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二學習方法 > 高二歷史 >

歷史學科的高效學習方法總結

時間: 燕妮2 高二歷史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歷史,重視歷史的借鑒作用.那么如何能讓學生提高歷史成績呢?部分同學認為歷史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談史色變",其實是沒有理解歷史學科的特點,沒能掌握歷史學習方法。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采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就一定會事半功倍。

  歷史學科的高效學習方法總結

  學好歷史還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六法”實踐效果就非常不錯:

  一是比較異同法。

  比較異同法就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系的事件、人物、制度、朝代、現象等歷史概念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從而加深理解并增強記憶的方法。

  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和隋的比較,漢和唐的比較等;二是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對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對外開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比較,港澳問題和臺灣問題的比較等;三是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進行綜合比較,如中英《南京條約》、中日《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比較,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比較等;四是中外歷史事件和現象等進行的比較,如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比較,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的比較等。

  二是歌訣(歌謠)法。

  把散亂難記的歷史材料編成合轍押韻的口訣或歌謠,讀起來順口,易于記憶,這叫歌訣(歌謠)法。

  如北京古代名稱多變,可記憶如下:“戰國稱薊隋涿郡,范(范陽)幽(幽州)唐朝中都金,元朝大都明北京,清朝京師北京輪(兩個名稱輪叫),一九二八改北平,四九北京名至今。”再如記憶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中央出發(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破四線(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湘烏遵義(強渡湘江、烏江后攻占遵義)轉折點(遵義會議是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赤水金沙(四渡赤水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彝康川(經過彝族人居住的康川邊界地區),大渡瀘定(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克服困難過草地,吳起鎮上會志丹(在吳起鎮同劉志丹領導的陜北紅軍勝利會師)。”

  三是諧音故事法。

  諧音故事法就是通過諧音手段,借助發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詞,把難記的歷史知識編制成趣味小故事,使之變無意義為有意義變無味為有味,以達到牢記知識的目的的方法。

  如:把戰國七雄及其都城的名稱編成諧音故事為“趙大哥(趙國)買寒蛋(邯鄲)為(魏國)大娘(大梁)。大娘舍不得吃,把它擲(鄭)給孩子(韓國)。秦二國(秦國)先讓(咸陽)燕三哥,燕三哥(燕國)再給(薊)楚四哥,楚四哥(楚國)贏(郢)了奇(齊國)恣(臨淄)。”[說明:戰國七雄及其都城是趙國及邯鄲、魏國及大梁、韓國及鄭、秦國及咸陽、燕國及薊、楚國及郢、齊國及臨淄。]再如:用諧音故事法巧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四大戰役及其具體時間為“賣掉馬(馬恩河)兒(凡爾登)的(日德蘭)鎖(索姆河),四舅(1914年9月)用錢給六兒(1916年2月)娶六(6月)妻(7月)。”[說明: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四大戰役及其具體時間分別為1914年9月的馬恩河戰役,1916年2月的凡爾登戰役,1916年6月的日德蘭海戰,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戰役。]

  四是特征法。

  特征法主要用于記憶歷史年代和歷史地圖。

  抓住數字特征巧記歷史年代,大致包括以下五類:第一、對稱性特征。首數和尾數相同的三位數年代具有對稱性特征,如建立西漢的公元前202年、孝文帝遷都洛陽的494年等;首數和尾數相同且中間兩位數字相同的四位數年代也具有對稱性特征,如康熙帝繼位的1661年、《中俄改訂條約》簽訂的1881年等。第二、重復性特征。個位十位和百位都相同的三位數年代具有重復性特征,如孫權稱吳王建吳國的222年等;前兩位數的排列和后兩位數的排列一致的四位數年代也具有重復性特征,如后金建立的1616年,巴黎和會召開的1919年等。第三、順序性特征。按自然數字由小到大的次序排列的歷史年代具有順序性特征,如蒙古軍隊滅金的1234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的1789年(后三位數字)等。第四、倒序性特征。按自然數字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的歷史年代具有倒序性特征,如祖逖憂憤而死的321年、中共“十三大”召開的1987年(后三位數字)等。第五、等差性特征。放在一起便構成一組等差數列的年代具有等差性特征,如魏蜀吳三國建立時間分別相差一年(220年、221年和222年),中法戰爭結束、甲午中日戰爭結束、日俄戰爭結束、護國運動、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抗日戰爭結束的時間依次相差10年(分別是1885年、1895年、1905年、1915年、1925年、1935年和1945年)。抓住圖形特征巧記歷史知識,如我們將西周六個主要諸侯國魯、齊、燕、衛、宋、晉的都城順次用曲線連起來,可得到一個反寫的“2”,一旦發現這一特征,便能輕而易舉地記準其相對地理位置了。

  五是數字歸納法。

  數字歸納至少可有三種用法:第一、通過一些趣味數字把歷史知識聯系起來記憶。如4和5,可聯系到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和1976年4月5日的“四五”運動;八年,可聯系到隋的統一、安史之亂、抗日戰爭、美國獨立戰爭都持續八年等史實。第二、把發生在同一年代或同一天的重大歷史事件聯系起來記憶。如1689年,可聯系到中俄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和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政權;1861年,可列舉出辛酉政變、衙門建立、安慶軍械所創辦、美國內戰爆發、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意大利王國成立等事件。第三、用自然數字1、2、3、4等歸納記憶一些歷史知識。如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基本線索可用1—5來進行記憶:一次失敗的變法(戊戌變法),兩個階級的產生(無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四個重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五次大規模侵華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用“三”來歸納近代侵華列強:鴉片戰爭結束后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列強有三個(英、美、法),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強迫清政府簽訂《北京條約》的列強有三個(英、法、俄),近代史上出兵侵略過臺灣的列強有三個(美、日、法),《馬關條約》簽訂后向日本干涉還遼的列強有三個(俄、法、德),近代史上曾割占我國領土的列強有三個(英、俄、日),近代史上曾兩度攻陷今北京的列強也有三個(英、法、日)。

  六是睡前過腦法。

  晚上臨睡前,把當天課堂上老師所講、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回顧,或者用一根線索把某些歷史事件聯系起來,在腦子中過一遍。如果有忘記的東西,根據自己的情況,或者馬上看書(資料),或者腦中過完了看,或者第二天一早再看。這樣,有助于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識,養成每天及時反思回顧的良好習慣,非常有利于知識的鞏固。

  歷史課要想取得最佳復習效果,還應做到“八結合”:

  一是遠近結合。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呈現“先快后慢”的趨勢:在識記后短時期內遺忘較多,在過了較長時間間隔后,記憶保持的份量較少了,遺忘的發展也較慢了。因此,想學好歷史,應注意做到在識記后短時期內(近期)進行及時復習,在過了較長時間間隔后(遠期)還要進行必要的周期復習,千萬不能把“復習”看成只是期中或期末考試前的事。只有經常地反復地記,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網絡,瑣碎、繁雜的知識才能保持清晰而持久的記憶。

  二是縱橫結合。

  不論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其發展都有縱、橫兩大坐標。縱為社會制度的交替和時代的變遷,呈現出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橫為不同的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歷史的各個側面,如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呈現出同一時代橫斷面。此外,廣義上的“橫”還包括要將歷史同政治、語文、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滲透,相互遷移。這些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使人類知識形成了一個系統的整體。因此,復習課應把國別史、斷代史、專題史以及跨學科綜合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有助于掌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基本內容,提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復習效果。

  三是中外結合。

  現行初中教材,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是分別編寫的,講授新課時也基本是彼此獨立的。這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苦于中外歷史的割裂,顧此失彼。復習課中要將中外歷史融為一體,盡可能把教材里的中外歷史內容結合起來,相互呼應比照,力求學習中國歷史時看到世界,學習世界歷史時聯系中國;特別是近現代史,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反侵略、不同國情的形成等能達到整體的把握。

  四是古今結合。

  近幾年,歷史學科各種大型考試都注重聯系現實中的熱點、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反映時代需要,體現歷史的教育、借鑒功能。因此,復習課中要重視關注時政熱點焦點問題,注意挖掘歷史與現實的聯系,靈活地采取多種形式鞏固有關知識,通過古今結合,發揮史鑒功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

  五是圖文結合。

  加強對空間概念和讀圖識圖能力的考查、圖文并茂,這是近幾年歷史學科各種大型考試的一個突出特點。自古有“左圖右史”之說,歷史地圖、圖片、圖表中蘊含著大量的有用信息,是我們易于開發利用的重要教育資源。因此,復習課中要重視圖的運用,注意發掘一些地圖、圖片對教科書正文、副文(小字部分)或小注等起補充作用的重要史實,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具體、充實明確,并貼近社會生活。圖文結合,以圖證文,以圖補文,用圖串線,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六是史論結合。

  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科本身的一個特點,也是學習歷史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復習課中要在綜合、分析、歸納、內化歷史知識結構的同時,做到有史必有論,有論必有史,論從史出,史由論統,史論一致,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活的認識與結論,形成知識遷移能力,有效地避免空發議論或單純堆砌史實,也就能夠靈活地應對各種考試。

  七是知能結合。

  能力測試一般都要以知識為載體,離開了知識載體,能力測試很難進行。因而,歷史教學知識和能力并重。中學歷史教材有許多知識點,僅僅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使學生學會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得到教育。復習課中要幫助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做若干整體的歸納和分析,構建知識網絡,理清基本線索、把握階段特征,認識發展規律,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應試能力。

  八是講練結合。

  從一定意義上說,能力是練出來的。練是實踐,實踐出真知。復習課中更應加大練習的力度,練習要有計劃性、針對性,要有質、有量、有度、有序的強化訓練。練后要認真組織講評,只練不評,等于半途而廢。練后講評,一要及時,趁熱打鐵;二要有的放矢,重點針對出錯比較集中的問題;三要擴展講評寬度,發掘講評深度,增加講評厚度,收舉一反三之效;四要點撥思路,講透方法,強化知識重點、難點和弱點,啟發思維,培養能力;五要建立易錯題和典型題記錄,重視反思借鑒。

646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死角| 栏目大全| 黄电影网站| 哥谭骑士| 第一财经现场直播| 喜羊羊与灰太狼歌词| 小丑回魂1| 伤残等级1-10标准图| 胡金铨最好的十部电影| 关琳个人资料简介图片| 范瑞君| 情侣签名一男一女简短| 诺比特电影免费观看完整版国语版| 大团圆李静张娴| 秀人网周妍希| 玛丽·杜布瓦| 林仔仔| 安徽公共频道| 宋晓飞| 7妹| 美国禁忌1984| 天狂传说之巴啦啦小魔仙合集| 355 电影| 三年电影免费完整| 韩国电影色即是空| 小猪佩奇免费版中文第三季| 涩涩免费网站| 王艺婵| 拔萝卜电影| 性的视频| 燕子门| 杨贵妃黄色片| 抓特务| 365黑| 西班牙女郎| 五年级字谜| 袁雨萱| 溜溜的她| 麦子叔| 青春没有遗憾才完美辩论资料| 年十二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