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歷史記憶效率,提升學習質量
“不記則思不起”。意思是說感知過的事物不能在頭腦中保存和再現,思維的“加工”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米之炊了。“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發明創造和聯想”。記憶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如何改善初中生歷史記憶效率,進而提升歷史學習質量?
如何改善歷史記憶效率,提升學習質量
改善記憶效率的策略
普及人腦記憶的科學知識。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們主要利用歷史第二課堂,開設歷史記憶微型講座,邀請在記憶心理學方面有專長的老師講解人腦記憶的科學知識,也適時地讓少數在這方面學有心得的學生現身說法。當然,記憶心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指望通過幾次講座就能讓學生諳熟其規律是不現實的。為了能夠讓學生持久關注這一問題,課題組成員還分工編印了名為“探究人腦記憶奧秘,改善歷史記憶效能”的小冊子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進一步學習和消化。
成立歷史記憶興趣小組。
歷史記憶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有采取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關注這一課題,積累自己個性化體驗,真切享受自主探究的成果,我們的研究才會突破象牙塔的窠臼,體現平民化的色彩。為此,課題組成員嘗試在各班成立歷史記憶興趣小組,對“怎樣改善歷史記憶效率”這一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要求他們結合自己的實踐活動,及時總結自己在歷史記憶技巧方面的心得,將它們整理成文。目的就是要營造研究氛圍,挖掘學生潛藏的研究智慧。實踐證明,老師只要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研究的主動性,他們一定會傾注其心血,凝聚其智慧,給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意外的驚喜。
培養歷史記憶技巧。
第一,建立信心。
學生若能在記憶前抱有“我一定要記住”、“我一定能記住”的決心和自信,最后效果一定會大大改善。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有著確鑿的科學依據,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大腦儲存信息的容量,相當于十億冊書的內容,一個人的大腦即使每一秒鐘輸入十個信息,這樣持續一輩子,也還有余地容納別的信息。這種大腦記憶容量的無限性是我們建立自信的可靠保障。
第二,變通記憶主體 。即把單一封閉的個體記憶,發展到以個體記憶為主,以合作記憶為輔的新階段。所謂合作記憶是指以小組為單位(2-4人為宜)圍繞同一歷史問題采用搶答、抽背、默寫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刺激人的大腦記憶神經,激發記憶潛能,喚起競爭意識。為了調節氣氛,有時老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同臺競技,與生同樂,讓師生在“瘋狂”的競爭記憶中體驗學習歷史的樂趣。
第三,調動各種感官。實踐告訴我們,記憶時若只有一種感官單通道地記憶,效果遠不如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好。所以在記憶歷史知識時,除了用眼看、用耳聽、用腦想外,還應多動口、多動手,以增強記憶效果。
當然,歷史記憶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實踐中充分調動廣大師生,不斷挖掘校本資源,才能把“如何改善歷史記憶效率”這一工作進一步做細做實,為實現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