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期末復習試卷(2)
24.關于下列圖解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基因自由組合規律的實質表現在圖中的④⑤⑥
B.③⑥過程表示減數分裂過程
C.左圖中③過程的隨機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
D.右圖子代中aaBB的個體在aaB-中占的比例為1/16
25菜豆是一年生自花傳粉的植物,其有色花對白色花為顯性。一株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某海島上,該海島上沒有其它菜豆植株存在,三年之后開有色花菜豆植株和開白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
A.3:1 B.15:7 C.9:7 D.15:9
26.孟德爾通過雜交實驗發現了一些有規律的遺傳現象,通過對這些現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遺傳的兩個基本定律。在下列各項中,除哪項外,都是出現這些有規律遺傳現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A.F1體細胞中各種基因表達的機會相等
B.F1形成配子時各種基因傳遞的機會相等
C.F1自交時,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
D.F1自交后,各種基因型個體成活的機會相等
27.在西葫蘆的皮色遺傳中,已知黃皮基因(Y)對綠皮基因(y)顯性,但在另一白色顯性基因(W)存在時,則基因Y和y都不能表達。現有基因型為WwYy的個體自交,其后代的表現型種類及比列是( )
A.2種,13:3 B.3種,12:3:1 C.3種,10:3:3 D.4種,9:3:3:1
28. 小麥麥穗基部離地的高度受四對基因控制,這四對基因分別位于四對同源染色體上,每個基因對高度的增加效應相同且具疊加性,將麥穗離地27CM的mmnnuuvv和離地99CM的MMNNUUVV雜交得到F1,再用F1代與甲植株雜交,F2代離地高度范圍是36-90CM,則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是()
A MmNnUuVv B mmNNUuVv C mmnnUuVv D mmNnUuVv
29.人體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具有很強的攝碘能力。臨床上常用小劑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療某些甲狀腺疾病,但大劑量的131I對人體會產生有害影響。積聚在細胞內的131I可能直接( )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點后的堿基引起基因突變
B替換DNA分子中的某一堿基引起基因突變
C造成染色體斷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體結構變異
D誘發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基因突變并遺傳給下一代
30. 某植株的一條染色體發生缺失突變,獲得該缺失染色體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體上具有紅色顯性基因B,正常染色體上具有白色隱性基因b(見下圖)。如以該植株為父本,測交后代中部分表現為紅色性狀。下列解釋最合理的是
A.減數分裂時染色單體1或2上的基因b突變為B
B.減數第二次分裂時姐妹染色單體3與4自由分離
C.減數第二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自由組合
D.減數第一次分裂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31.某對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出了一個紅綠色盲的兒子和一個表現型正常的女兒,該女兒與一個表現型正常的男子結婚,生出一個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的概率是( )
A.1/2 B.1/4 C.1/6 D.1/8
32.鳥類幼鳥的性別由性別染色體Z和W所決定。鳥類的年齡很小時,很難確定幼鳥的性別。是在進行商業生產時確定幼鳥的性別卻很重要。利用遺傳標志物,通過雜交,能使不同性別的幼鳥產生不同表現型。遺傳標志物應位于哪一條染色體上,選擇哪種雜交類型才會使雜交后代的雌鳥和雄鳥產生不同的表現型 ( )
A.位于Z染色體上,隱性表現型的雌鳥與顯性純合子雄鳥雜交
B.位于W染色體上,隱性表現型的雌鳥與隱性純合子雄鳥雜交
C.位于Z染色體上,顯性表現型的雌鳥與隱性純合子雄鳥雜交
D.位于Y染色體上,顯性表現型的雌鳥與隱性純合子雄鳥雜交
33 圖為神經—肌肉連接示意圖,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刺激圖中的肌肉,電流表的指針將偏轉2次
B.刺激M點引起的肌肉收縮不屬于反射現象
C.興奮傳到突觸后膜時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
D.刺激N點電流表指針只發生1次偏轉
34.圖甲是青蛙離體的神經—肌肉標本示意圖,圖中
乙是突觸放大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刺激C處,A、D處可同時檢測到膜電位變化
B.刺激D處,肌肉和F內的線粒體活動均明顯增強
C.③的內容物釋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動性
D.興奮從E到F,發生“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35.下列關于體液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參與體液調節的化學物質只需要血液運輸,不需要進入組織液
B.體液調節比神經調節的范圍廣,所以體液調節是人體的主要調節方式
C.某些化學物質隨體液運輸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屬于體液調節
D.單細胞生物不只有體液調節
36. (2012安徽皖南八校第三次聯考,5,6分)激素作為一種化學信使,能把某種調節的信息由內分泌細胞攜帶至靶細胞。下圖為影響血糖調節的因素及激素發揮作用的過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升髙
B.刺激X→①→下丘腦→②→胰島A細胞是體液調節
C.激素發揮作用后滅活,需不斷產生
D.若靶細胞為肌細胞,則激素刺激可促使糖原分解
37.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研究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圖1中生長素(IAA)和赤霉素(GA)同時存在對莖段細胞分裂有增效作用
B.圖2中生長素對不同植物的影響有差異,可作為小麥田中的雙子葉雜草除草劑
C.圖3中幼根a側生長素濃度若在曲線C點,則b側生長素濃度只能在F點
D.圖4中側芽b和頂芽a所含生長素的濃度依次為A和D
38.(2013年合肥一模)在一樣地中,調查蒲公英的種群密度時,下列哪項不會影響調查結果的準確性
A.選取樣方的多少,選取的樣地里蒲公英數目的多少
B.從樣地中選取的樣方里蒲公英數目的多少;樣地中群落的豐富度
C.所選樣地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從樣地中選取樣方的多少
D.樣地中群落的豐富度;從樣地中選取樣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隨機性
39.下列有關調查種群密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五點取樣和等距離取樣是樣方法取樣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隨機取樣的原則
B.調查古樹木、蝗蟲的幼蟲、某種蛇的種群密度,通常采用樣方法
C.標志重捕法調查得到的種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確的實際值
D.將M只鹿標記,在捕獲的n只鹿中有m只被標記,則該鹿群約有(M×n÷m)只
40.黃鼠是我國北方農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對農作物危害嚴重。某研究機構對其進行了調查,調查樣方總面積為2 hm2(1 hm2=10 000 m2)。隨機布設100個鼠籠,放置1夜后,統計所捕獲的鼠數量、性別等,進行標記后放歸;3日后進行重捕與調查。事實上黃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所得到的調查數據如下表。
捕獲數/只 標記數/只 雌性個體數 雄性個體數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由此得出的推測正確的是( )
A.該草地黃鼠的平均種群密度為288只/hm2
B.上述計算所得的平均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相比可能會偏低
C.綜合兩次捕獲情況,該黃鼠種群的性別比例(♀/♂)為1∶1
D假設樣方中只有這一種鼠,平均每100 m2有3.6個洞口,且不考慮重捕更難的因素,則洞口數與黃鼠數的比例關系為2.5∶1
41.圖為某地東亞飛蝗種群數量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為有效防治蝗災,應在a點之前及時控制種群密度
B.a~b段,該種群的增長率與種群密度之間呈正相關
C.利用性引誘劑誘殺雄蟲改變性別比例可防止c點出現
D.控制種群數量在d~e水平,有利于維持該地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
42.如圖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曲線。則該種群的年齡組成( )
A.由穩定型變為增長型B.由衰退型變為穩定型
C.由增長型變為穩定型D.由穩定型變為衰退型
43.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生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
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 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
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 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
44.如下圖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項中不正確的是( )
A.生物與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不可逆轉,所以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
B.①表示流經生態系統內部的總能量
C.一般情況下,② 為① 的10%~20%
D.從能量關系看② >③ +④
45.下列做法不屬于生態系統中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的是 ( )
A.捆扎稻草人驅趕稻田里的鳥類 B.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有害昆蟲
C.利用秋水仙素誘導多倍體 D.播放集群信號錄音招引鳥類
二、簡答題(共55分)
1.(6分)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下圖示部分細胞結構和多種蛋白質。(從左至右的文字分別是細胞核、細胞質、胞外環境)
(1)B蛋白與物質跨膜運輸有關,如果轉運過程需ATP供能,則轉運方式稱為___________,若轉運過程不消耗ATP,則轉運方式稱為___________。
(2)C蛋白只能與特定的分子結合,結合后使蛋白質的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變化,像“分子開關”一樣,引起細胞內一系列變化,是細胞膜______________功能的分子基礎。
(3)E蛋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因其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專一性的特點。
(4)F蛋白的功能是與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結合,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分子,F蛋白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酶。
2.(7分)圖1表示某哺乳動物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或染色質)數與核DNA數之比(即圖1縱坐標)的變化曲線,圖2是表示這種哺乳動物某個體內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請據圖回答:
③ ④ ⑤ ⑥
(1)圖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據圖2可知此動物能同時出現上述細胞的器官是________ 。
(3)圖2 中________ (填序號)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4)圖2中屬于減數分裂的細胞圖有__________ (填序號);⑤細胞中含有_____個染色體組。
(5)圖1中EF段的細胞中含有________個姐妹染色單體。
3.(16分,每個空2分)某小組研究了不同遮光處理對鐵線蓮光合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問題(曲線葉綠素a/b表示葉綠素a含量與葉綠素b含量之比):
(1)從鐵線蓮綠葉中提取色素時,所得濾液顏色偏黃,則可能漏加的化學藥品是_________。
(2)鐵線蓮進行光合作用時,葉 綠體中ADP的 移動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3)如圖所示,當遮光率達到10%以上時,隨著遮光比例增加,葉綠素含量增加,隨后,其中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加更多。由此推測,這是對_______________環境的一種適應。當遮光率達到90%時,對該植物體內所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來說,葉綠體消耗的CO2量_______________細胞呼吸產生的CO2量。
(4)與10%遮光處理相比,不遮光處理的植株干重較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生產中為了保證鐵線蓮的產量,應該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5)該小組欲測定鐵線蓮葉片在25℃下 的呼吸速率,設計了簡要的實驗,思路如下:將上述植物葉片置于密閉容器中,在25℃、10%遮陰條件下,測定葉片CO2的釋放量。該實驗思路有一處錯誤,請指出并給予改正:_______________。
4.(12分)家蠶蠶體有斑紋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現為無斑紋。斑 紋顏色由常染色體上另一對基因(B/b)控制,BB或Bb為黑色,bb為灰色。
(1)現選用兩純合親本甲,乙雜交得到F 1,F1測交結果如下表:(注意:只有有斑紋時才分為黑色和灰色)
親本甲性狀為無斑紋,乙的基因型為_______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狀和分離比為_____。F2中自交不發生性狀分離的個體占_______。
(3)A/a所在染色體偶見缺失現象,如圖所示。染 色體缺失的卵細胞不育,染色體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為A0a的蠶雌雄交配,子代的表現型和比例為_______。
⑷家蠶中,雌性性染色體為ZW,雄性性染色體為ZZ。家蠶體壁正常基因(T)與體壁透 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現用有斑紋體壁透明雌蠶(A0aZtW)與 有斑紋體壁正常雄蠶(A0aZTZT)雜交得到F1 ,將其中有斑紋個體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紋體壁正常雄性個體和有斑紋體壁正常雌性個體分別占_______、_______。
5.(14分,每個空2分)
I.分析右圖l中的生命活動調節過程,圖1中可被下丘腦受體識別的信息分子有 (寫2種),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機制是 (寫2種)
II.為了研究乙醇對人體神經行為能力的影響,科研人員選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飲用同一種酒,參照世衛組織神經行為能力測試標準,測試短時間反應時(對簡單信號作出反應的最短時間)、視覺保留(對視覺信號記憶的準確數)和血液中乙醇濃度,計算能力指數的相對值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說明設置實驗對照的方法: 。
(2)隨著血液中乙醇濃度的迅速升高,神經行為能力指數相對值明顯降低。從完成反射的過程可以推測乙醇通過 作用(至少2個作用),延長興奮在相應反射弧上的傳輸時間,從而降低了機體的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
(3)對視覺信號作出判斷與反應需經過的神經中樞位于 。
(4)測試對象在接受測試時,需要測量血液中 激素的含量,原因是 ,從而干擾測試結果。
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期末復習試卷答案
1-5 AACDC 6-10 BCABC 11-15 DBDBC 16-20 DAABD 21-25 DDDCC 26-30 ABBCD
31-35 DCCCC 36-40 CBBBD 41-45 BACBC
1 (1)胰蛋白酶 (2)主動運輸 協助擴散 濃度差 (3)空間結構 信息交流 (4) 催化一種或一類物質反應 (5) RNA聚合酶
2 (1)dna的復制,著絲點的分裂(2)睪丸(3)1 (4)2 3 4 6 (5)0
3 (1) 碳酸鈣 (2)從葉綠體基質移向類囊體薄膜
(3)葉綠素b 弱光環境大于
(4)光照強度過大,引起氣孔關閉,導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2分)對鐵線蓮進行適當的遮光處理
(5)10%的遮蔭條件是錯誤的,應該為黑暗條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