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期末復習試卷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有關高中二年級的生物上冊期末考試復習試題,歡迎大家參閱!
2015-2016學年高二生物期末復習試卷
一、 單選題(共45分,每個1分)
1.下列圖中動植物糖類、脂質的分類正確的是( )
2.右圖表示幾種細胞器的模式圖,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衣藻細胞同時含有A、B、C、D、E、F
B.綠色植物的細胞都含有A、C、D、E、F
C.口腔上皮細胞A、D、F比唾液腺細胞多
D.F與D均含有磷脂和蛋白質
3.右圖為生物膜簡明結構模式圖,a、b表示兩種物質,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若該圖表示內質網膜局部且a為氨基酸,則b可表示性激素
B.若b表示抗體,則該膜為核糖體膜局部
C.若該圖表示細胞膜局部,則膜外側還應分布著多糖
D.若a表示水,b表示氧氣,則該過程的進行需要消耗ATP
4.某小組進行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鹽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堿性染料吡羅紅可用于染色體染色
C.觀察到分裂末期細胞內細胞板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
D.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位置可作為判斷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依據
5.右圖表示細胞膜功能結構模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中功能①在生命起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③表示細胞膜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C.激素調控生命活動與圖中功能④無關
D.植物細胞通過胞間連絲進行相鄰的細胞間通訊
6.右圖表示在不同條件下,酶促反應的速率變化曲線(I為酶濃度相對值兩個單位,37攝氏度,II為為酶濃度相對值兩個單位 25攝氏度),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酶促反應的速率可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時間(或產物生成的速率)來表示
B.II和I相比較,酶促反應速率不同,這是因為它們的酶濃度和溫度不同
C.I中AB段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底物濃度
D.若想探究不同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至少應設計3種不同的溫度
7.下列有關ATP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體成熟的紅細胞、蛙的紅細胞、雞的紅細胞中均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是合成ATP
B.若細胞內Na+濃度偏高,為維持Na+濃度的穩定,細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C.ATP中的“A”與構成RNA中的堿基“A”是同一物質
D.ATP是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但在細胞內含量很少
8.下列關于植物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氧呼吸的中間產物丙酮酸可以通過線粒體兩層膜
B.是否產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主要區別
C.高等植物進行有氧呼吸,不能進行無氧呼吸
D.種子庫中儲存的風干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
9.右圖是細胞呼吸示意圖,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圖中方格內的物質是丙酮酸
B.A、B、C階段均能生成少量ATP
C.產能最多的是D階段,產[H]多的階段是C
D.E階段在人體內不可能發生
10.觀察與實驗是生物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四位同 學在實驗室中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現象,你認為具有科學性的是
A.甲同學:菠菜的稍帶葉肉的下表皮中葉綠體具有雙層膜結構
B.丙同學:經解離和染色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的細胞中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
C.乙同學:質壁分離發生時,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液泡逐漸縮小且顏色逐漸變深
D.丁同學:經蘇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葉細胞中有紫色的脂肪顆粒
11.將狀況相同的某種綠葉分成四等組,在不同溫度下分別先暗處理1h,再光照1h(各組光強照度相同),測其重量變化,得到如下表的數據。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組別 一 二 三 四
溫度/℃ 27 28 29 30
暗處理后重量變化/mg -1 -2 -3 -1
光照后與暗處理前重量變化/mg +3 +3 +3 +1
A.該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約是27℃
B.30℃下該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為2mg/h
C.27℃和29℃該植物合成有機物的速率相等
D.在上述四種溫度下,該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是29℃
12.下列關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滌效果” 的敘述,合理的是( )
A.先用熱水溶解洗衣粉,再將水溫調節到最適溫度
B.實驗的觀察指標可以是相同洗滌時間內污漬的殘留程度
C.相同 pH 時加酶洗衣粉洗滌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質地和洗衣粉用量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13.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幾個簡單實驗,錯誤的是
A.葉綠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鏡之間,從三棱鏡的相對一側觀察連續光譜中變暗(或出現暗帶)的區域是紅光和藍紫光區
B.在溫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小麥向陽處采得一片葉子,置于適當濃度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脫色,用碘液處理后,做成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被染成藍色的細胞是葉肉細胞
C.將某植物的一片新鮮葉迅速封入一透明的裝有適量NaHCO3稀溶液的容器中,給予適宜的光照,植物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光合作用
D.在上午10時左右,用兩片同樣大小的鉆有小孔(直徑為1cm左右)的錫鉑紙對應將田間一株植物的葉片夾住,下午2時左右取下這片葉子,置于適當濃度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脫色,用碘液處理,小孔處照光的部位呈藍色,而被錫鉑紙遮住的部分呈黃白色
14.在一定濃度的CO2和適宜溫度條件下,測定不同光照條件下放有某雙子葉植物葉片的密閉裝置中CO2的變化量,結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數據,不正確的推論是
光照強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變化量(100cm2/h) +2.0 -2.0 -6.0 -10.0 -12.0 -12.0
A.光照強度為lklx時,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釋放的CO2
B.光照強度為2klx時,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為0
C.光照強度由5klx增強到7klx時,葉肉細胞中C3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強度為9klx時,葉綠體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內因
15.科研小組在一定濃度的C02和適宜溫度條件下,對甲、乙兩種植物的光合作用與細胞吸進行研究,實驗結果如下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光合與呼吸速率相
等時光照強度(Klx) 光飽和時光
照強度(Klx) 光飽和時C02:吸收
量(mg/100cm2•h) 呼吸強度
(mg/l00cm2•h)
甲植物 1 3 11 5.5
乙植物 3 9 30 15
A.測定兩種植物的呼吸強度需在黑暗條件下進行
B.當光照強度為1KLx時,甲植物葉肉細胞不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C.當光照飽和時提高C02濃度,乙植物C02吸收量仍為30mg/100cm2.h
D.當光照強度為3Klx時,甲與乙固定C02量的差值為l.5mg/100cm2.h
16.圖甲為細胞核及其周圍部分結構示意圖;圖乙為有絲分裂過程中一個細胞核中DNA含量變化曲線。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假設甲圖細胞處在細胞周期中,則甲圖細胞相當于乙圖的cd區間
B.在乙圖的ab區間,甲圖中的3數目會加倍
C.細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結構是甲圖中的4、5,消失時間是乙圖的de區間
D.甲圖所示結構不可能代表細菌,但細菌分裂過程中也會出現DNA復制
17.將某多肽(分子式為C55H70O19N10)徹底水解后,得到下列4種氨基酸(R基均不含氮元素):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問基因在控制合成該多肽的過程中所需核苷酸有多少種( )
A.4 B.8 C.30 D.60
18.分析某生物的雙鏈DNA,發現腺嘌呤與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堿基的64%,其中一條鏈上的腺嘌呤占該鏈全部堿基的30%,則對應鏈中腺嘌呤占整個DNA分子堿基的比例是:( )
A.17% B.32% C.34% D.50%
19.右圖是某個二倍體動物的幾個細胞分裂示意圖(數字代表染色體,字母代表染色體上帶有的基因)。據圖判斷不正確的是( )
A.該動物的性別是雄性的
B.乙細胞表明該動物發生了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
C.1與2或1與4的片段交換,前者屬基因重組.后者屬染色體結構變異
D.丙分裂的子細胞是精細胞
20.下圖是基因型為AaBb(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的某動物組織切片顯微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細胞分裂先后經過①→②→③過程
B.細胞②分裂結束后形成極體和次級卵母細胞
C.細胞①中有4個四分體,8條染色單體
D.細胞③分裂結束后可能產生基因型為AB的兩個子細胞
21.雙脫氧核苷酸常用于DNA測序,其結構與脫氧核苷酸相似,能參與DNA 的合成,且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 合成時,在DNA 聚合酶作用下,若連接上的是雙脫氧核苷酸,子鏈延伸終止;若連接上的是脫氧核苷酸,子鏈延伸繼續。在人工合成體系中,有適量的GTACATACATC的單鏈模板.胸腺嘧啶雙脫氧核苷酸和4種脫氧核苷酸,則以該單鏈為模板合成出的不同長度的子鏈最多有( )
A.2種 B.3種 C.4種 D.5種
22.孟德爾利用“假說—演繹”的方法發現了兩大遺傳規律。下列對其研究過程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在豌豆雜交、F1自交和測交的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
B.所作假說的核心內容是“性狀是由位于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
C.為了驗證所作出的假說是否正確,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
D.先研究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再研究兩對或多對相對性狀的遺傳
23.通過測交不可以推測被測個體的( )
A.產生配子的種類 B.產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產生配子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