能。這些振翅飛行的小昆蟲把空氣動力學帶入了一個傳統理論無法觸及的領域。科學家們發現,這些小蜂設計了一套不同于大多數飛蟲的飛行系統。一些小昆蟲靠大弧度地擺動翅膀來飛行,而蜜蜂的雙翅活動的弧度要小得多但振動的頻率相當高。這種小弧度高速度的翼動賦予這些蜜蜂一個更寬廣的力度,這是其它昆蟲無法享受到的。當這類靈感被用于軍事上的時候,軍事科技便會產生日新月異的進步。比如,烏賊體內有能分泌黑色液體的囊狀物,遇到攻擊者便會釋放出黑色液體,誘使攻擊者上當。據此,潛艇設計者們就設計出一種酷似袖珍潛艇的魚雷誘餌,既可保持原潛艇的航向和航速繼續航行,也可模擬噪音、螺旋槳節拍、聲信號和多普勒音調變化,令敵方潛艇或攻擊中的魚雷真假難辨。
為解決超高速殲擊機駕駛員在突然加速爬升時因腦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航空設計師從長頸鹿身上獲得靈感,設計出了抗荷服。眾所周知,長頸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大腦和心臟的距離約為3米,完全是靠高達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壓把血液送到大腦的。奇怪的是,長頸鹿在飲水時就不會因大量血液涌上大腦而發生腦充血或血管破裂的問題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原來是長頸鹿身上的一層厚厚的皮箍住了血管,從而控制了它的血壓。根據這一原理,設計師們便設計出這種新穎的“抗荷服”,當飛機加速時,“抗荷服”既可自動壓縮空氣,還能對飛行員的血管產生相應的壓力。
你是否想到,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的設計靈感竟是來自小小的蝴蝶?當受到陽光強烈輻射時,衛星表面的溫度會高達2000℃;而在陰影區域,衛星表面的溫度會下降到零下200℃左右,這對衛星上的精密儀器儀表的危害極大。人們發現,蝴蝶身體表面生長著一層細小的鱗片,這些鱗片有調節體溫的作用。每當氣溫上升、陽光直射時,鱗片自動張開,以減少陽光的輻射角度,從而減少對陽光熱能的吸收;當外界氣溫下降時,鱗片自動閉合,緊貼體表,讓陽光直射鱗片,從而把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科學家據此為人造地球衛星設計了一種猶如蝴蝶鱗片的控溫系統。
6.推論“作為高等智能動物的人類并非萬能”的依據,最準確的一項是( )
A.人類早就有像鳥類那樣翱翔藍天的遠大夢想。
B.自然界中的許多物種經歷了數百萬年的進化,顯然要比人反應靈敏。
C.大自然的其它生物為人類提供許多創造和設計的靈感。
D.人的生活越來越依賴工程系統,必須使我們的工程系統有效地運行以解決類似的問題。
7.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大自然向人類傳授靈感”的一項是( )
A.魚兒游過舷窗時留下的優美曲線幫助設計師找到設計靈感。
B.小小的蝴蝶幫助科學家設計出了人造地球衛星的控溫系統。
C.潛艇設計者受烏賊受到攻擊時釋放黑色液體的啟示,設計出魚雷誘餌,用于迷惑敵方。
D.長頸鹿的大腦與心臟的間距約為3米,完全是靠高達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壓把血液送進大腦的。
8.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上世紀50年代,美國福特公司設計師改善汽車外型時,確信無疑地受了某種深海鯊魚的啟示,設計出了福特雷鳥敞逢轎車。
B.廚蟻能感覺出某個角度間的差異而選擇一條正確的路徑,這是它幾何本能的顯現。
C.蝴蝶鱗片的開合,有利于調節體溫。氣溫上升、陽光直射時,鱗片張開,可通過減少陽光的輻射角度來減少對陽光熱能的吸收;溫度下降時,鱗片閉合,借陽光的直射把體溫控制在正常范圍內。
D.小弧度高速度的翼動賦予小昆蟲一個更寬廣的力度,當這類靈感被用于軍事上的時候,軍事科技便會產生日新月異的進步。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苦齋記
劉基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1]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2]皆蒼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風。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樂生焉。于是鮮支、黃蘗、苦梀、側柏之木,黃連、苦杕、亭歷、苦參、鉤夭之草,地黃、游冬、葴、芑之菜,櫧、櫟、草斗之實,楛竹之筍,莫不族布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嚙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3]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4],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游,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攜童兒數人,啟隕籜[5]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泠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 ,相為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為樂,而不知苦之為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于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于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御蓬藋[6]。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趙子曰:‘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
【注】[1]處:指處州府,治所在浙江麗水縣。龍泉縣屬處州府管轄。[2]巖崿(è)山崖。[3] 瀄滵(jiémì):水疾流的樣子。[4]吹沙:魚名。似鯽魚而小,常張口吹沙,故名。[5]籜(tuò):筍殼。[6]御:用。蓬藋:謂用逢蒿、藋草來墊蓋。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初食頗苦難 苦難:很苦以至難以下咽
B.茹啖其草木之荑 茹啖:吃
C.燕坐于華堂之上 燕坐:安坐
D.出入必輿隸 輿隸:駕車馬的仆役
10.下列各組句子里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
A.劍溪之水出焉 然力足以至焉
B.久則彌覺其甘 故木受繩則直
C.是人之所謂樂也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D.吾聞井以甘竭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11.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都能說明“樂與苦,相為倚伏”的一項是( )
①初食頗苦難,久之彌覺其甘 ②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③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④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 ⑤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⑥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面是對這篇文章的具體分析理解,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個“苦”字,作為貫穿全文的脈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足之所至,無往而非“苦”也。
B.“情緣景生”、“景與情會”,前一部分的事與景和后一部分的情與理有機結合,渾然一體。
C.作者運用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化景為趣,化趣為理,啟發人們正確看待艱苦的環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議論閃耀著作者思想的光輝,通俗而深刻地闡明了“苦之為樂”和“苦生于樂”的道理,作者的“苦樂觀”和孟子、趙子的相同。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2分) (2)莫不族布而羅生焉(2分)
(3)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于不測(2分)
(4)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2分)
(5)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2分)
1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塞上聽吹笛 從軍北征
高適 李益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磧里征人三十萬, 一時回首月中看。
①兩詩都描寫了“雪”和“月”,在詩中分別起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4分)
②這兩首詩是如何表現征人思鄉之情的?請簡要分析。(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個小題)(6分)
(1) ,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而常關。(《歸去來兮辭》)
(2) ,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歸去來兮辭》)
(3)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 。(《滕王閣序》)
(4)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陳情表》)
(5) ,寧移白首之心? ,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6)但以劉日薄西山, ,人命危淺, 。(《陳情表》)
五、(12分)
16.請篩選、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擬寫“分時度假”的定義。要求語言簡明,條理清楚,60字左右。(4分)
分時度假作為一種休閑度假方式,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阿爾卑斯地區。它需要有關機構先與當地酒店或度假村簽訂協議,將客房使用權每年按周劃成52份,用鎖定且優惠的價格按份銷售給顧客。這樣,顧客就擁有了在一定的期限內在這一住所部分時段的一周產權,同時還享有轉讓、饋贈、繼承等系列權益。顧客通過交換系統與世界各地類似產權的擁有人進行交換,就可以前往世界各地住宿,從而實現了低成本旅游度假的目的。
17.隨著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逐漸受到關注,大學生實習與就業息息相關,它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和競爭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某媒體在網上就大學生實習問題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①您最希望通過實習獲得什么?
工作經驗 69%
實習鑒定 7%
正式工作機會 21%
其它 3%
②您最希望通過實驗提高哪方面的能力?
專業技能 21%
人際交往能力 26%
實踐能力 51%
其它 2%
請整合以上兩組數據的主要信息,并給高校就大學生培養提出合理建議。(4分)
結論: (2分)
建議: (2分)
18.由山東省慈善總會等單位發起的“同系愛心節”大型公益活動4月7日在濟南啟動,活動的目標是“讓奉獻成為一種社會風尚,塑造具有時代意義的社會公益品牌”,并倡議5月18日(諧音“我要幫”)為山東省“慈善日”,這將是全國率先設立的首個“慈善日”。假如你是一名志愿宣傳者,請你運用修辭手法,擬說一句富有號召力或感染力的話,20個字左右。(4分)
六、(18分)
本題為選做題,考生必須從所給(一)(二)兩題中任選一題作答,不能全選。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榜 樣
峰子最后還是選擇了回家鄉教書。當同學們都去火車站送他時,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壯的古詩: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先到縣教育局報到,簽了字后,辦公室的同志瞪著一對金魚眼問,你是師大畢業的?峰子什么話也沒說,背起兩大袋子書和行李,頭也不回地搭車回了家。
父親見峰子回來了,遠遠地迎了上去,說,工作好了吧?
峰子沒吱聲,把行李往父親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說,省晚報讓去做記者,沒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學校教書。”
父親顫著聲問,是不是在學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評三好生呢,怎會犯事?”峰子坐了下來。
“那怎么回這破村?”
“因為學校里少老師。”
父親愣了好一陣,嘆了口氣便去張羅著煮面條。
峰子早沒了娘。他看著駝了背的父親,心中不由惴惴的慌:父親要是罵他一頓,或者打他一記耳光,他的心里也許會好受一點。
吃過面,峰子便去村里的學校找校長。
說是學校,其實不過一層四間的茅草土坯屋,屋旁豎著一根四五米高的杉木,上頭飄著一面早已發白的旗。而且長年留校工作的,也只校長一人。
峰子在學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長,校長正戴著那副掉了一條腿的老花眼鏡在地里侍弄自己種的蔬菜。
峰子輕輕地喚了一聲,校長。
校長回過頭,眼鏡差點就掉到了地上。他見了峰子,臉上的笑便浮了上來,說,峰子回來了。
我是來向您報到的,我也來學校教書,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校長激動得什么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汪著淚,用沾著泥土的手緊緊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長破例炒了一盤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長一邊喝酒一邊說,想你考上大學那年,學校里的娃兒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當榜樣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總有東家西家的請他到家里吃飯教課,說是要自家的娃子學學他的樣。
可是,這一年暑假過去,也沒見哪家有人來請他。和鄉里鄉親的見了,還有人不相信地問:“峰子,你真回村里教書?”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開學了,報到的學生竟爆減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長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師多了,學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冊挨家挨戶去問,問來問去,都回答說:我家的娃兒不念書了,過兩年讓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說,孩子還小,怎就不讓念了?
念了書沒用。
怎沒用?念了書可以考大學啊。
對方就不吭聲了,任峰子怎么勸說也沒用。等峰子一腳跨出大門,后邊就傳來輕輕地咕囔:上了大學又怎啦,還不照樣回家種地……
這話刺得峰子的心一陣陣地疼。
跑了幾天,來報到的孩子沒見增多。倒是縣教委捎了信過來,說是讓峰子去領“扶貧助學志愿者”獎章,他成了縣里好幾萬教師的榜樣呢……
19.怎樣理解文章第一段的“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壯的古詩:壯士一去兮不復返”?(4分)
20.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峰子回鄉后父親、校長、鄉親們對他的不同態度。(4分)
21.結合全文分析“榜樣”有哪些含義。(4分)
22.從人物形象塑造、情節、行文語言特點中任選一個方面寫一段評論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18分)
“于丹式解讀”:傳播文化經典引起學界關注
近一段時間,于丹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人物。一邊是她的書銷售得異常火爆,先是《于丹<論語>心得》暢銷,緊接著,《于丹<莊子>心得》新書簽售活動創下日簽售1.5萬冊的紀錄。另一邊是人們對于丹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衰一是。在簽售會當天,一位男士沖入簽售會場,脫去外套,露出T恤,上面赫然寫著“孔子很著急,莊子很生氣”幾個大字,以示抗議。3月2日,中山大學博士徐晉如聯合清華大學、暨南大學等知名高校的幾位學生在天涯網上,貼了一篇《我們為什么要將反對于丹之流進行到底》的貼子,稱于丹“用《心靈雞湯》般的語言來猥褻孔子”、“把人文理論庸俗化和媚俗化”,甚至希望“《百家講壇》應立即讓于丹下課,首向全國人民公開道歉”。這此學生聯名表態“要將于丹抵制到底”,回帖者眾多。撥開現象看本質,深究其本,所有紛爭都指向一個焦點:傳統經典應如何解讀?
現在有“大話”經典、“水煮”經典、經典“心得”、“品”經典,等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個性化的方式對傳統經典改寫、解讀,似乎成了一股風氣。對這種現象,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只要它的立意有可取之處,并且不以嚴肅的學術研究自居,就仍然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于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解讀是從‘學術金字塔’的塔尖走下來、與民眾分享文化利益的一種嘗試,采用的是‘心得’的方式,而非嚴肅的學術教材,這種解讀并未傷害社會的群體記憶。”另一方面,經典的意義也是雙面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會束縛人們的思想或被保守主義者加以利用。個性化的、非學術化的解讀,在一定的語境中能夠起到解放思想、開放經典的作用。
長期從事文獻傳播學研究的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周慶山認為,于丹的成功之處在于借助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大人主流媒體解讀經典文本,既迎合了國學熱的文化潮流,更滿足了公眾在社會急劇轉型期大眾閱讀期待心理,即尋求通過權威經典來找尋解脫精神壓力乃至迷茫的良方與答案。
然而,這是否就意味著對傳統經典的解讀可以隨心所欲、毫無顧忌呢?周慶山提出,通過大眾媒體對一種經典知識和文本進行闡釋要嚴肅認真,盡量避免誤讀。同時,媒體的傳播不能過分追求收視率和轟動效應,還要考慮社會效益和文化影響,這就要把握好一個度,這個度可以用“信、達、雅”三個傳播原則來概括:要準確把握經典的基本精髓,要易于被公眾理解接受,要有較高審美價值。他覺得這也是今后類似的傳統文化資源開發與傳播活動中要注意的問題。
周慶山表示,經典傳播的理想生態環境應該是在嚴謹把握經典文本基本精髓的基礎上,采取諸如電視、電影、戲劇、多媒體甚至漫畫等多種方式加以傳播,傳播方式只是一種形式,本質意義上還是要避免對經點文本的誤讀甚至歪曲。無論如何,作為有著博大精深文化底蘊的中國來說,有很多的傳播資源可以發掘,而發掘時要當心別把它弄得支離破碎。
在研究者認為,中國的傳統經典歷經幾千年風雨,不但沒有被割斷卻日漸升溫甚至火爆起來,再一次反應了傳統經典頑強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人們希望從中獲取心靈和生活上的指導,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這也呼喚著傳統經典從學術圣壇走向民間,走到人們的生活中。這對文化傳播者來說既是商機,又是一個不能回避的歷史責任。“于丹式解讀”再一次反映出傳統經典走入民間的可能性與必然性。
一位學界人士指出,隨著更多的關于傳統經典的文化產品投入市場,對傳統經典的解讀會形成一個買方市場,經歷了這樣或那樣的文化沖撞,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貨比三家”,他們也許不僅僅是讀了一本《于丹<論語>心得》而已。這些人可能無心去翻閱朱熹的《論語集注》,但會去看看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劉寶楠的《論語正義》或李澤厚的《論語今讀》,也可能去讀讀南懷謹著的通俗易懂的《論語別裁》。經過歲月的篩選而沉淀下來的文化產品,終究有其魅力所在。 (《光明日報》2007年03月19日,有刪改)
19.一方面是于丹的書銷售得異常火爆,另一方面她又遭到強烈反對,兩方面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20.用個性化的方式對傳統經典進行解讀,似乎成了一種風氣。作者認為,“對這種現象,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其理由是什么?(4分)
21.經典的傳播呼喚合理的文化傳播生態環境,從文中看,這種環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6分)
22.傳統經典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你認為當今社會,人們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從傳統經典中受益?(4分)
七、(60分)
23.任選一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要求:①自擬題目。②自定立意。③文體特征鮮明。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車里,往往是一個讓人心情壓抑的地方,這里沒有對話,乏有微笑,只有一張張毫無表情的臉。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體記者在中國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說:“清晨,空氣是那么清新,掃過水的街道濕漉漉的,沒有灰塵拐起。太陽已經升上來了,金色的光輝從高樓大廈間斜射過來,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們經過了一夜的酣睡,該精神抖擻才對,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們的表情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將來臨般嚴肅?”
材料三:當今社會人們笑容缺失的現象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沒有”為題,對這一現象做了一些探討。
全面理解以上三則材料提供的信息,根據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以 “人生態度與生存狀況”為話題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