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生如何提高歷史學習興趣
學習歷史,我們得首先弄清楚什么叫歷史?歷史的概念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指過去發生的事件與過程,即客觀歷史本身,如甲午中日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等;二是指有關過去的記錄與研究,也就是經過人的思維研究和加工而成的主體化歷史,如《史記》《漢書》就是其中的化表;最后歷史是一門學科或專業,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的文化課知識。
高二如何提高歷史學習興趣
一、讀史可以明智。
興趣是第一老師,教師一定要設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狀態。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的學習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就是說,最可怕的不是學生知識和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學習的積極性。第斯多惠說:"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如果使學生慣于簡單地接受,被動地工作,則任何方法都是壞的。"第斯多惠把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做為教學方法好與壞的標準,甚至是唯一的標準。
二、同一歷史知識領域進行縱橫比較,
我覺得這個方法不錯。比方說孔子是生活在公元前551——479,那么誰和他是同時代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了什么?翻開課本看一下。又比如說華佗,他是醫學家,他生活在東漢末年,那么你再想想,在別的朝代,各有哪些醫學家,他們有什么成就。列一個表格,免的遺漏。總之,就是要突破歷史書上這一課、那一課的限制,要系統的分析,還要對每個朝代做個總結。
三、還有就是把學歷史當成看故事,經常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或電視劇,在故事中就把歷史記住了,比方說,你看武則天的電視劇,里面有長孫無忌、儲遂良,你就知道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再一看,儲遂良還是個書法家。
四、及時復習,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但復習的方法很多,學生可用回顧法就是一種簡單而實用的方法。就是,每當你閑下來的時候,比方說睡覺前,想一想,看看能想起什么,什么東西你懂了么?沒記住的,沒懂的,第二天,趕緊看一下。到了第二天,再放電影,相信你記不住的,不懂的就會少很多。如果還有,那么起來之后,趕緊再看。
五、區分重點,任何事情都有主次,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以前學習的時候,就是不分主次,這樣你會很累,往往還沒有成績。如果你要把書中的每一點內容,都記下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象某個人的生卒年,你要看,因為你要知道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他是哪個朝代的人,但是如果你沒有那么多的精力,就不要記這些,只要看了就行了,因為考試很少考到某個人的生卒年。相反,如果你記住了某個人的生卒年,而不去比較他跟誰是同時代的人,那么純粹的記住是沒意義的。
六、多看多列年代紀事表,這主要是讓你記住事情的先后,并不一定是讓你記住某件大事發生的時間。不過,有些也是要記得。
七、筆記是要記全、記清楚。記筆記是增強記憶的手段,也是一個提煉,便于復習。說到這里,我建議提前要預習,這樣你在聽課的時候就會比較明了。
八、要注意適當調節作息,如果感到已經頭暈腦漲,就不要再背了,你可以到處走走,邊走還可以邊放放電影。
九、將自己設想成老師,想想怎么講這一課,我以前經常用這種方法,老師講完之后想想老師講的怎么樣?換做你,又會怎樣講。
十、要及時做練習題,趁熱打鐵,不可把好幾節的題目放在一起做。
十一、中央臺有個《百家講壇》節目,講的基本上都是歷史,這個節目挺好的,讓你在娛樂中學歷史。其實,我們身邊有不少人是歷史通,多跟他們接觸,耳濡目染,受益匪淺呢!
說了那么多,不知道這些方法對大家有沒有幫助!我想只要方法合理,加上自己的努力, 學好歷史應該是比較輕松的。